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楚国史话十:周朝南部的四国2打2,结果真正获益的却只有楚国

 金色年华554 2021-07-27

周桓王十六年(即鲁桓公八年),是一个相对来说故事较多的年份。在这一年中,咱们先看了看鲁桓公两次违制的烝祭和他的“新工作”;又了解了楚国与随国的第二次较量,及相关的内容;最后还去了趟秦国,触碰了一下秦宪公离世后的一段悲伤往事。也到了与这一年告别,开启新一年故事的时候了。那周桓王十七年的伊始,咱们要去哪里转一转呢?“闲叙”想带大家再次回到周朝的南部地区,因为那里又打起来了

南方又打起来了?这前一年,楚随之争不是才落下帷幕么,怎么会又有战事发生了呢?莫非楚国出尔反尔又北上了?还是“闲叙”你要开启新的诸侯国“史话”呢?其实,这一次的战争的确与楚国有关,并且一下子牵涉到了四个国家进行混战只不过,挑起这场战事的国家还真不是楚国,而是一个比不知名还不太知名的一个小国——鄾国

楚国史话十:周朝南部的四国2打2,结果真正获益的却只有楚国

这次的战争并不是楚国挑起来的

之所以鄾国不知名是因为他们在史料中记载很少,且出场很短暂。而说他们比不知名还不知名,则是因为各位初见“鄾”字时,是不是都不太认识它呢?那“闲叙”就先给各位说说这个字,再来简单介绍一下这个小国家。

“鄾”与忧同音,读作yōu。其含义只有两个,一种是作为地名(国名)来使用,另一种则是用于姓氏。所以,从“鄾”字的含义来看,咱们的先祖在创造它时应该就是为了称呼这个国家,而当这个小国灭亡后,他们的后人才以“鄾”或“憂”(去掉“邑”字旁,表示失国。也是“忧”字的繁体字)为姓氏了。再有,各位看看这个字,是不是很像“邓”字的繁体字呢?虽然,鄙人还不能确定“鄾”字在创造时是否参考了“邓”字,但鄾、邓这两个国家倒真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注】“憂”字在金文中像是一个人以手掩面的样子,因此其本义应是优雅和缓的形貌。只不过随着汉字的演化及使用习惯的改变,给“憂”赋予了忧愁的意思,而其本义则废而不用了)

楚国史话十:周朝南部的四国2打2,结果真正获益的却只有楚国

“憂”字的古义注释

鄾国大约在今湖北襄阳市北偏东一带,乃是曼姓子爵国。从他们这个国姓不难看出,该国应与咱们之前讲过的邓国同宗。再结合《路史》中“邓之分,曼姓,子爵鄾也”的记载,可以明白鄾国的确是从邓国划分出来的。据在下推测,鄾国的始封君或许是某位邓侯的庶子获得的封邑,从此独立出来,并附庸在邓国的势力之下

楚国史话十:周朝南部的四国2打2,结果真正获益的却只有楚国

鄾国位置示意图

那这样一个子男小国,甚至只是个附庸,有何能耐挑起四国的混战呢?特别是这四个国家中,还包括了强大的楚国,鄾国为什么要招惹这样的虎狼之国呢?这就不得不提到四国之中的第三个国家——巴国了。

据《左传》记载,在鲁桓公九年的春季(即桓王十七年春),地处楚国西边(今重庆市辖区内)的巴国,特意派了一位名为韩服的使臣来拜见楚王。其目的一方面是来与楚国表示友好;另一方面也是巴国国君想求楚武王一件私事,希望熊通作为中间人,给巴国和邓国之间牵个线,助两家也成为友邦

可巴国要跟邓国交好,为什么非要通过楚人来帮忙呢?这原因之一是,巴国与邓国并不相邻,他们想向邓国派遣使臣的话一定会路过楚国,与其偷偷摸摸,还不如就让楚王知晓。原因之二是,楚国与邓国本就有姻亲关系(楚武王夫人就是邓曼),若熊通肯帮忙,势必会让巴、邓两国的结交事半功倍。原因之三是,楚国与随国停战后,将拓展的目标转向了西南方向,巴国肯定也感到了无限的压力。他们此次主动出使,既跟楚国加强了联系,又能间接与楚国的亲家结盟,将会给本国的安全加上保障。所以,综合以上几点,巴国不但要尽快与邓国缔结盟约,还必须通过楚国来运作,让楚人知晓其中的全过程

楚国史话十:周朝南部的四国2打2,结果真正获益的却只有楚国

巴国使臣韩服拜见楚武王

而楚国这边,熊通在收到了巴国的礼物之后,又见对方确实是诚心诚意,便十分爽快地答应了。并且,楚武王也是个雷厉风行之人,立刻派了手下的大夫道朔,带着韩服一行人赶往邓国结交去了。那巴国来表示友好,对于邓国来说是件好事,对于邓国的附庸鄾国来说也应是件好事啊,怎么就偏偏演变成四国混战了呢?另外,“闲叙”你已经说了三个国家了,这第四个国家会不会就是邓国呢?

各位想的一点也没错,四国之中这第四个国家正是邓国。只可惜,邓侯甚至都不知道巴国来访这件事,就被楚王派来的薳章数落了一通,这才卷进了最终的四国混战。先等等“闲叙”童鞋,你刚刚不是还说带巴国使臣前往邓国的人是楚国大夫道朔嘛,怎么转眼间又变成薳章了呢?大家别着急,在下还有中间一段故事没有讲呢。正是这段小插曲,将巴国交好这件喜事演变成了最终的战事

原来,道朔带着韩服一行人前往邓国的途中,路过了鄾国的境内鄾人并不知这队人马从何而来,也不知道他们要去干什么,只看到了队伍中那些满载的财宝,顿时起了歹念。于是,鄾人也没有进行询问,直接派人做出了强盗的行径,将道朔、韩服等人杀害,把财宝掳走了

楚国史话十:周朝南部的四国2打2,结果真正获益的却只有楚国

鄾人见财起意,打劫了巴国使节一行

此事传回楚国后,楚武王自然怒不可遏,既然鄾国是邓国的附庸,他便派薳章前往邓国责问去了。可邓侯其实并不知道鄾国抢夺财宝一事,无缘无故被薳章质问,还被扣上了强盗的罪名,当然不肯承认。但楚王已经认定了抢劫一事与他们有关,就算邓侯不承认,熊通也不能善罢甘休。毕竟,这一次楚武王亲口答应要帮巴国的忙了,现在不仅忙没帮成,礼物被抢不说,连使臣韩服都被杀害了。这让熊通的脸面何在啊?可不就有了接下来的四国大战啦。

这真是怕什么来什么。邓侯此前最担心楚国野心爆棚,会对本国不利,特意前往鲁国请求收留。虽然,鲁桓公并没有答应邓侯的请求,但至少让咱们看出了邓人的忧心。好在,楚、邓之间还有姻亲,不会立刻撕破脸。可谁知邓国自己的“小弟”鄾国,偏要见财起意,给“大哥”搞事情。让楚、邓这对儿亲家之间,想不开战都不行了

楚国史话十:周朝南部的四国2打2,结果真正获益的却只有楚国

邓侯无缘无故地被卷入了麻烦

不过,楚武王还是比较冷静的,并没有立刻与邓国交战。只是在当年的夏季,派了大将斗廉率领一队人马,约上巴人的部队,一起讨伐罪魁祸首鄾国去了。而邓侯看到楚、巴联军攻入了鄾国,知道自己这个“小弟”不是两国的对手,被迫派了养甥、聃甥(邓国大夫,也是邓侯的两个外甥,与骓甥一起并称“三甥”,养、聃、骓是他们的氏)二人领兵前往救援。自此,楚、巴、邓、鄾这四国,以2打2的形式,热热闹闹地角逐起来

那这场四国混战是怎么打的呢?在下不得不说这仗打得特别有意思。因为,混战正式开始后,约请巴人的楚国,以及罪魁祸首鄾国双方似乎都隐身了。并没有看到史书对于这两国军队的描述,只有邓军连续三次与巴军交锋的记载。想必是鄾国自知实力不济,只能躲在邓国大军后面助助威。而楚国这边,一方面不想马上跟亲家翻脸,一方面也是想观察一下邓军的实力,才让巴人独自面对邓国的三次冲锋。

楚国史话十:周朝南部的四国2打2,结果真正获益的却只有楚国

楚国大将斗廉领兵讨伐鄾国

然而,邓国主动冲锋了三次,愣是没有击溃巴人的阵脚,足见这个由西南而来的国家,实力也是相当强的。但是,总这样僵持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反正鄾人不敢参与进来,楚军就要来打破僵局了这既是整场战事中最高潮的部分,也是楚人展现自己精妙战法的时刻。那统兵的大将斗廉是如何指挥的呢?

首先,斗廉先把楚军扮装成了巴人,隐藏在了巴军的中部,并让真正的巴军排在楚军的两侧。之后,当邓国发起再一次冲锋时,斗廉故意败下阵来,领着化妆了的楚军向后方撤退,诱使邓军在后面追击自己。然后,当邓军对斗廉他们穷追猛打时,巴军从两侧合拢过来,堵住邓人的退路。最后,斗廉指挥楚军杀了个回马枪,与巴军一起夹击邓人,取得了大胜

这下可好了,邓国的部队中计溃败了,鄾人哪里还敢继续叫板,也在当日的黄昏退回了城内。而楚、巴联军这边,当然不能错过这样的时机,继续围攻鄾国,并顺利拿下。让惹事的鄾子小国就此灭国,成为了楚国的一部分

楚国史话十:周朝南部的四国2打2,结果真正获益的却只有楚国

诈败的楚军折返回来与邓人交战

现在,周朝南部的这场四国混战,“闲叙”已经基本给大家讲完了。只差这场战事过后,到底哪方获益了这一点还需要补充一下。那到底四个国家,或者说楚、巴这方都获益了呢?还是只有一家获益了呢?予以为只有楚国才是真正占到便宜的国家

因为,鄾国虽然抢了财宝,但最终灭了国,一定是四国中最惨的一个。而邓国无缘无故被牵扯进来,战败了不说,还跟亲家之间捅破了最后的窗户纸,肯定也很难受。还有,巴国看似是战胜方,可他们既没有如愿与邓国结盟,又牺牲了韩服、丢失了财宝,甚至还要劳师动众帮楚国拓展地盘,明显也没讨到好处。所以,只有楚国以损失道朔一人的代价,轻轻松松、名正言顺地换来了鄾国的土地,当然是笑到最后的唯一胜利者

【关键词云图简史】

为了方便广大史学爱好者能快速回忆起相关的历史内容,作者“闲叙春秋”将在每篇文章结尾奉上“关键词云图简史”,通过8-12个关键词,帮助大家回忆文章内容,希望各位读者喜欢。

本文关键词:四国混战、鄾国简介、巴国朝楚、欲与邓和、楚派道朔、同行往邓、鄾人抢劫、楚巴伐鄾、邓国救援、计胜邓军、灭鄾、楚独获益。

楚国史话十:周朝南部的四国2打2,结果真正获益的却只有楚国

关键词云图简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