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云逸指挥作战特点:迅速退却、适时退却、主动退却、佯装退却

 梦想童年594 2021-07-27

主动退却,趋利避害,这是张云逸用兵谋略中别具特色的一项重要内容。退却,作为一种作战形式,是在战争中经常采用的。张云逸认为,一个指挥员,倘若在战斗指挥中,只知进攻,不知退却,只知趋利,不知避害,就不能完全达到战争的根本目的——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相反,会给自己招致重大的损失。

战斗中的退却,并不是种完全消极被动的形式,而是另一种形式的前奏,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一种机动形式,它包含一定的主动和积极的内容。即:通过主动退却,积极主动地摆脱自己的不利和被动,并制造和扩大敌军的不利与被动,从而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那么,在什么时机实施退却,怎样退却,这不仅是一个战斗的组织指挥问题,而且还是一门艺术。张云逸在长期的战争实践中,能根据敌我双方不断变化的客观情况,灵活地采取各种不同的方法,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张云逸指挥作战特点:迅速退却、适时退却、主动退却、佯装退却

第一,当敌我力量对比悬殊,条件不利时,迅速退却

那是1930年4月,桂系军阀为了消灭我红七军主力,进而达到全歼我军的目的,集中了绝对优势的兵力,趁我不备,向我军驻地怀远镇突然发动了大规模进攻。面对着优势强敌的大军压境,张云逸一面立即指挥部队,顽强地阻击敌人进攻,制止其楔入和分割包围,一面冷静地分析判断敌情。当他发现敌我力量对比悬殊,敌人后续部队源源不断地蜂拥而来,而我军仓促应战,准备不充分,2个纵队已被敌人分割,情况不利时,当机立断,命令部队,利用敌人的进攻间隙,分头迅速撤出战斗,向安全地区转移。结果,有效地保存了我军的力量,使敌人突然袭击聚歼我军的计划化为泡影。

张云逸指挥作战特点:迅速退却、适时退却、主动退却、佯装退却

“知难而退”,不做亏本生意,不与强敌死打硬拼,不打无准备和无把握之仗,这是张云逸作战指挥艺术的重要特点。在敌强我弱,战局对我极为不利的情况下,坚决果断地实施退却,避免遭致巨大的损失,以保存实力,待机破敌。正如瑞士著名的军事理论家约米尼所说的那样:“一支军队在失败的环境中挺立不动,其价值高于在胜利环境中勇敢争先。因为向敌人进攻,只有血气之勇就够了。而在一个强大的敌人面前实行困难的退却,那却是真正的英雄。所以一个良好的撤退,也应和伟大胜利同样地应该受奖赏的。”

张云逸指挥作战特点:迅速退却、适时退却、主动退却、佯装退却

第二,当敌情发生重大变化时,改变计划,适时退却

那是1930年11月,张云逸率领红七军,根据中央交给的任务,准备攻打宜山县的庆远镇,尔后直取柳州。因庆远守敌防守严密,部队改道向天河、罗城方向前进。当我军至天河与罗城之间的四把时,突然与敌遭遇。原来,广西军阀白崇禧已发现我军企图,亲自带领2个主力师前来围追堵截,并以2个团的兵力据守地形险要、易守难攻的四把。敌人拼死把守关口,以猛烈的火力封锁我军。我军与敌激战4个昼夜,在消耗敌人大量有生力量后,张云逸得知敌主力正向我右侧迂回,战局将要发生逆转,如果继续恋战,后果不堪设想。他当机立断,决定连夜撤出战斗,向龙岸、三防迂回前进,从而使敌包抄计划全部落空。

张云逸指挥作战特点:迅速退却、适时退却、主动退却、佯装退却

第三,当无法全歼敌人时,给敌以重大杀伤后,主动退却

张云逸指挥作战特点:迅速退却、适时退却、主动退却、佯装退却

又如,1930年10月,张云逸率领红一七军在袭击武岗的战斗中,由于城墙太高,我军缺乏攻城器材,敌人凭借有利的地形顽强死守,连日攻城不下。战至第六天,守城之敌得到飞机的火力支援,湖南军阀又急派8个团的兵力赶来驰援,敌我力量对比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张云逸根据这种客观形势,决定立即放弃攻城计划,带领红军向安全地区转移,迅速撤出了战斗,甩开了敌人,使我军转危为安。

战争是敌我双方军力的角逐和较量,强者胜,弱者败,这是战争的一般规律。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运动过程。一个聪明的指挥员,要不断地分析判断战场上敌我力量对比的客观形势。当敌情发生重大的变化,这种力量对比有利于敌而不利于我时,应该迅速调整部署,改变计划,适时停止进攻,撤退转移,以保存自己,避免损失。这就是所谓的敌变我变,它是战争规律的客观要求,也是张云逸指挥艺术中的聪明之举。

张云逸指挥作战特点:迅速退却、适时退却、主动退却、佯装退却

第三,当无法全歼敌人时,给敌以重大杀伤后,主动退却

1930年春,桂系军阀经过密谋策划,调集了大批军队向我左右江根据地发动猖狂的进攻,妄图把红七军和新生的红色政权扼杀在摇篮里。当时,敌人以5个团的重兵首先进攻我左右江根据地的前沿隆安,而我军仅有不足2个团的兵力。为了不使敌人顺利攻占隆安,给我军赢得时间,张云逸指挥部队与敌展开激战,经过5个昼夜的战斗,我军连续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消灭敌人500余人,给敌以重挫。鉴于敌强我弱的形势依然严重,如果继续恋战,他路敌军猬集而来,于我不利。张云逸决定,在大量杀伤敌有生力量以后,利用夜晚,主动撤出战斗,避免和强敌决战。果然,第二天敌军投入了新的力量,企图寻求与我军决战,而我军早已不知去向,使敌人损兵折将而又企图落空。

张云逸在战斗中,能不断观察分析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和行动企图,不为一时的小胜而冲昏头脑,在胜利的形势中看到了潜在的危机,因此,见好即收,不与敌人长期纠缠,始终使自己处于主动有利的地位,从而达到既大量地消灭了敌人,又有效地保存了自己的战争目的。

张云逸指挥作战特点:迅速退却、适时退却、主动退却、佯装退却

第四,当敌凭借坚固城池和有利地形负隅顽抗时,为了“引蛇出洞”,故意示弱,佯装退却

这又是张云逸退却的一着。1931年5月,为了配合中央根据地的第二次反“围剿”斗争,张云逸、李明瑞指挥红军约7000余人,攻打广西安福城的敌军韩德勤部1个旅。敌军利用城高沟深、工事坚固的有利地形,拼死顽抗,我军攻击一天一夜无法奏效。为了减少伤亡,歼敌于坚城壁垒之外,张云逸决定以强示弱,佯装败退,“引蛇出洞”。遂命令部队主动后撤30里,主力隐蔽于道路两侧。敌军果然中计,急忙以主力杀出城外,尾随而来。张云逸待到敌主力己远离坚垒,命令诱佯部队杀一个回马枪,两侧伏军掩杀卷击,敌军猝不及防,乱作一团,溃散在田野之中,终成败绩。是役,我军以轻微的代价,歼敌1个团于运动之中,俘敌七八百人,缴枪约千枝,迫击炮数门,大获全胜。

张云逸指挥作战特点:迅速退却、适时退却、主动退却、佯装退却

在攻坚战斗中,针对敌军工事坚固,地形有利,抵抗顽固,而我军又缺乏攻坚器材,地形不利,难以发挥特长的客观情况,张云逸并不是急于求成,死打硬拼,而是灵活地采取了故意示弱,“引蛇出洞”的谋略,诱使敌人脱离坚垒,暴露于开阔的不利地形上,将敌人的长处化为短处,将我军的短处化为长处,以我之长,击敌之短,终于以小的代价争取了大的战果,达到了趋利避害的目的。

张云逸指挥作战特点:迅速退却、适时退却、主动退却、佯装退却

由此可见,主动退却,趋利避害,是张云逸在战争实践中善于采用的一种歼敌手段。他给退却这种消极被动的作战形式,赋予了积极主动的内容,紧紧地围绕着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战争目的,在人民战争的舞台上,大显身手。他的主要指挥特点和做法是:其一,首先加强战场侦察和敌情的分析判断,对敌人的兵力部署、作战特点、武器装备、士气以及战区地形了如指掌,为自己约决策提供客观的科学依据。其二,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决不拘泥一法,墨守成规。其三,贯彻了一个指导原则,这就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决不死打硬拼,力争以最小的代价,争取最大的战果。其四,敌变我变,决不机械地执行原计划,不断地使自己的主观指导与客观实际相符合。其五,始终把退却作为一种机动的手段,通过这种手段的运用,以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去实现既能大量消灭敌人、又能有效地保存自己的战争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