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云谷师 来源:日行一善共修平台(ID:RXYSGXPT) 性相近,习相远。 看到过这样一句话:“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事艰辛,业艰辛,事业多艰辛;爱难得,恨难得,爱恨都难得……” 人生在世,十有八九都不容易。 但为何有的人能成功,有的人失败,有的人富足,有的人贫穷。 《论语》言:”性相近,习相远。“ 一个人生下来本性都是相似的,只是习惯的力量使他们最后相去甚远。 因此,养成下面这三个好习惯,相信你一定可以受益余生。 ![]() 迷茫时读书 《颜氏家训·勉学》有云:“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 我们选择去读书,是因为读书能使我们心胸开阔,眼睛明亮,更好地做事。 生活中,面对命运给予的重击我们难免感到痛苦,找不到人生的方向,而读书,恰恰是能给予你力量和智慧的最低成本途径。 有一个年轻人,自幼丧母,后来父亲再娶,继母常年对其打骂。 他白天要在农地中忙碌,晚上回家承受辱骂,日日如此,整天麻木的过活,心中充满了迷茫。 一个午后,他去干农活时,救了村子里一位掉进农田的书生,书生感谢他,和他成了朋友,常常有空便教他习字读书。 一切,皆从此刻开始改变。 年轻人感受到了读书的魅力,日日一有闲暇便要读上几页,感受着书中的世界和道理,见识逐渐开阔,心胸日渐宽广。 自此,年轻人再也没有被迷茫和痛苦萦绕,后来更是考上了秀才,完全脱胎换骨,焕发新生。 有人说:“人有多少知识,就有多少力量。这种力量,要靠我们去书里寻找。”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马平川,迷惘和困惑常常伴随在身。而能让人深陷其中的,常常是因为见识不足。 一个人的认知总是有限的,书中的思想可以和我们碰撞出新的火花,可以让我们去触摸那些以前接触不到的地方,从而给予我们挣脱的钥匙。 禅宗有句话叫:“千年暗室,一灯即明。” 再浓郁的黑暗,只要有点点灯光,就会被照明。 书籍正是能给我们这样的光,让我们即使面临磨难的百般围堵,依然能脱困出来。 多读书,它将带给你无限生机与希望。 ![]() 低谷时沉淀 《增广贤文》中有句话叫:“未曾清贫难成人,不经打击老天真。” 人活一世,一帆风顺有它的侥幸,跌跌撞撞也有它的价值。 刚毕业成为主持人的时候,董卿因为不是科班出身,许多门窍都不懂。为此,她毅然在工作之余进入学校,读了个主持的本科学位。 后来由于董卿主持的节目风格清纯活泼,受到很多观众的喜爱,一时成为许多节目抢手的对象。 为了有更好的发展,董卿去了刚刚成立的上海卫视。结果工作内容仅仅是充当边缘角色。 尽管当时的处境十分不利,董卿却没有抱怨。她用学习代替消沉,在沉淀中不断修炼自己。 她开始在家研读各种古籍和唐宋诗词 ,也因此获得了一些成就。 但她仍然继续沉淀自己,考入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专攻古典文学专业,以求掌握更多的古典文化知识。 当十几年后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开播时,董卿用十几年积蓄出来的深厚功底最终向世界宣告了自己。 董卿曾回想陷入低谷的日子说:“这是我们这辈子最难渡的劫,渡过去了,就是重生,渡不过去,就是活该。“ 人生跌宕起伏,有低谷后面就有高峰。 面对劫难,我们只有坚定信念,脚踏实地,稳步扎根,积蓄力量。 当我们打好基础,走出低谷之后,每一步都将是上坡的路。 ![]() 独处时自省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 一个东西,只有称量后才知晓它的轻重,人要反省,才能明心见性。 独处,能使得我们从人群和烦琐的事务中抽身出来,独自面对自己,开始理智与心灵最本真的对话。 《菜根谭》中有载:“听静夜之钟声,唤醒梦中之梦;观澄潭之月影,窥见身外之身。” 说的就是在安静的过程中才能认清自我,照见本心。 行走于世,我们的心灵难免会染上尘埃。 一直与他人共处,我们变得在意别人目光,慢慢地忽略内心感受,逐渐迷失自己,感到彷徨。 一粒沙子落入沙滩,很难在找回来。 诚然,与他人闲话家常可以排遣我们内心的寂寞,但唯有自己与心灵的对话,才会有真正的人生感悟。 生而为人,孤零零地来,孤零零地走,一生始末都是一人。 当我们把心从喧嚣的人群中拿回来,帮自己复盘,才是最好的生活态度。 多关注自己,与独处相安,才能自省、自行、自清欢。 ![]() 俗语有言:”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你有什么的习惯,就会收获什么样的人生。 每天多看几页书,努力沉淀,保持自省,只要不断丰富自己,这些微小的习惯,都会带你去到更远的地方。 ![]() 作者:日行一善共修平台(RXYSGXPT),日行一善,一年行三百善,积善成德,改变命运。百万佛学爱好者的聚集地,唐诗宋词元曲经授权发布本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