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决定了你世界的样子

 悦来阅好吧 2021-07-27

图片

图片

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道时说: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王阳明先生回答一友人的提问时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其实佛陀和阳明先生的意思都是,一个人的心是怎样的境界,就会看到怎样的世界。

佛陀悟道成佛,他看所有人都具有佛性。阳明先生的意思是需用心去看花,花与你的心是一体,看花的人不同,用的心不同,感知到花的姿态也会不同。

图片

我们的心态是什么,就会以怎样的心来接纳这个世界,接纳每一个与有缘之人。

大多数人的心往往处于不安静和躁动之中,看到的世界大都是灰心和灰色的一面。

因为世人之心被很多的杂染、尘埃包裹住了,被很多的贪欲、贪婪和私心欲望所蒙蔽住了,所以感受不到这个世界真正的样子,感知不到生命的灵性状态,被禁锢在物质世界各种层面的利益争夺之中,或是沉沦在各种矛盾和感情纠葛之中。

当我们的心不轻松的时候,我们就会把别人当作我们的一个对立面,我们看待他人是什么样子,其实也同样能够看到自己的样子。

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他人的影子,因为每个人都不是独立存在的,每个人都具有着所有人类的共同特点,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

比如,我们看一个愤恨之心重的人,喜欢发脾气,对亲人发脾气、对爱人发脾气、对下属发脾气、对陌生人发脾气,我们就觉得他很暴躁,戾气重。

虽然我们没有天天发脾气,但并不代表自己没有愤怒的情绪,并不代表自己不会愤怒,而是愤怒的情绪比较少或者被自己深深隐藏了而已。

当我们看到他人没有教养的乱发脾气的时候,先是以一种鄙夷的态度去评论他人、评价他人,而殊不知我们在他人身上看到不同问题的时候,也能映射出我们内心深处也是有这个问题的,只不过我们把那自己不好的那部分用一个筛子过滤掉了。我们所看到的往往并不是全部,更不是真相。

我们看到的、听到的只是自己能够理解、愿意接受的那一部分。当我们和亲人、家人相处的时候,我们就会感知到这一点,我们总是喜欢评价他人、评判他人,更多看到他人的不足和问题,而很少看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这是因为自己心灵被蒙上了污垢、尘埃。

这也是负能量对于人类意识的封闭,这是绝大部分人类意识的盲区、意识缺陷,我们需要提升关照自己的能力和重新看待他人的能力。

图片

图片

对待世界的人事物,我们应以多方面、不同的角度来看问题,而不仅仅限于一个狭隘的层面,限于自己想要接受的局面。

有的人喜欢戏弄他人、指教他人、评论他人,在潜意识中就会引导他不自觉地去发现他人的缺陷、挖掘他人的不足,形成了一个思维惯性。

这样能够给自己带来一种优越感,带来一种存在的价值感,这都是负能量对我们的蒙蔽。

我们需要把心灵打开,用心照见自己的问题,我们的心是一面镜子,不断地擦亮它,去除所有的贪欲、去除所有的小我、私心,让心变得越来越明澈、越来越广博、越来越智慧。

当我们放大心胸与心灵的格局,会慢慢转变意识,更愿意去接纳世界的不完美、接受他人的缺点,我们会以更加客观、中立的眼光看透这个世界的真相、看透他人真实的想法、也看清真实的自己,并且也有了应对问题的能力。

当我们看不惯这个世界的种种人事物、看不惯他人的时候,就处于负面的、消极的心态,我们内心深处其实是不愿接纳真实的自己。

因为对自己的不接纳、不愿面对并证实自己内心隐藏的问题,使得我们对世界和他人抱有抵触的心理。

这些消极的意识在心灵上形成了一个个枷锁,困缚住了自己,困缚住了自己感受这个世界的心。

当看到他人就想去评判时,其实也是在对自己进行评判。

我们需不断提升正向的、积极的意识,去面对并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才能够以平和、包容、善意的心态去面对、理解并接纳他人。

当我们真诚赞美、欣赏这个世界、欣赏万物、欣赏他人的时候,也就是在用心欣赏生命、欣赏真正的、美好的自己。

图片

图片

心是包容的,她具有无限爱的能量与力量!可以感知到世界的万物与生命,也能感知到大海与星辰的生命力。

我们需要更深度地敞开心扉,以爱的心去连接万物、连接这个世界、连接每一个有缘人、连接一棵树、连接一朵云。

用心去发现爱、去体悟爱、去发现这个世界更加真实、更加有生命力的事物,才会感受到生命真正内在的力量与灵性,同时对自己的生命能量不断修复和完善。

我们的心是柔软的、包容的、善意的,我们会感受到更有爱的世界,发现越来越好的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