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育儿系列 -35|娃儿打人

 安水如 2021-07-28

最近,大J会在自己的微博,抛出家长对她的提问,恳求大家帮忙回答。得空的时候,我就在那回答问题,这一次的提问是关于低龄孩童用手打人,孩子家长不知道怎么处理与应对。具体提问如下:

“大J姐,我儿子22个月,一不顺他的心,一说他,他就发脾气,打我,打完我,我生气不理他,他就马上说对不起,结果原谅他,下回还犯错,这么大的孩子,我该给他惩罚吗?比如罚站比如叹气椅之类的。我感觉每次和他说对不起,真的就是说说。说完就拉倒,丝毫没觉得自己错了。对于他这个月龄他这个行为,我到底该怎么办?”

小安的答复:

要表达的东西,有不少,言简意赅说不清、道不明,所以就写了此文,但要清楚的是,文字表达与文字解读,可能存在某种程度的差异性,所以,切勿拘泥文字;其次便是,这是我的个人看法,所以,仅供参考。 

在对孩子言行举止作出纠正之前,要先去看懂孩子的行为。有时,我们所认为的“错误”,在孩子那,并不是什么“错误”。举例来说吧。孩子扬手打了我们大人,我们大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这孩子打人了、习惯很不好、是错误的,等等。可,也许,在孩子那,这并不是在打人,而极有可能会是用手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想法。22个月的孩子,在对成年人表达拒绝、不满意、不准、不让说等的时候,也许还没有学会用嘴巴来去表达,而只能是以手代劳的了。身为父母的我们,要去理解、包容孩子的表达方式,人自出生时起,那表达的方式,就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生命阶段,不同的表达方式。刚出生时的表达方式是哭与笑,而后便是拳打脚踢,紧接着便是嘴巴说话、文字写作、涂鸦绘画等等。 

其二、我们不顺孩子的心意,说了孩子,孩子就发脾气、还动手大人,这明显就是一个信息——“请不要说我”、“请不要干扰我”。面对这般类似的情况,我的建议是,换位思考。想一下日常生活中的我们,如果有谁那般对我们了,我们的心意不被满足,而且还有人在旁对我们进行说教,要我们如何如何,要我们怎样怎样,那我们会是怎样的心情,有着怎样的回应?所以说,行为是怎般的样子,是打人,还是抚摸,在有些时候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我们能不能准确解读行为背后的信息,而那正是孩子的真正发音。理解孩子、懂得孩子的第一步是看懂孩子,而这既具体,又落地,还细微。

 其三、在日常生活当中,尽可能不要给予孩子二次教育,亦或说,二重伤害。一个人,不论成人还是小孩,在未经内心锻造之前,基本都是一样的,见顺心就开心,遇不顺就难过。在孩子难过的时候,身为父母的我们,要尽可能地拥抱孩子,抚慰孩子;倘若不予关心,那在旁待着,静静地守候孩子,等候他的情绪,流淌出去,我想,这也是不错的选择。我就陪伴过一个伤心的孩子,不发一声地在旁待着,哪怕对方要我离开,我也只是简单一句话回应孩子,说“没事,我就在这,静静地陪着你”;倘若在孩子内心不够痛快的时候,就急着给予孩子某种程度的说教,那就是在孩子难过的时候,往他的伤口撒盐巴。试问,面对这般的教养方式,我们能期盼孩子给予我们怎样的回应? 

其四、孩子打了你,你就生气。那请孩子家长花时间去弄清楚,为什么会这样。当孩子出手的时候,你为什么会生气,你的内心深处,有着怎样的想法,是觉得孩子不该动手,还是觉得打人不好,亦或说孩子如何如何的不好。不论有着怎样的心理因素,去看到自己的内心真实想法,一遍遍地深入,不断地重复,而后一点点地反问自己,这是真的么,多问几遍自己,这究竟是我不懂孩子,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来去引导自家孩子,亦或说只是简单地把我们自己的内心想法当真了,从而觉得孩子这般的动手,就是很不对的、是很不应该的、是需要快速纠正的。

其五、从文字可知,这样不够良性的亲子相处模式,已是持续了有些时长的了,但效果明显是不那么的如人意,因为,“孩子下回还犯错”。绝大多数的父母,面对孩子的一些事儿,都是这般的处理方式:说教、生气、惩罚。那我就不禁要多问一句的了,请问,这三种处理方式,哪一种方式是严重的?很明显是惩罚,对不对。这也就是说,当我们在对自家孩子说教无用的时候,就选择生气,生气也不管事的时候,就想到了惩罚。可,这样的管教方式,真的管事?!倘若管事,那为何需要将管教方式,给不断升级呢?亲爱的,养育孩子是爱的施予,这可不是什么“升级打怪兽”喲。 

其六、意识到管教方式的问题,那就要去思考别的其他管教方式。不过,在管教孩子之前,我的建议是先把自己管理好,而非想着如何对治孩子,让孩子作出某种程度的改变。比方说吧,在孩子的内心想法,不被满足的时候,我们先在旁待着,不说教、不责备、不讨厌。若是需要有所出声,那就对孩子这样说:“宝宝,很难受,对不?”得到孩子肯定的答复之后,就伸出自己的双手,试着去拥抱孩子(孩子愿意家人拥抱,那就拥抱孩子,不然,就让孩子一个人待着),并告诉孩子说,“来,宝宝,妈妈抱一个。真的很难受,想哭就哭吧。其实,妈妈都知道,得不到心爱玩具(或其他东西)的时候,那内心的滋味,特别不好受。妈妈就在这待着,陪着你一起度过这不好受的时光”。去试一下,然后观察自家孩子,会是怎般的回应,那神情又会有着怎样的反应。 

七、关于孩子动手这事。我的建议是肯定孩子只是用手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想法,而非犯了什么错误。但,我们可以建议孩子想要表达自己内心某种想法的时候,不妨采用别的其他方式,比方说吧,“宝宝,你不喜欢妈妈说你的时候,请用嘴巴说出来——妈妈,不”。那妈妈(或爸爸)就知道宝宝的想法了,然后,我就不吱声的了,好不好。在这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家长可能会是觉得孩子年幼,听不懂我们的话语表达,我的观点是,孩子能够听懂我们说什么,只要我们蹲下身子,与之平视,慢慢地说、一字一顿地说。 

以上几点,是我的大概思路,但真的在日常生活当中实践起来,不同的人儿,其效果,还是会有差距的,或多或少。愿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