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产品设计·止口|结构设计中止口与反止口设计要点详解

 宣子哥 2021-07-27
止口与反止口设计要点
认识止口
止口也没有很专业的解释,可以从字面上理解为开口处的止动结构,也称之为“唇”。
止口分为“公止口与“母止口”,止口种类很多,现在以手机结构中常见的一种来说明:
止口的作用
为什么要设计止口呢?止口有什么作用?
总的来说,止口的作用归纳为:
限位:防止壳体装配时错位、产生断差。
图片
如图所示:止口的作用为:防止A壳朝外变形,同时防止B壳朝内收缩。
防静电:止口也称静电墙,可以阻挡静电从外进入内部,从而保护内部电子元器件,所以在设计时尽可能保留整圈止口的完整。
止口设计的基本原则
公止口一般长在厚度薄的壳体上;
母止口一般做在厚度厚的壳体上。
补充说明:
手机壳体中绝大部分是A壳薄,B壳厚,所以A壳一般是长公止口,但要注意的是公止口不一定就长在A壳,如果A壳厚,B壳薄,公止口就长在B壳。
图片
公止口尺寸说明:
图片
尺寸a为公止口的高度,常用范围为:0.60-0.80;
尺寸b为公止口的根部宽度,常用范围为0.60-0.80,最小尺寸要保证拔摸顶部最小宽度不少于0.50;
尺寸c1、c2是公止口两侧拔摸尺寸,2-3即可;
尺寸d倒角尺寸,好装配。常用0.25-0.30。
止口的配合尺寸说明:
图片
尺寸A为配合面尺寸,为0.05;
尺寸B为止口纵向避让尺寸,常用0.10-0.20,建议0.20,防止尺寸偏差时造成装配干涉;
尺寸C是过渡圆角,主要是胶位突变的圆滑过渡,也不能太大,防止装配时干涉;
尺寸D壳为壳体外观面胶厚尺寸,应≥0.80。
止口与扣位的关系
扣位分公扣与母扣,与止口的关系为:
正常布扣方法:母扣布在公止口的壳上,同理,公扣就布在母止口的壳上。
图片
反扣:母扣布在母止口的一侧,就叫反扣:
做反扣时要注意:把公扣两侧的公止口单边切掉至少6mm,否则扣位不能变形,成了死扣。
图片
止口与反止口的关系
止口与反止口息息相关,配合使用。反止口的作用与止口相反:反止口是防止B壳朝外变形,同时防止A壳朝内收缩;
反止口是坐在母止口的壳上;
设计反止口时要注意离公扣单边8.0mm,至少6.0mm,因为扣位要变形。
图片
反止口与止口的配合尺寸如下图:
图片
尺寸A1为配合面尺寸,为0.10,最大不超过0.15;
尺寸B1位反止口高度,应B1≥0.60,建议0.80;
尺寸C1为反止口纵向长度,应C1大于等于1.00,不要太小,否则反止口没有强度,容易断。
反止口的不同结构及变化形式
标准反止口
这种反止口是最普遍使用的,结构设计时要注意:为保证足够的强度,要成对做。
图片
反止口变化形式一(骨位纵向延伸与母止口连接起来)
这种反止口是第一种变化而来的,主要适用于PCB离壳体太近,没有空间做标准反止口。为保证足够的强度,也要成对做。
缺点:要切掉另一个壳体上的公止口。
图片
反止口变化形式二(工字骨)
工字骨反止口做法也很普遍,主要适用于PCB离壳体太近,没有空间做标准反止口。
优点:这种止口强度好,又不比切掉另一个壳的公止口(推荐)
图片
反止口变化形式三
这种骨位是由工字骨演变而来,主要适用于PCB离壳体太近,没有空间做标准反止口。
缺点:要切掉另一个壳上的公止口,还要注意保证另一个壳的胶厚。
图片
止口设计的作图方法
止口设计的作图方法有很多,主要归纳为:
扫描直接做出。扫描可以一步做出,是既快又省步骤的做法(推荐),尤其适用于分型面是 平面的零件。
缺点:分型面是弧面或者断差面扫描出来的曲面可能会扭曲,满足不了要求。
图片
先拉伸、再拔摸。这也是很常用的一种做止口的方法,尤其适用于不便于沿边扫描时,这种方法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
图片
曲面偏移。这种方法明显得缺点就是步骤多、麻烦;适用于分型面是弧面或者断差面时,又不能用以上方法做止口时可采用。
图片
Proe“唇”命令。Proe中“唇”命令是用来做止口的,比较方便,一个命令就可以做出来。
缺点:容易失败。
图片
本篇从止口的作用、基本设计原则、止口与扣位的关系、止口与反止口的关系、反止口的不同结构形式以及止口的基本作图方法等七个方面详细的阐述了止口的设计要点,希望能带个有需要的小伙伴一点收获~~
本文由 Creo_3d 原创 整理 编辑,其他媒体转载请后台留言【转载】并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