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庭教育|个体差异性

 安水如 2021-07-28

文|安水如,图|网络

对于不少的父母来说,去上了很多的课,看了很多的书,也有将书本的东西,给一点点地实践,用于自己的日常育儿生活当中,但,我们的育儿效果,还是不那么的显著,孩子仍旧是那样地,不曾改变。彼此之间的亲子关系,仍旧是处于敌对与分裂当中,不得和谐。这时,父母就困惑的了,不得其解的了,爱莫能助的了,迷茫着自身那充满敌对而分裂的亲子关系,该何去何从,孩子一直低迷的情绪状态,焦头烂耳的成绩,该怎样来去努力。而我们在这其中,也是如此的焦头烂耳,身心受挫。

很多时候,我们秉承着一份好心善意,到了孩子那,却成了一种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动不动就被莫须有地指控为“控制欲强,管太多,不明理”等。似乎,所有的招数,都用尽了,学会育儿技巧之后,也是坚持了较长一段时间的了,可还是没法儿。这时,我想,亲爱的父母们,也许有一个事没有做好,那便是找出教育问题的真正弊病之所在。平日里头,我们足够用功,能够看很多的教育书籍,知道很多的教育理念,懂得很多的操作程序,那,我们唯独忘了一点,找出教育问题的真正弊病,对症下药。这跟医生治病,是一样的道理,病人来了医生那,医生需要做的就一点,找到病人的病根,并匹配最佳的良方。药去病除。不然,一个医生就是学富五车,知道很多的疗法,学过很多的技术,身上有很多的职称,那也是没有多少用武之地的,终究会是在临床中给一点点地败下阵来,毁名败誉,挫伤自信。

以我多年的学习实践来看,教育书籍本身没有过错,书籍的记录是写作者经验的提取,他们曾经这么过来的了,看见了这些风景,有过一线的养育实践,知道了这些经验,并很好地总结记录了下来,以示分享。书籍的出现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生活,更好地实践教育。在平日的时候,我也会翻阅教育类书籍,那些前人的实践经验,解决方案。此外,我还会跟父母交流,倾听他们的育儿经验,养育心得。而所有这些,都只是一个基础,是理论。真正重要、真正核心的是,我在面对个案的时候,我能不能发现问题的核心,并以尽可能温柔的方式,进行各方面的层层剥离,引导父母自己去发现,去修整。

首先,在这过程中,让父母自己认识弊病,看清问题,是很不容易的事儿。我们都习惯了美好,奢华,很难能够接受错误与问题,当然,这样的心理状态,不是所有父母都有的。这么多年下来,包括我自己,看清问题,接受弊病,比去面对美好,接受掌声,要艰辛不少,也吃力很多,乃至需要更多的勇气与担当。细细想来,我们人类自身,往往都会是太过于骄傲,太过于嘴硬,太过于犟驴的了,也似乎,我们也都有点是,病态般地喜欢上了畏疾忌医。

遇见这种情况,那再出色的咨询师,再火爆的育儿书籍,再一流的学校,再完美的课程,也基本会是失去效果而成了没用的了,只有父母自己,先踏出去,下定决心面对所有的弊病,并作出改变,那效果,才有可能会是有所生发。孩子也是一样的,很多时候,单纯的父母作出改变,孩子无动于衷,继续我行我素,那效果也很难作用在孩子身上。

其二,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孩子,往往会有不一样的问题,程度不同,问题大小也往往会是有所不同,这与疾病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一样,是有区别的。问题的不同,教育偏差的不同,往往会是影响育儿纠正的时间与效果,也有所不同,就是方案的调整,方案的实施,也往往会是有所不同。正因如此,不少的父母,在育儿的世界里漫游甚久,自身也是如此的勤勤恳恳,一点点地去成长自己,纠正自己,可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仍不见多少改观。还是开篇的那句话,也许,我们只是在大海捞针,是在拿着马的嘴巴,往牛的头上去套,而没有真的做到,对症下药。

其三,纵观世界,我们往往会是发现这么一个特质,对于他人,我们都太过于勤快的了,勤快得都忘了自己,忘了世界。这一点在中国的父母身上,还是蛮突出的,似乎,我们的一生,就是为了孩子而活,为了孩子而燃烧。说真的,这样的生活姿态,我并不那么的支持,虽然,我也是有孩子的母亲。在生活当中,我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妈妈也是人”,妈妈也是人,那必然地,妈妈也会有自己的需求,自己的梦想。与孩子一样。

所以,很多时候,妈妈与孩子之间的冰冻关系,很好破冰,妈妈先去满足自己的大小需求,哪怕只是购买一件心爱的裙子,哪怕只是简单地独坐公园一小会儿,那也是在满足自己。人都差不多,需求得到满足,梦想得到实现,心情也是美滋滋的,心情一好,孩子的大错,成了小错,而小错则成为不值一提的不是事了。时日久长,亲子关系也就渐渐地和谐了起来,感受到妈妈美心情的孩子,不论做什么,也跟着有了激情,有了斗志。

其四,有的时候,我们并不是要对治孩子,解决孩子与我们之间的关系问题,帮助孩子如何提升成绩,而是我们父母自己要学着对孩子放手,这一招数,在我看来,也就是世人常说的放下。想来确实是这样的,对于孩子,我们总是习惯了负责,拎在怀里,含在心里,睁开眼的第一瞬间,我们所能想到的就是孩子,似乎我们就都成了孩子的贴身保姆,恨不得孩子的丁点伤痛,都为之代劳。

说真的,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并非去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而是,将自己的身心投入,从孩子身上收回来,去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去发展父母自己的各方面潜质,去尽情从事父母渴望的大小事儿,如有可能,与其一味对治孩子,为对治孩子,想尽办法,不如学着如何静观其变,这一来是不带任何有色眼镜地去观察孩子,并尽可能地去发现孩子的优点,二是在孩子安全有保证的情况下,去好好地观察我们自身,去观察面对孩子的言行举止,我们自己的内心,是怎样起伏变化的,我们的信念系统,又是如何看待孩子眼前这一言行举止的,我们的情绪状态,又是如何一点点地升级,变化,或其他。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其中,要懂得去质疑我们脑袋里头的信念系统。很多时候,孩子与我们父母的关系不那么和谐,我们着急着对治孩子,其实不是孩子有问题,而是我们成年人的认知系统,出现了问题。似乎,我们都活得太过于焦虑了些,我们也都活得太过于急躁了些,我们更是过得太过于疲惫了些。彼此之间,稍微的松一松,每个月,每一周,每一天都给自己与孩子玩耍的时间,无所为的时间。那关系,也许就很好的了。

有的时候,孩子的问题,确实是存在的,也需要有所纠正。这时,我们自身又该如何操作,以怎样的心情,怎样的姿态,来去帮扶孩子一点点地学会技能,掌握能力,提升自己。不同的态度,不同的方式,往往会是产生不同的效果。育儿书籍的记录,同样一句话,不同的父母都看见了,也都拿来实践的了,这效果往往会是有所不同。不同的父母,那说话的语气,与孩子互动时的心情,往往会是有所不同。也有可能会是孩子本身就在情绪里头,抗拒父母所给予的一切,将父母所给予的一切,都视为是敌对,与坏意。负面情绪里浸泡着的人,不论孩子还是父母,基本都是猛兽,为魔鬼。

有的亲子问题,其根源,只不过就是身体健康的问题,那这时如若按着育儿书籍,一味地对治孩子,修正我们自己,亦或跟着潮流去学这学那,也许就有点是拐弯抹角,乃至于都成南辕北辙的了。这时,不论孩子的健康问题,还是父母的身体问题,在我看来,与其找教育方法,不如去趟诊所,吃点药儿,好好地睡会觉,补足能量,养好精神,问题也就不再是问题的了。当前社会,竞争激烈,压力也大,常年失眠,身体不够健朗的父母,难免会是没有一个好心情,而孩子在学校里头,也难免地会是有点压力山大。长期的压力容易造就不好的心情,损伤身体,人在痛苦中,就是看见再美的风景,也有可能会是丢了魂一样地高兴不起来。

而有的亲子问题,孩子学习成绩的问题,却会是其他的简单原因,而这不论出自于什么原因,都离不开我们咨询师具备这么一种能力,切中要害,刀下病去,孩子的教育问题,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案。从这也就可以知道,育儿,不是想当然地简单阅读育儿书籍,积极参加育儿课程,观摩他人的育儿经验,回家之后,就能百分百地应对自家育儿弊病,而是我们需要去不断地提升自身能力,不断地学习,与此同时,内心要不断地灵活,观察的能力,也要不断地精微。(目前所知,大概也就这些吧,还有很多的未知,留待他日,进行深化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