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玉楼春:这是用清朝的架子搭了一部明朝剧?

 传统服饰 2021-07-27

本文作者: 春梅狐狸

让我们走yxh的路线,让yxh无路可走!

我要鼓掌一下自己终于赶上热点了,当然一部分的原因是这个文实在是也没啥技术含量(就是找图累点)。

有历史的架空?鸡贼!

首先是关于《玉楼春》的时代背景,虽然它长得像很多人理解的明代服饰、剧情也是按照明朝走的,甚至于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里写的也是“明朝隆庆年间”,但不妨碍于正跳出来强调自己这个是架空。

△ 备案公示表

△ 于正微博

这段话翻译一下就是,想正面宣传的时候就是“明朝的XX”和“弘扬传统文化”,面对质疑的时候又是“架空”“不体现具体朝代”了。这手说好听了,叫做进退有术,说不好听了,就是鸡贼!

当然,这不是于正团队独有的问题,之前写过的《鹤唳华亭:看剧照猜文物的活动又开始啦!》《鹤唳华亭:伪高级剧里那些被“穿越”的文物考据、》也是如此,而且“格局”比《玉楼春》还大。《鹤唳华亭》是备案上的南齐,宣传上的大宋,器具上的大唐,总之是不相干的朝代都一锅炖了。《鹤》的剧粉还在评论区里认为我是收了对家钱的黑子(谁能告诉连个流量都没有的剧,对家应该是谁?)。所以说我天然地不喜欢这种剧,因为“鸡贼”养“双标。

但《玉楼春》架不架空啥的,我是真没看出来。甚至于很多人认为它是明朝内乱炖,我觉得也是抬举它了,从梳妆看塔其实就是清朝剧,只有极个别的情况下才偶尔去一下明朝。于正说团队和《鬓边》同一个,不知道是不是被《鬓边:纵然我阅“吹”无数,依然被这篇的勇气惊呆了!》之类的夸夸稿给灌迷糊了?因为《鬓边》的造型我们在《鬓边不是海棠红:如何炼成一部让观众叫好的影视剧?》里分析过了,是真的不咋样。至于《玉楼春》,更像是和《延禧攻略》是一副架子。

但风格上又蜜汁像2010版的《红楼梦》。

△ 《玉楼春》

△ 2010版《红楼梦》

明朝的套子?清朝的模具!

还记得在《延禧攻略:发型设计的脑洞和历史原型》里夸过魏璎珞这个出场不多的造型可能是《延禧攻略》里最巅峰的造型了?其一是有辫发,其二是年代上也更靠近。

△ 《延禧攻略》

△ 清 传焦秉贞的仕女图

△ 清代画像

在《玉楼春》里就把辫发改发包,给金晨的角色用上了!

△ 《玉楼春》

甚至于《延禧攻略》里高贵妃那个在后宫里独树一帜的“馒头”发髻,在《玉楼春》里也和所谓明代的狄髻十分相似。

△ 《延禧攻略》

△ 《玉楼春》

虽然明代的狄髻形态比较多,尖的圆的高的矮的都有,之前在《穿越1488年:我们路过了大明朝的江南风烟》里就提到过,崔溥观察到首饰风格的南北差异,成为了非常正规的一首资料。

首飾於寧波府以南,圓而長而大,其端中約華飾;以北圓而銳如牛角然,或戴觀音冠飾,以金玉照耀人目,雖白發老嫗皆垂耳環。——漂海录

△ 明代容像

决定明代狄髻外观形态差异的是最外面的发网,一般使用金银丝之类的编织而成,并留有一些插发簪的孔,而不是《玉楼春》里所表现的假发包。当然,用发包做一切发型,是古装剧的通病,或者说是惯例。甚至于很多打着考据复原旗号的人,因为学的也是影视化妆造型,所以别看他们包装得天花乱坠,一看用发包堆砌就都露馅儿了。

△ 明代狄髻

而《延禧攻略》里的那个发型,则是模仿了慈禧太后的老照片,本身是旗头座,也就是安放清宫剧里那个“黑板”两把头的基础发髻。因为在清末民初的时候流行单独梳它,所以有一些比较大而华丽的样式。

△ 慈禧

△ 婉容

可惜于正团队的毛病一贯就是思考不用在考据上,所以在《延禧攻略》里,不仅高贵妃用了这个发型,就连几个嬷嬷也用了,虽然剧组自己并没有意识到它们用的是同一个。

△ 《延禧攻略》

所以,如果稍微去了解一下它们分别是什么、为什么外形会是这样,剧组就不会用同样的手法去处理它们,或者说,即便手法一样也会在外形上做一下区分。然而,除了用的首饰发生了变化,其他却是明清同一副架子。

回归的汉装?错位的朝代!

《玉楼春》还是存在一些为这部剧而专门设置的造型的,然而尴尬的是,几乎都落在了清朝,而非明朝。

比如虞娘子的看起来的“高髻”,这个我们之前在《客家髻鬃:汉家女子“三绺梳头”的发髻遗风》里也介绍过了,其实就是将鬓发垫高而已。这个例子在本号里也经常用来说明,同样的梳妆方法可以达到天差地别的视觉效果。所以,千万不要听信那种看个壁画啥的就号称能复原的人,真的一骗一个准。

△ 《玉楼春》

《玉楼春》可以明显看出来是模仿禹之鼎的画。一个是服装搭配几乎照抄,另一个就是剧组竟然认为这个造型是一个乐手专用造型。剧中目前只有这一个琵琶手的角色用了这个显得很突兀的造型,问题是这其实是清初的流行,在另一些剧组可能没有翻到的画里可以看到,主仆都梳着这样的造型。

△ 清 禹之鼎《乔元之三好图》

△ 清 禹之鼎《闲敲棋子图》

△ 清 杨晋《豪家佚乐图》

《玉楼春》是一个古装家庭剧,前面提到金晨所扮演的角色是家中三儿子的老婆,另外大儿子、二儿子也各自有老婆,男主角是四儿子。于是,剧组给家族中的三位妯娌一个设计了一个造型,我姑且认为这是对脸盲症患者的友好吧!

△ 《玉楼春》

二儿子的老婆是一个很清代的发型,头顶有个分岔。这其实就是一个清代前期画作里很常见的汉装形象。不过这个汉装,并不等于当时汉人的装扮,更不是前朝明人的装扮,而是更偏向清人理解的古装、舞台装之类的。比如,我们熟悉的《燕寝怡情》图里就很常见这个发型。

△ 《玉楼春》

△ 清 《燕寝怡情》

上面最后一张图里,出现了两个发型,简单理解为一股和两股分岔。一股的,也在《玉楼春》里出现了,角色按照剧中介绍是家族里的姨娘,也就是这些儿子儿媳的父亲的妾室。

△ 《玉楼春》

这个发髻看起来有点奇怪,好像正面看是歪的,我看了好几个镜头才发现,原来梳妆的把它处理成一个拧转的模样。但问题我们前面也说了,古装剧靠的是发包堆,而不是真的梳起来,所以就会用一些真发、顺发片把一些可能穿帮的地方裹起来盖住,也会因为堆砌而忍不住追求工整。但它本身想设计成扭转,但又求工整,于是就成了一个很古怪的不平衡的东西了。

△ 《玉楼春》

上流的家族?下层的装扮!

而且,我诚心怀疑剧组是不是看了太多的《燕寝怡情》,以至于把X宫图里的那种居家状态理解为上街状态,剧中主要的男性角色几乎都是穿着宽袍、但裸着发髻到处跑,以至于我每次看到都以为他们是家里被淹水临时跑出来的。这也太不大户人家了吧!

△ 清 《燕寝怡情》

△ 明 《皇都积胜图》

不怎么体面的地方还有,从《女医明妃传》开始就不断翻折的立领。不是说不可以翻,而是这个就像穿西装卷袖子,不是不行,就是不咋体面。也不要抓着几张容像里有,就觉得这个不是问题,别人不能纠错了,若要以古代有过即可套用为标准,这几千年里有啥不会发生呢?

此外,古装剧为了追求现代人所更为喜爱的层次感,往往会让主子叠穿一些短袖无袖的衣服。这个倒是不怪《玉楼春》,因为古风服饰圈子也是这样。我和离圈很久的朋友出去逛公园,看到满公园的古风服饰,朋友发出的感叹也是为什么大家都要穿丫鬟的衣服?

目前播出的短短几集里,剧组就已经让小姐穿着丫鬟的装扮去参加了选秀。而且,她的那身装扮竟然在剧中还被认为是过分张扬华丽。

△ 《玉楼春》

△ 明代容像

去掉饰物,这个发型又是很古怪的东西,似乎是在头上打了一个蝴蝶结,正面看依然既工整又不平衡,侧面则可以看出很多古怪的结构。不知道它要模仿谁,只是找到了很多丫鬟。

△ 《玉楼春》

△ 清代容像

只能说,现在的影视剧,现代剧接不了地气,但古装剧又想象不出贵族,都是尴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