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寿先生参加的三次国展作品

 同聲相應 2021-07-27

此时,游先生的书法艺术亦臻炉火纯青之境。熔铸篆、隶、真、草,汇数法而归一家,编众工以成己妙。点画瘦劲生涩,偶出丰腴之笔。瘦处如铁,腴处如玉,刚柔相济,燥润间出。结字、章法浑然天成,大巧若拙。格调高古醇厚,风骨凛然,尽显学者儒雅风度和浩然磊落之气,耐人寻味,时人誉为“秦风汉骨”。游先生书法最突出的成就,在于她完成了李瑞清、胡小石对书法表现方法的探索与提炼,由有意顿挫升华为在自然挥写中表现金石神髓,游先生书法线条的波折全于挥运中天然而成。游先生书法是学者书,是文人书,其金石气息,源自胸襟,流于笔端,于朴素生涩之中蕴含灵秀,绝非可以笔墨刻意制造的所谓效果。游先生晚年在《随感录》中说:“许多老友以贱书有金石气,非侪辈所及,这不过是受我的专业的影响。”

——栾继生教授《游寿先生传》

1980年5月,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展览(国展)在沈阳展出,入展作品150多件,是新中国书法界的第一次盛会,这次大展是由辽宁省书协组织的。在此基础上,第二年成立了中国书法家协会。

茅盾题字

游寿先生参加第一届国展作品

书叶剑英元帅《草原记游》诗

铁道西驰向国门,

连天芳草见羊群。

牧民自古能歌唱,

一曲民歌秒入云。

1980年春,名款用大篆书写

游寿先生参加第三届国展作品

杜甫《戏为六绝句》首章

庾信文章老更成,

凌云健笔意纵横。

今人嗤点流传赋,

不觉前贤畏后生。

游寿先生多次书写此诗

游寿先生参加第四次届国展作品

 林逋《池上春日

一池春水绿于苔,水上花枝竹间开。

芳草得时依旧长,文禽无事等闲来。

年颜近老空多感,风雅含情苦不才。

独有浴沂遗想在,使人终日此徘徊。

2015年,北京第十一届“国展”展厅,

展出游寿先生等老一辈书家肖像。






书者,如也,如其人之性情气度。三十而立,人自生至知学之年,其内心所习既具备,于是下笔于内心有一定之气度,故书如其人。自三十至五十,此二十年中,为书学成就之始,五十以后至七十为书法最佳时期,七十至八十为老年书法之苍劲。至于学习临摹,必在三十岁以前下一段功力,以蓄内心。书者笔先,未有不从学而号天才。又有笔秃千支,此皮相之言也。吾最服膺笔已成冢,不如读书万卷。今年八十八矣,书已下坡路,不足言书法。以寸心之识,以告读者。

——游寿先生《学习寸得


前不同于古人,自古人来,而能发展古人;

后不同于来者,向来者去,而能启迪来者。

——胡小石先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