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刺破青天锷未残:剑坛女杰栾菊杰,第一个获得击剑冠军的亚洲人

 人之意 2021-07-27

1984年8月3日晚,洛杉矶长滩会议中心大剧场的舞台,布置得好像古罗马的竞技场。奥运会女子个人花剑决赛在这里举行。八时整,红色的大幕布拉开,穿着燕尾服的钢管乐队奏了一些欧洲名曲,台上的裁判员穿着庄重的礼服,打上了黑领结。这一切给决赛涂上了浓厚的欧洲色彩。击剑自从1896年正式成为奥运会项目以来,一直是欧洲人的天下。

这次参加决赛的前八名运动员首先登台与观众见面了。八人中,七人都是欧洲身经百战的名将。其中有去年世界冠军、今年世界杯冠军意大利的瓦卡罗尼,1981年世界冠军、联邦德国全国冠军哈尼施和她的队友比肖夫,1982年世界青年锦标赛冠军法国的英代娜。当一位穿着一身火红色运动服,身材修长,眉清目秀的中国姑娘登上舞台时,观众席上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她,就是栾菊杰。

她,就在这届奥运会上仗剑,杀出重围,最后连闯三关,突破了欧洲人对奥运会击剑冠军的垄断,成为第一个获得击剑冠军的亚洲人。

一、剑劈三关

战幕一拉开,小栾第一关首先和两次获联邦德国全国冠军的比肖夫交手。比肖夫以防守见长,栾菊杰喜欢快攻。这是一场快攻对稳防的战斗。但是在赛场上小栾采用不慌不急,你防我也防,伺机出击的战术。一时间,只听剑器响,不见彩灯亮。双方各冲杀几个回合,战成三平。当比肖夫沉不住气,发动进攻时,小栾趁机采用以后退中突然发起反击的战术,连连击中对手,最后以八比五取胜,进入了前四名。

第二关是栾菊杰对1983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冠军、罗马尼亚的古兹加努的一场半决赛。在胜利鼓舞下的小栾越战越勇,始终占据上风,古兹加努在预赛中的威风完全丧失。比赛仅用了四分十四秒,小栾以八比0的绝对优势取胜。

第三关是争夺冠军的决赛。小栾和联邦德国三十二岁的老将哈尼施相遇,这是一场攻坚战。哈尼施劈杀凶狠泼辣,经验丰富,拿手高招是假进攻接转移刺腰,极难对付。栾菊杰与她展开了一场比技术、比智慧、比意志的激战。

开赛后,哈尼施连连发起进攻,一个近身刺,就先在小栾的腰部刺中一剑,首开纪录。小栾轻捷后退,突然一个大步冲杀,找空挡扳回一剑,两人你来我往,战成三平。此时只见剑台上剑影飞舞,锋刃铿锵,小栾忽而避实就虚,忽而以守待攻,战过四个回合,发现哈尼施上半身防守薄弱,就突然一弓步抢攻,继而交叉猛刺,一剑刺中对方有效部位。扭转了局势,以一剑领先。接着,栾菊杰越战越猛,熟练地交替运用转移进攻、交叉进攻、相对速度进攻、利用时间差等战术,又连胜四剑,结束了这场比赛。当指示最后一剑击中对手的彩灯闪亮时,小栾大喊一声,推开面罩,高兴地跳跃起来。有什么比这个胜利更值得高兴的呢?

记得刚到洛杉矶时,在奥运村举行中国代表团升旗仪式上,栾菊杰对记者说:“看到五星红旗在奥运村升起,作为一名中国人,我感到自豪。我希望,更多的五星红旗在比赛的场馆里升起来。”今天,她自己用顽强的拼搏精神,使奥运会击剑运动场上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

长滩大剧院灯光通明,三千多名观众一齐站立,向登上领奖台的中国姑娘热烈鼓掌。栾菊杰手捧鲜花,胸挂金牌,眼噙泪花,一次又一次地抬头仰望在主席台上方徐徐升起的五星红旗。在记者招待会上,她告诉记者:“夺奥运会击剑金牌,实现了我多年的愿望。我是担负着十亿人民的重托来参加比赛的,因此在比赛中,我全力以赴,力争胜利。看到五星红旗升起,听到雄壮的国歌,我感到我为十亿人民争得了荣誉。这是我一生中最激动、最幸福的时刻。”

二、十年磨一剑

栾菊杰生于江苏省南京市的一个工人家庭,在姊妹兄弟七人中排行第二。过早地承担家务,使她能吃苦耐劳。和谐的家庭生活养成了她爽朗、活泼、乐观的性格。

1973年,她不满十七岁就进入南京业余体校学习田径和羽毛球运动,不久又改行习剑。四个月后,她令人难以置信地夺得全国亚军,三年后又获全国冠军。在多年的击剑生涯中,她的剑术形成了快速,敏捷、多变的风格。丰富的实战经验和顽强的击剑斗志,使她在国际比赛中常常获胜。

1978年三月在马德里世界青年击剑锦标赛上,她忍着臂伤,奋力拼搏,夺得女子花剑亚军,成为闻名遐迩的强手,1981年,她获第三十六届世界击剑锦标赛亚军;1983年2月她又获得国际女子花剑比赛冠军;同年七月她与队友齐心协力,夺得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团体冠军;1985年2月在联邦德国举行的第二十三届世界杯女子花剑的一次比赛中获得第一名。

在接受出征洛杉矶的重任之后,小栾在赛前做了艰苦的训练。为了在尽短的时间内弥补防守较弱的环节,她与教练文国刚研究了一套完整的训练方案,加强了出刺的准确性和上下两方面的防守能力,加强了快速强攻配合反击、上步防守反攻配合冲刺的时间差进攻等训练。所有这些,增加了她与强手抗衡的能力。多年的剑坛生涯、充足的赛前心理和技术准备使她对胜利充满信心。到洛杉矶后,她总是笑容可掬,精神愉快,看不到那种因大赛降临而忧心忡忡的样子。她虽是攻击型选手,但能攻亦善守,擅长紧逼中展开多方面的快速进攻,且有不尚高雅而具实效的风格,颇具“东方派”的特色。

行家们在评论她对哈尼施的这场决赛时说:从整场比赛看,栾菊杰不论在精神状态,意志品质,技术水平,战术发挥和策略运用上都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在技术方面,栾菊杰之所以能够取胜,主要是她熟练地运用了上下两面的防守还击和跟进进攻,使用多方位的半路截击武器,使哈尼施在两个攻击点的时间差进攻方面不适应而出现破绽。在比赛中,小栾还充分运用拳击式的跳跃步法,实中有虚,虚中有实来掩盖自己的真正意图,结合以假当真的行动,迫使哈尼施假的进攻挑逗无法运用而处于被动。而当哈尼施勉强出剑落空收回的一瞬间,栾菊杰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进攻而频频得手。

令人拍案叫绝的是,小栾的挑逗战术非常成功。哈尼施在开始时采用紧逗的主动进攻,得手三剑,但这种战术很快被小栾认识,从此她就无计可施,终于陷于被动挨打的局面。哈尼施自己也承认:“这位中国人的击剑技艺确比我高出一筹,虽然我已尽了最大努力。”

十年的努力,今日得以报偿。但栾菊杰是一个永不满足的勇者。她回到国内,面对全国人民的热烈欢迎和祝贺,她回答说:“从金牌挂到我胸前那一刻起,冠军已成为过去,等待我的,仍然是一个个强劲的对手和一场场冠军的争夺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