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疫情窝家21天 | 读诵经典,祈福平安(1-7)

 安水如 2021-07-28
第一天


因疫情到来,蜗居于家,学校停课,除却伴娃,并无多少要事可做,我便参与了线上的“诵读经典,祈福平安”的诵读课,每天五分钟,读段《黄帝内经》里头的经典篇章。我觉挺好。人在疫情之下,会生恐慌之心,多是因了对疾病的空白了知,是不懂生命与健康,那在这空闲之时,学点中医,看些经典,读点医书,在我看来,亦是好的。

今儿所读段落,在多年以前,就有翻译。主要是讲那个幼时就聪慧,及至年长却事业有成的黄帝好奇人要如何做,才能活得长寿一些。那个很厉害的人叫“岐伯”,就告诉他说,饮食节制,作息规律,并注意劳逸结合,不妄作劳。更要懂得均衡生活,中庸处事。心神凝聚,思想不乱。不去做些诸如醉酒等耗损能量的事儿,克制自我心欲,不放纵自我,就能长寿。不然,人就只能是活到五十,就要衰落而去的了。

其实,《黄帝内经》的这一段,作为今人的我们,若懂得如实遵行,那我们的病痛,大概也会少不少了吧。因为,我们的身体就好比是家中的某个心爱之物,唯有善待,懂得真爱,才能有个长久的活法,不然,纵是持有再强再壮的身体,也很快就能被我们给耗损完毕的呢。从这角度来说,也许,活着却病着的人儿,是幸运的,他们有了对病痛的切身感受,方能懂得要如何去珍惜生命,并会有意识地探索健康的活法。而那些持有健硕身体的人儿,却可能会是表现得要任性一些。

人就这样,唯有在痛过之后,亦或说失去之后,才懂得去珍惜,知道这世间的东西,什么是最重要的。但我却希望,世间的人儿,无需体验失去,便能懂得珍惜,知道爱护。因为,失去很痛,病痛很苦。那些在疫情中受苦的人儿,想必会是度日如年了吧。想到这,那疫情外观望的我们,是否要懂得从此刻就去学习如何真爱自己,怎样爱对他人呢。


第二天

不仅如此,那个很厉害的岐伯还告诉黄帝说,上古的圣贤之人对下边的普通百姓进行教导时,都会告诉他们要懂得去规避那些会让人类自身得病的“虚贼邪风”,如病气等。中国的中医是将那个不够纯真的有些邪恶的致病因子统一称为“病气”的,西医则更多是将其给用显微镜来去研究,精微到极其细微的“病毒”、“病菌”等的了。其次便是要懂得从自身做起,好好地去修养自身,让自己的心,活得淡泊一些,清净一点,安定一点,集中一些,内敛一点,让身体的真气神多一些顺畅,如此一来,这疾病也就不容易出现在自己的身上了。

这也就是说,作为一个人,我们要懂得让自己的欲望,变得少一些,让自己心多一些悠闲,增几分安定,少点惧怕;让身体尽可能地活动起来,但又不要有所过度;让自己的身体气脉变得通畅起来,以让身体的各个结构都能顺畅工作。做些让自己心安又喜欢的事儿,不去违背自我心意。在日常里头,不论眼前的食物,是怎般的样子,我们都能带着美美的心情去进食,不管身上的衣服是豪华还是粗糙,我们都能有颗欢喜心,并懂得对生活所在区域的风俗制度等,自在遵守而不抵触。还有就是,(帝王)要教导百姓安于己位,即,位高权重者,名利双收者不会羡慕或讥讽底层百姓,而底层百姓也不会去对那些高层人物有追慕垂涎之心。这样的民风,大概就可说是质朴了吧。

现代人会觉得让百姓安于己位是种不够积极的消极做法。其实不然。这是因为,世间的人,不论是名人大亨,还是底层百姓,只有让自己自己的心,能够安于己位,我们才能有颗淡泊之心,不然,我们的心欲会伤了我们自身的。如底层百姓若对高层人世有了追慕之心,这会引发他们自身对名利等的某种欲求。然,一个人若是欲念过多,心欲过高,逐外过度,可自己的能耐却不足以承载自身的心欲,及至最后,我们是容易被自己的欲望所控制,而失去应有理智和清醒的。若是瞧不起权贵之人,那这份瞧不起的傲娇姿态,是容易伤及自身脏腑的。对于位高权重名利双收者来说,倘若不能很好地安于己位,反而过度逐外,想着外边,如乡下的田园生活,有多美好,那心与身便是处于分裂的状态的了,心身分离,做事不力,人易痛苦,病也易来。如此看来,这都是得不偿失的事儿。

所以说,作为一个人,不论是令人瞩目的名人,还是落入民间的凡夫,我们都要懂得去驾驭自我心欲,管理好它,让它利于众生,但又不至于迷了我们自身的眼睛。还有那些不够纯正的心念与姿态,也要记得去做净化,让它们迷惑不了我们自身,左右不了我们自己的心智。在平日里头,我们懂得让自己好好地去修身养性,管理自己的情绪,减少内在的惧怕,多些内敛,懂得谦卑,清楚质朴。如此一来,我们就是在过着合于道的生活了。这样的人,就是活到一百岁都能够像年轻人那样地身体敏捷,动作快捷而不衰老的呢。这样的人儿因为心清目明,一般的危险,都能闻嗅出来的,那他是不容易有太多的疾病危险的呢。

第三天

其实,我这人有点慵懒,这不,打了两天的卡,解读了《黄帝内经》的前面两个小段,及至第三天,困乏的我,就想偷懒的了。本想着打卡也停了,睡觉去的,不料,有远方的陌生朋友,在群里找我,问我可有第三天的翻译文稿,是时,九点将至,写稿可是来不及的了,我便想起了几年前的那个翻译稿,赶紧地去找来读读,发现,这翻译不错,至少是还能把自己给迷住。我对自己作品的标准界定是能把自己给迷住,能让自己心满意足。

但,毕竟那是几年前的旧作,那文风自然有变,读时的那份心情,也是有所变化的。我便想着隔天再写一篇新的文章吧。人就这样,在不同时间里头去读那同一篇文章,感触许会有变。而那感触,已然是成一个有别于原作的独立的生命体。作为一个生活在距离《黄帝内经》的创作时代,都有好几千年的现代人,我想,我是很难能够读清文稿原意,与当时的古人来个心领神会般的会心一笑的,但那也无妨。只要我们能够在那其中,有所获益,便是足矣。

这一天的打卡内容仍旧是黄帝与岐伯的对话。关于生儿育女的那点事儿,即,黄帝好奇人年纪大了,为何会是容颜迟暮不再生育,而不能是像年轻那样的身强体壮,貌美如花,永不衰老。那时候的黄帝厘不清这究竟是人自身的能量用完,精力殆尽的结果,还是因了生命本有的自然规律。可那岐伯不愧是一代智者,他并未像鸟妈妈喂养小鸟那样地将食物给直接递出去,而是选择侧面作答的方式来去讲述正常人的长衰历程,以此启示黄帝,让他以此领悟到,人之长衰,生育与否,关键在于,肾气的盛衰。

但见岐伯徐徐道来,说,“一般而言,女孩到了七岁,肾气就盛旺起来了,乳牙会得更换,头发开始茂盛,稀疏不再;十四岁时,促进生殖功能的天癸出现,任脉畅通,太冲脉旺盛,月经按月来潮,是时,她便具备了生儿育女的能力;二十一岁,肾气充盈,有所均衡,真牙生出,牙齿齐全;二十八岁,筋骨健壮有力,头发生长,抵达极致,身体发育,丰满而强壮,并因此而达高峰;三十五岁,阳明脉衰败,胃气渐少,皮肤开始显化微萎,头发开始脱落;四十二岁,手三阳、足三阳等六条经脉,皆为有所衰败,人的整个身体状况,开始处于下滑阶段,皮肤全面微萎,头发开始变白;四十九岁时,任脉虚弱,太冲脉衰微,促进生殖功能的天癸业已枯竭,女子闭经,因此,肉体开始慢慢地走向衰老,无力生育”。

第四天

聊完女性身体的长衰历程,岐伯又道起了男孩身体的长衰历程,告诉黄帝说,“较之于女孩,男生的生长发育,就略微晚了些。一般而言,男孩要等到八岁,那肾气才开始有所殷实,乳牙更换,头发开始茂盛;十六岁,肾气盛旺起来,促进生殖功能的天癸出现,精气饱满,有所外溢,这时,若与成年女子有所交合,便能生儿育女了;二十四岁,肾气充盈,有所均衡,筋脉与骨头,健壮有劲,真牙生出,牙齿齐全;三十二岁,筋脉与骨头的生长会达鼎盛,肌肉饱满,强壮有劲;四十岁,肾的功能,开始有所衰微,头发渐渐稀疏,牙齿慢慢松动;四十八岁,男性人体的整个身体状况,开始下滑,肤色萎凋,头发渐白;到了五十岁,肝功能日益衰弱,筋脉难以活动,促进生殖功能的天癸,走向衰竭,精液稀少,肾脏衰微,身体日渐衰老;六十四岁,牙齿与头发,渐渐掉落。肾脏主要是管理体内水液平衡,起输送、存储、排泄水液的作用,接受并存储五脏六腑的精微物质,因此,五脏六腑的功能强壮昌盛,那肾精才能藏有余而外溢。如今,男性的五脏六腑,都先后走向衰微,筋脉与骨头都不再昌盛,天癸也是萎靡殆尽,因此,头发变白,日益稀少,身体益达沉重,行走艰辛,步履蹒跚,是时,那男性也就很自然地不能再生儿育女的了”。

第五天

在听了岐伯关于生儿育女的奥秘解说之后,他又继续追问到,可在现实生活里头,为什么我们会遇见一些年纪很大了的人都能继续生儿育女呢。

岐伯告诉黄帝说,这是因为那个人与生俱来的身体素质,过于常人,那气脉是很通畅的,还有那与生育有关的肾气也是充盈不亏的。可尽管如此,男性不会超过64岁,而母性不会超过49岁,那维持生命正常运作的与生育有关的精气,就要走向枯竭的了,是时,他们也就很难再有孩子的了。

当我在读《黄帝内经》的这一段落时,我就恍然明白了在我年幼之时,大人为何会告诉我们这些小孩说,生娃娃,最好就是在三十岁之前完成。及至三十岁之后,女性再生娃娃,一般情况就要危险的了。人照顾孩子的精力,也会深觉不够的呢。

当然了,年轻人生娃娃,并不一定会有绝对性的安全的。人与人之间,终究还是存在某种程度的差异性的。及至今天,我们在生娃的时候,就要考虑很多的了,因为,生娃不难,养育不易,我们要考虑儿童的日常照顾,往后的养育经费,还有安居之所,及照顾者双方的身心素质,身心准备等等。

第六天

黄帝与岐伯说:

我曾听说上古时代是有“真人”存在的,他们懂得如何来去掌握天地的阴阳变化,清楚宇宙万物的二元对立之间的和谐转换。不仅如此,他们还能自如调节呼吸,吸收天地之间的精纯之气,并经常独处一人,守住自己的心神,避免涣散,锻炼身体肌肉结构,让自己的整个身体都处于高度的和谐状态。正因如此,他们的寿命才能与这天地的寿命是一样的,没有衰亡的时候。这便是修身养性的最佳结果。

在中古之时,这世间的人呐,就更多是被称为“至人”的人了。这类人一般是深具醇厚之德,能够懂得与那天地间的阴阳变化和谐共处,知道依据这四季的气候变化来去调整自己的日常生活,和起居作息。平日若无要事,他们多是远离那世俗生活的名利场,避免深受俗世干扰,以让自己能够一心一意地专注于心,让自己的心神,能够自由翱翔于这广阔的天地之间,更是让自己的视觉和听觉,都能很好注意到那八达之外的动态变化。这便是他们能够延年益寿而成为人类强者的一大根源,我想,这样的人,应该是可以归属为“真人”行列了吧。

在“至人”之后,大概就是“圣人”厉害的了。他们能够让自己生活在这天地间的环境里头,与之和谐,随顺自然变化而无过多情绪,让自己的欲与求,与自身所处的那个地区的风俗相契合;在日常生活里头,他们并无多少负面情绪,亦懂得让自己的行为言举很好遵行当地的风俗习惯与规则制度,穿着自然,并不炫耀,也不故意去特立独行。此外,他们还懂得让自己劳逸结合,做些诸如清简思想、集中精力的事儿,以让自己心情愉悦,内在不累。较之于一般人的追逐名利,他们以追求自我内在的安静、喜悦为目的,主张生活规律,劳作适度,让身不累,让心不散。正因如此,他们的形体才能不容易衰老凋敝,他们的精神不容易走向涣散,其寿命亦可百岁。

  

再就是那些被称为“贤人”的人了。据说,贤人能够观天象,懂得依据天地变化、日月升降、星辰位置等来去调整自己一年四季的作息规律,以让自己能够很好顺从天地宇宙间的阴阳转换。这类人是将上古真人的过“合乎于道”的生活,作为自己此生此世的人生追求的。其实,从养生角度来说,他们也是能够很好做到延年益寿的呢。只不过说,他们的生命,是会有终结那一天的到来的。他们没法像传说中的真人那样,与天地同寿。


第七天

春季是有三个月的,在这三个月里头,我们称它为是推陈出新,生命萌发的时令。是时,在这天地间的万物呀,都开始走向生长,世界为因此开始变得富有生机了起来。在这时候的人,要懂得调整作息,让自己夜来即寐,晨来便起,而不赖床、不贪睡。当我们起床之后,记得穿上宽松的衣服,花些时间在庭院散步,并将头发给散解开来,别急着将其给梳扎起来,让步子和缓,姿态不急。这么做是为了让自己一天的心情都愉悦起来,开畅心胸,以保身体每一细胞的生机和活力。

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里头,我们尽可能不要去做滥杀生灵之事,万物在这时候都是处于生发繁育阶段,着实不宜去伤它们。纵要捕杀物种,我们要懂得去挑选那些不曾有怀孕的生物(古代如秦汉之律,就严格了百姓要如何捕杀物种的)。要让自己对万物多施予少掠夺,多奖励少惩罚。我想,这才是适应春季生发之气,符合养生之道的具体做法呀。倘若不这样去做,反而逆着时令来去放纵自我了,那人的肝脏便会有所损伤的,及至夏天,大地之气开始变得肆意起来,人的气能不够,精神不充,那诸如寒证这一疾病,也就容易有所出现的了。当我读到这时,就理解了为何说古装电视剧里皇帝屠杀犯人,一般会是选择“秋后问斩”,其实,这本身就是应天地之气而行之。

较之于春天,夏天同样是有三个月的。在这三月里头,我们一般称它为是自然万物繁茂昌盛,放眼望去皆是秀美之景的时令。此时,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并会有所相交的,那植物也在茁壮枝叶,开出美的花朵,结出小的果子,长势惊人。在这季节里头,人们应该是要开始夜卧早起的了,不要讨厌白天太长,不要埋怨日光太烈天气太闷。尽可能让自己不愤怒,也不去做那让自己愤怒之事,以此来去滋养自身,让自己的精神能够保持一定程度的愉悦,并清理掉自身持有的某种负面情绪,切莫在自己身体里头,存压过多能让我们自身消极怠慢,下沉堕落的负面情绪。

其实,在这时候,我们是可以做些让自己喜欢的事的,并适当地精神外向,对外界事物多点兴趣,培养某种兴趣爱好。如写字等。据我所知,在这酷热长夏,古人会做很多让自己清凉而自在的事儿,如听蝉,如赏花,如吟诗等。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我觉得,我们就可以带着放暑假的孩子,去那乡下玩玩,避避暑的。如此一来,我们的自身能量便得存储,而免疫力也不至于被耗损太猛。一个人若是懂得这样去滋养自身,那便是在做符合夏天这一气候特质的事儿。不然,我们的心脏是容易有所损伤的呢。心脏受损,及至秋天,人体便是没法收敛神气,而容易生发诸如疟疾的疾患,带着这样的身体过冬,那多半都是重病而床,有所艰辛的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