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代高僧智光大国师籍贯辨析

 宇闻休闲书苑 2021-07-27

明代高僧智光大国师籍贯辨析

刘玉文

元末明初有一位山东无棣籍高僧法号智光(1348-1435),俗姓王氏,字无隐,父讳全,母董氏。元至正八年(1348)诞生,十五岁辞别父母,入大都(今北京)吉祥法云寺为僧。师从西天迦湿弥罗国(今译克什米尔)撒哈咱失里。明太祖初定天下,对西蕃乌斯藏“实行用僧徒化导为善”政策,智光即担此重任,于洪武、永乐两朝,奉命多次进藏,与其政教首领交往,并陪同晋京,进一步加强了中央政府与西藏之间的联系,辅助大明王朝与西番地方建立政治和宗教等方面的关系,史载:“西陲安然,终明世无番寇之患”。 智光一生政教成就卓著,因此受到明太祖、成祖的器重。永乐初赐封为“右善世”;仁宗皇帝特赐“圆融妙慧净觉弘济辅国光范衍教灌顶广善大国师”;宣德十年(1435年),加封为“西天佛子”;天顺四年(1460年)追封为“大通法王”。宣德十年六月十三日智光圆寂于北京旸台山之大觉寺,享年八十八岁。 英宗皇帝亲自安排了智光的荼毗(火化)仪式。当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建塔,由荣禄大夫、少傅、工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六朝元老杨荣(1371~1440)撰写塔铭并序,塔铭全名为:“圆融妙慧净觉弘济辅国光范衍教灌顶广善西天佛子大国师塔铭,有序”(以下简称《塔铭》)。智光一生曾“五出西域三访西天”, 深得太祖、惠帝、成祖、仁宗、宣宗、英宗诸帝的优宠与眷待。

关于智光的籍贯,最具权威的是杨荣的《塔铭》,《塔铭》记载智光俗家籍贯是“山东武定州庆云人也。”天顺五年八月十五日李贤撰写的《大通法王碑铭》云:“大学士杨荣为撰塔铭,其出家游方之详,累朝宠遇之荣,与夫戒行之实,弘教之功,莫不毕举而备言之矣。”其中一句“莫不毕举而备言之矣”,足见《塔铭》所记内容的权威性。

由《塔铭》把智光的籍贯定位为“山东武定州庆云人”。后世又据此简化衍生出“武定人”“山东武定人”“山东庆云人”等不同说法。但“武定人”是相同的。《塔铭》中同时记载了明英宗给智光画像的赞词中有:“托生东齐,习法西竺”一语,东齐系指山东明矣,由此可断定是“山东省武定州”,而不是云南或其他地方的“武定”。终明一世“庆云县”隶属明京师(北直隶)沧州,而不属于山东武定州。故“山东武定州庆云县”属于误写。何以会出现“山东武定州庆云”,窃以为源于元朝官府颁发给智光的度牒上。历代僧人出家要得到官府批准,并颁发僧人身份证明的“度牒”,度牒上载明僧人法名、生身籍贯、俗姓、剃度年月等内容。智光生于元至正八年(1348),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十五岁出家,均在元顺帝时代,智光到大都(今北京)吉祥法云寺为僧,要求会更严格,其度牒上的籍贯当然是元代户籍,应是“济南路棣州无棣县”。元代同时还有个“河间路沧州无棣县”。系元至元二年将宋金无棣县一分为二,半属棣州,半属沧州,民间俗称“东无棣”“西无棣”。这对“孪生无棣”,过渡到明洪武六年就成为“济南府乐安州海丰县”和“河间府沧州庆云县”。杨荣在撰写《塔铭》时,误以为元代的“一对孪生无棣”,在明代同时成为“一对孪生庆云”。以为元代“棣州无棣”,成为明朝“武定州庆云”了。

对沧州庆云,杨荣应当印象极其深刻,因为他曾扈从明宣宗御驾亲征武定州(当时叫乐安州),就经过沧州管辖的庆云县。

  明宣宗亲征路线(红色线),路过沧州、盐山、庆云、阳信到达武定州】


据《明宣宗实录》记载:“宣德元年(1426年)八月壬戌朔(初一)汉王高煦反。己巳(初八)命太子少傅杨荣参预机务赐鞍马,给铠胄、弓剑扈从。己卯(八月十八日) 驻跸沧州。庚辰(八月十九日) 车驾至盐山。……杨荣等进曰:'军临敌境,尤宜慎重,古云师行日三十里,况万乘亲征,兼行非所宜也。’上曰:'兵贵神速,我师直抵其城下……。’遂行。暮过庆云,夜三鼓至阳信。辛巳(八月二十日)昧爽(黎明)至乐安,驻跸城北。……癸未(八月二十二日)改乐安州为武定州,吏部引选武定州官。”皇帝亲征,杨荣扈从、参预机务,时刻在皇帝身边,必定参与审核进军路线图,图上标注所过州县的隶属关系、沿途供艺,也必然铭记在心,以备皇帝咨询。既然驻跸沧州,沧州官员会首先通报其下属盐山县、庆云县的情况。杨荣于八月十九日“暮过庆云”,必然知晓这个庆云,是沧州庆云,而不隶属于即将被征讨的武定州(其时还叫乐安州)。

宣德十年六月六月十三日智光圆寂,当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为智光建塔,皇帝让杨荣撰写《塔铭》时,他误以为智光度牒上的“棣州无棣县”,也与“沧州无棣县”同时改称庆云了,于是出现了“山东武定州庆云”的误笔,因为他早就知晓有个沧州庆云了,自然不会与武定州的区划混淆。《塔铭》文字还要进呈皇帝审阅,皇帝认定智光“托生东齐”了,自然也不会让沧州庆云迷糊到山东武定州去。这个武定州庆云,只能与武定州海丰相对应。

现在学界有人也认同智光是今山东无棣人。2013年7月2日【豆瓣读书】网站上,有一篇《明史疑难汇总》(作者:空天一鹤),文中说:“大通法王智光的籍贯有'山东武定’、'山东庆云’、'山东武定州庆云’几个说法,可根据明朝时的建制,庆云属于沧州,不属于武定州。他的塔铭和其他史料究竟怎么写的?考“庆云”原为“上无棣”,海丰为“下无棣”。.根据“托生东齐,习法西竺”的赞词, 智光应为武定州不假,也可能是无棣县人,而非庆云!”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6145383/

在明代一提武定州,指的是所辖阳信、海丰、乐陵、商河四县区域,并非特指某一县,其时尚无惠民县建制,如果把明代山东武定州定位于当今山东惠民一个县,显然有些欠妥。把大国师智光的籍贯,定位于山东滨州市无棣县,以与《塔铭》中的“山东武定州庆云”相对应,是符合历史事实的。以上辨析乃属个人管见,不当之处,欢迎同仁指正商榷。

【附】杨荣《塔铭》(节选):

 “大国师名智光,字无隐,姓王氏,山东武定州庆云人也。父讳全,母董氏。生元至正戊子十二月十六日,自幼聪慧,阅书辄不忘。年十五,至心向善,辞父母出家,为北京吉祥法云寺僧,礼西天迦湿弥罗国板的达萨诃咱释哩国师,传天竺声明记论,遂授心印玄旨。”

“既葬,其徒有进其遗像者,上亲制赞词,书之曰:'托生东齐,习法西竺。立志坚刚,秉戒专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