分享

你有什么习惯,就有什么命

 金苹果6 2021-07-26
“我基本保持每天睡之前1个小时的阅读,雷打不动的,很多人问我是怎么坚持的。
 
无所谓坚不坚持,这是一个习惯了。”
 
这是董卿在接受《环球人物》专访时说的一句话,也解释了她为什么满腹诗书,出口成章,每每让人惊艳。
 
很多人都羡慕她的才情气韵、羡慕她的文学功底、羡慕她充满情感和力量的表达,但其实是她的阅读习惯积累了知识,积淀了底蕴。
 
有路人坐飞机遇到她,发现她全程都在读书。
 
2014年董卿去南加大做访问学者,又有留学生说经常在图书馆看到董卿。
 
优秀和自律好像已经成了她的习惯
 
图片

但是,大部分为此努力过的人都知道,养成一个好习惯有多难。
 
在满腔热血的激励下,坚持读完了一本书,吃了两顿营养餐,跑了三次健身房。
 
好了,就此打住了。
 
一番折腾之后发现还是朝九晚五、夜宵追剧、躺着打游戏的生活更舒服。
 
然后直到下一轮的危机意识和焦虑降临,再重复一遍这样间歇性自律的节奏。
 
在每一次的循环里,我们就会陷入这样的疑惑和自我怀疑:
 
难道我天生就是这样懒散?为什么别人就能轻松养成好习惯,我却每次都半途而废呢?
图片

当我们总是被这样的消极情绪自扰时,有一位叫作查尔斯·都希格的普利策奖获得者告诉我们:事实不是这样的
习惯虽然强而有力,却也能刻意培养,我们完全可以自主掌控习惯的力量
他深度研究“习惯学”,写成了一本《习惯的力量》,向我们揭示习惯背后的秘密。

我们总说“知易行难”,好习惯养不成、坏习惯改不掉,但其实根本就不存在“改变不了”的习惯。
 
我们之所以觉得习惯难改,因为它并不是我们深思熟虑的结果,而是一套被大脑控制的生理机制
 
其实我们每天的活动中,有超过40%是习惯的产物,而不是自己主动的决定。
 
也正因为如此,只要我们掌握了这套机制的原理,一切习惯都可以被重新设计
坏习惯是永远都不可能根除掉的,只能被代替。
 
改变习惯看起来很复杂,但事实上,大脑是可以接受重新编排的,你需要的仅仅是刻意为之。
 
核心习惯:最重要的习惯是那些自身变化后,会驱动和重塑其他行为模式的习惯。
 
图片

作者综合了近20年科学家与商业对于“习惯学”的研究,告诉我们习惯背后的运作机理以及改变习惯的有效方法
 
他让我们发现自己的“习惯模式”,教我们如何利用习惯的力量,让工作、生活不断迭代升级。
 
这本书一经出版,就成为风行全球的“习惯改造指南”,也成为了最受500强企业员工欢迎、提振人心、认知自我的实用读本。
 
习惯的力量都不是那么容易被驯服的,怎么做到一边和它斗争,一边让它发挥作用,都是我们能从书里知道的答案。
“ 

   

我们花了很长的时间养成一些习惯,然后这些习惯又决定了我们未来的命运。想要变得优秀,成为一个高效能人士,想要拥有更好的生活状态,那么不妨就从审视自己的习惯开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