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越自卫还击战点滴往事

 文学顾事 2021-07-27

对越自卫还击战点滴往事

作者:蓉子

那年,村里的老教师指着报纸上“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报道对他说:“越南鬼子太嚣张,可能要打仗了。”不久,对越自卫还击战打响了。作为火线入伍兵,1979年初,他和战友们在进行了短期的临战集训后,便投入到了云南边防前线。

他是侦察兵,经常要和战友们一起到边境线上侦探敌情。有天执行完任务回到营地,突然有人叫他,回头一看,是同乡的小黄,他正修建烈士陵园路过,家乡人意外相逢格外激动,见营部首长正看着他们,他忙介绍,“同乡的小黄”,首长略一思忖,便说,既然是老乡,那就在侦察排一起干吧。在侦察排,他俩互相照顾,并肩战斗。小黄是城市兵,干硬的压缩饼干难以下咽,每人4块的定量时常有2块给了他吃,农村长大的他能吃苦,点子多。执行任务时他俩常常是背靠背端着枪侦察敌情,多次与战友们一道出色完成了任务。有次在执行任务途中,只听见空中一声呼啸,他们拚命往前奔跑,一发炮弹在他们的身后落地,所幸的是哑弹没有爆炸,好险啊!在掩敝部,遭到敌军的袭击起火,战友们及时撤离,避免了重大伤亡。战争总会有牺牲,营部通讯员小贾,是他带过的小兵,在突遇越军炮火袭击时,躲进了猫耳洞中,没想到猫耳洞被击塌,等战友们好不容易挖开时,小贾已牺牲。   

老山位于云南省文山麻栗坡,是中越边界骑线点,战略位置十分重要。1979年完成自卫还击作战以后,越南派兵侵占了老山,收复老山的战役极为惨烈,我军万炮怒吼、排山倒海,把战场的天空染的通红。在那场战斗中,他们的老排长带领战士们与部队一起顽强反击,奋勇冲锋,一排排手榴弹划过一条弧线砸向敌阵,阵地上到处都是弹片撕破空气的尖叫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经过5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攻下了老山主峰,个人荣立三等功。随后在收复者阴山的战斗中,不幸被子弹击中腹部,肠子都流出来了,他把肠子塞回肚子坚持战斗,直至战死。至今他的雕像仍在麻栗坡烈士陵园矗立着。

前线温度高,湿度大,被褥潮湿得能拧出水,他与战友们砍下竹子,做成竹床;热带丛林蚊虫也特别多,无孔不入的蚂蟥能透过厚厚的绷带吸血、头上戴着防蚊罩仍不能有效地躲避蚊子,为对付无处不在的竹根签,他们执行任务时都要穿上加了钢片的防剌鞋。战争的目的是击退敌人又要保护自己,担任通讯班长期间,有次他奉命带领全班战士架设通讯电线,在经过一片山岳丛林地时,凭经验感觉此处可能被敌军埋设地雷,于是他让带路村民的一条狗走在前面,果不其然,地雷响了,他们无一伤亡顺利完成任务。过意不去的他将腕中的手表给了村民作为感谢。

 战斗之余,他们会举办一些娱乐活动。有次边寨放电影,电影放映途中竟然发现越南特工也混了进来,见被发现才赶紧逃走。春节期间,战事稍停,夜幕中,战友们将床单做成帷幕,搞起了晚会,有的朗诵,有的跳舞,他与小陶也一起唱起了前苏联歌曲《喀秋莎》,残酷的战争没有磨灭他们对生活的热爱,这就是他们那时的战地情怀。

 如今,硝烟早已散去,老山兰又开满山坡。经历了生死考验的战友们,分别后想了30多年,也找了30多年,相逢的喜悦,在紧紧拥抱的瞬间得以释放,相逢是一首歌,一首嘹亮的军歌,一首保家卫国的赞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