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邮票里的中国古代思想家,你最佩服谁?

 老刘tdrhg 2021-07-28

在这个世界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人数永远最少,但他们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永远最大。他们生来就属于少数,但他们却为所有人而活着。良知是他们的基本道德,理性是他们的遗传基因,寻根问底是他们的癖好,挑战权威是他们的秉性,客观和公正是他们的判断标准,怀疑和批判是他们的精神利剑,探索真理、揭示本质是他们的天职。他们是谁?他们就是思想家。

思想家对人类的最大贡献就是他们的思想。渊博的知识固然可贵,但思想的价值才是至高无上的。思想是雷鸣,可以惊醒迷茫;思想是雨露,可以滋润心田;思想是武器,可以战胜命运;思想是火炬,可以驱散黑暗;思想是阳光,可以照亮世界。

为了学习中国古代思想家的伟大思想,激发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人们爱国主义精神,谱写更辉煌的中华民族文化,2000年和2019年中国邮政发行了《中国古代思想家(一)》和《中国古代思想家(二)》纪念邮票。

《中国古代思想家(一)》纪念邮票1套6枚,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荀子六位先秦思想家作为第一组邮票首先亮相邮坛。这六位杰出的诸子大师,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开创者,他们的学说,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传统文化的发展都起过重大影响。

邮票里的中国古代思想家,你最佩服谁?

1.孔子

邮票里的中国古代思想家,你最佩服谁?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三岁丧父,青年时做过管仓库、管畜牧的小吏。30岁左右始聚徒讲学,50岁后曾任鲁国中都宰、司空、大司寇等职。孔子爱好西周传统文化,把恢复西周文化作为一生奋斗目标。为推行其政治主张,54岁起孔子率弟子周游列国,不被重用。68岁返鲁国,仍不被重用,于是从事教育和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孔子有3000弟子,72贤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即“爱人”,要求做到“已所不欲,勿施以人”。孔子学说的重要内容是“礼”(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和各种礼节等),认为“礼东征伐自天子出”。孔子学说的另一重要部分是“名”,主张用周礼来“正名分”。认为“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在哲学上,他继承殷、周以来的“尊天命”、主张“畏天命”、“知天命”。在认识论上,既认为有“生而知之者”,又重视“学而知之”,主张“多闻”、“多见”,反对主观、片面性。但他又主张“执两用中”的中庸之道,陷入了形而上学。在教育上,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温故知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提倡老实态度,强调“学”与“思”结合,注重学以致用。孔子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大影响,他创立的学派被称为儒家。汉武帝后,其学说被历代统治者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从而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孔子被尊为“文宣公”、“大成至圣先师”。他的言行由门徒收集整理,辑录在《论语》一书中。

2.孟子

邮票里的中国古代思想家,你最佩服谁?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前289年),名轲,战国邹(今山东邹县)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鲁国贵族孟氏的后代。孟子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学生,与孔子思想一脉相承。中年后聚徒讲学,并率弟子周游列国,一度担任齐宣王客卿,但其学说未被采用,晚年回家乡与弟子万章等著书立说。孟子学说的中心,是要以实行“仁政”来达到统一,提倡以德服人的“王道”,反对以力服人的“霸道”。为反对暴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重民思想。经济上,主张恢复井田制,使“民有恒产”。在哲学上,主张“天命论”,认为人天生有仁、义、礼、智四项善的本性,认识了这些本性,也就“知天”、“知命”了。在认识论上,主张先验论,重视思维作用,提出“心之官则思”鄙视感性认识,提出“不虑而知”、“不学而能”的“良知良能”说,将理论与感性对立起来。同时他也认为人分“先知先觉”和“后知后觉”两类,前一类是天生的统治者,后一类是天生的被统治者。他还宣扬“天才论”,认为天才推动历史。在道德观上,提出“性善论”,认为人天生有善性。后来变坏了,是由于没有发展他天生的善性。这个“性善论”是孟子“仁政”学说的理论依据。孟子还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思想。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把它改造成为适合封建地主阶级长远利益的系统理论,被后人称之为孔孟之道,对中国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形成和发展有很大影响,孟子的地位也不断提高,元文宗时,被尊为“邹国亚圣公”,成为仅次于孔子的圣人。孟子学说有《孟子》一书传世,原11篇,今存7篇。

3.老子

邮票里的中国古代思想家,你最佩服谁?

老子(约公元前580年-前500年),姓李,名耳,又称老聃,春秋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曾做过周王室的“守藏室史”(管理藏书的史官),晚年辞官返里隐居。老子第一个提出“道”是万物的本原,认为“道”是“先天地生”、“可以为天下母”,万物都由“道”派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把“道”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他认为“道”的内部有阴阳两种相反力量,事物的发展就是这两种相反力量互相作用的结果,提出了“万物负阴而抱阳”、“反者道之动”等著名哲学命题。对“阴阳”的互相依存,提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对“阴阳”的互相转化,提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其哲学思想包含着朴素的辩证观点。在政治思想上,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在历史观上,则幻想回复到“结绳”记事的“小国寡民”的原始时代,“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反对过分剥削,发出过“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的警告。老子的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发展起过重大影响,由他开创的这一学派被称为道家。老子的思想由后人结集为《道经》和《德经》(合称《道德经》),即《老子》一书,共81章。

4.庄子

邮票里的中国古代思想家,你最佩服谁?

庄子(约公元前369-前286年),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哲学家、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曾为蒙地方漆园吏,不久辞官隐居。虽生活困苦,仍拒不作官。庄子是道家学派的重要继承人,他对老子的“道”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发展,认为“道”是“无为无形”、“自本自根”的,是“生天生地”的事物本原,他把“道”看作是超自然的神秘精神。在天人关系上,认为生死贵贱都是命运的安排,不能改变,只能“安之若命”,听天由命,陷入唯心主义宿命论。在认识论上,他强调事物都是在运动变化之中,一切都是相对的,可以转化的“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在人生观上,他追求精神上的绝对自由,提出要实现这个绝对自由,就要彻底忘掉一切,进入与天地万物浑然一体的神秘境界。总之,庄子认为道是事物的本原,在时间、空间上都是无限的,“道”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周流不息,具体事物只是“道”在运动过程中特定阶段的存在形式。但他看不到事物之间质的差别,所以庄子哲学的特点是相对主义、虚无主义。庄子与老子合称老庄。《庄子》(又称《南华经》)是庄子的著作总集,原52篇,现存33篇,多用寓言、故事形式阐明哲学观点,文笔精妙,设喻警辟,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一些寓言、故事,如“庖丁解牛”、“邯郸学步”、“东施效颦”等,是文学中的著名典故。

5.墨子

邮票里的中国古代思想家,你最佩服谁?

墨子(约公元前480-397年),名翟,宋国人,后居于鲁。出身贫寒,自称“贱人”。早年曾学儒术,后另立新说,聚徒讲学,形成与儒学并称“显学”的墨家学派。墨子学说的核心是“兼爱”,他认为“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人人相爱,天下自然太平。提出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互利,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他还主张用“兼爱”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提出“非攻”。为了推行他的政治主张,在用人上,提出“尚贤”,任用贤能之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即使是“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同时,他又主张“尚同”,企望有一个好帝王来统一治理天下,让“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在宇宙观上,他既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提出“非命”,反对命定论。又承认“天志”,相信鬼神。在认识论上,提出“三表仪法”,即以“本”(古人的经验),“原”(百姓的耳目见闻)、“用”(社会效果)作为制定是非真伪的标准。这种认识论是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观点。由墨子以“兼爱”学说为宗旨创立的学派叫做墨家,其学说反映了当时小生产者的某些愿望。墨家至西汉中期逐渐衰落。《墨子》一书是墨子及其学派的学说结集,原71篇,现存53篇。

6.荀子 

邮票里的中国古代思想家,你最佩服谁?

荀子(约公元前373年-前238年),名况,字卿,一称孙卿,战国末赵国人。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诸子中最后一位大师。曾游学于齐国,仕楚国兰陵(今山东苍山县兰陵镇)令,后以著书授徒终老兰陵。荀子在对春秋战国各学派批判性总结的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在自然观上,认为天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他认为“气”是万物的本原,主张“明于天人之分”,天与人各有其职,不能互相干涉,反对“天命论”,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光辉论点。在认识论上,认为世界是“可以知的”,“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提出认识来源于对客观事物的接触。荀子认为“人之性恶”,善是后天学习和环境影响的结果,与孟子的“性善论”相反。他还深刻认识人民的作用,指出“君者舟也,庶人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他把儒家的“礼”解释为人类社会的必要秩序与约束。在政治上,他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立场,主张“隆礼”和“重法”(即礼治与法治相结合),提出“王者富民”思想,为中央集权统治的出现制造舆论。在经济上,提出强本节用、开源节流和“省工贾、众农夫”等主张。主要著作有《荀子》(原名《孙卿子》),又称《孙卿新书》,共20卷32篇。他的散文集精辟严谨,其《赋篇》对汉赋的兴起有一定影响。

《中国古代思想家(二)》纪念邮票1套6枚,王守仁 、黄宗羲 、 顾炎武 、王夫之 、戴 震 、章学诚 六位明清时期思想家作为第二组邮票亮相邮坛。

邮票里的中国古代思想家,你最佩服谁?

1.王守仁

邮票里的中国古代思想家,你最佩服谁?

王守仁(1472年-1529年),本名王云,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明朝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弘治十二年(1499年),中进士,起家刑部主事,历任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南京兵部尚书、左都御史等职,接连平定南赣、两广盗乱及朱宸濠之乱,获封新建伯,成为明代凭借军功封爵的三位文臣之一。嘉靖八年十一月(1529年1月9日),王守仁逝世,时年五十七岁。

王守仁是心学集大成者。明代心学发展的基本历程,可以归结为:陈献章开启,湛若水完善,王守仁集大成。王守仁反对把孔、孟的儒家思想看成是一成不变的戒律,反对盲目地服从封建的伦理道德,强调个人的能动性,他提出的“致良知”的哲学命题和“知行合一”的方法论,具有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禁锢、呼吁思想和个性解放的意义。王阳明广收门徒,宣传他的思想主张,史称“阳明学派”(又称“姚江学派”)。他的著作有《王成文公全书》三十八卷行世,被学术界评价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出现的最早的启蒙哲学。

2.黄宗羲

邮票里的中国古代思想家,你最佩服谁?

黄宗羲(1610年-1695年),浙江余姚人,字太冲,号南雷,别号梨洲老人、鱼澄洞主等,学者称“梨洲先生”。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

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他说“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黄宗羲的政治主张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其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黄宗羲第一次提出了“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思想命题,又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命题,确认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君是由民请出来办事、为民服务的客人,这可以概括为“民主君客”论。黄宗羲还提出了“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的思想主张,实际上是坚持君臣共治天下的治权平等思想。 哲学上反对宋学中“理在气先”的理论,认为“理”并不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而是“气”的运动规律,认为“气质人心是浑然流行之体,公共之物也”,具有唯物论的特色。

黄宗羲学问极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一生著述多至50余种,300多卷,其中最为重要的有《明儒学案》《宋元学案》《明夷待访录》《孟子师说》《葬制或问》《破邪论》《思旧录》《易学象数论》《明文海》《行朝录》《今水经》《大统历推法》《四明山志》等。

3.顾炎武

邮票里的中国古代思想家,你最佩服谁?

顾炎武(1613年—1682年),本名顾绛,字宁人,人称亭林先生,南直隶昆山(今江苏昆山市)人。明末清初的杰出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

崇祯十六年(1643年),顾炎武成为国子监生,加入复社。清军入关后,先后依托于弘光政权、佥都御史王永柞、唐王朱聿键、诗社,组织反清活动。后期,拒绝朝廷征辟,一生辗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成为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开山始祖”。 顾炎武学问渊博,对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重视考证,开启明末清初朴学风气。治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诗多伤时感事之作。

顾炎武学识渊博,在经学、史学、音韵、小学、金石考古、方志舆地以及诗文诸学上,都有较深造诣,建树了承前启后之功,成为开启一代学术先路的杰出大师。顾炎武为学以经世致用的鲜明旨趣,朴实归纳的考据方法,创辟路径的探索精神,以及他在众多学术领域的成就,终结了晚明空疏的学风,开启了一代朴实学风的先路,给予清代学者以极为有益的影响。顾炎武还提倡“利国富民”,并认为“善为国者,藏之于民”。他大胆怀疑君权,并提出了具有早期民主启蒙思想色彩的“众治”的主张。他提倡经世致用,反对空谈,注意广求证据,提出“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顾炎武“明道救世”的经世思想,更为突出的是他提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口号。

顾炎武著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金石文字记》《亭林诗集》等。

4.王夫之

邮票里的中国古代思想家,你最佩服谁?

王夫之(1619年-1692年),字而农,号姜斋,人称“船山先生,湖广衡阳县(今湖南省衡阳市)人。明末清初思想家,与顾炎武、黄宗羲、唐甄并称“明末清初四大启蒙思想家” 。

崇祯五年(1632年),王夫之考中秀才,组织“行社”、“匡社”。崇祯十五年,乡试中举。顺治初年,投靠永历帝朱由榔,参加反清斗争。康熙十七年(1678年)三月,拒绝为吴三桂撰写劝进表。康熙三十一年,病逝于湘西草堂,安葬于衡阳县金兰乡高节里大罗山(现衡阳县曲兰镇船山村老屋组大罗山脉的虎形山上)。

王夫之在其《周易外传》《尚书引义》等书中对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提出了批评。在《读通鉴论》与《宋论》中指出“平天下者,均天下而已”的观点。王夫之认为气是唯一实体,不是“心外无物”。王夫之反对“生而知之”的先验论,王夫之说,“耳有聪,目有明,心思有睿知。入天下之声音研其理者,人之道也。聪必历于声而始辨,明必择于色而始晰,心出思而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岂蓦然有闻,瞥然有见,心不待思,洞洞辉辉,如萤乍曜之得为生知哉?果尔,则天下之生知,无若禽兽。”(《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季氏篇》)意思是说,凭借感官心知,进入世界万物声色之中,去探寻知晓事物的规律,这才是认识世界的途径。也就是说,知识是后天获得的,非生而知之也。

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

5.戴震

邮票里的中国古代思想家,你最佩服谁?

戴震(1724年-1777年),字东原,又字慎修,号杲溪,休宁隆阜(今安徽黄山屯溪区)人,清代哲学家、思想家、考据学家、经学家。

戴震早年跟随同郡学者江永学习,后居家撰写多部著作。乾隆十九年(1754年),避难入京。入秦蕙田幕编撰《五礼通考》,名扬京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中举人,后屡次参加会试落第。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被聘修《汾州府志》。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修《汾阳县志》。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被召为《四库全书》纂修官。乾隆四十年(1775年),因学术成就显著,特命参加殿试,赐同进士出身。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逝世于北京。

戴震治学广博,在天文、数学、历史、地理、音韵、文字、训诂等方面均有成就 ,在推动考据学发展同时拓荒近现代科学领域,是“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皖学的集大成者。又进而以唯物主义理性观阐明义理,抨击理学家“去人欲,存天理”之说。 其《孟子字义疏证》极力批判程朱理学,对之后的学术思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著作有《毛郑诗考证》《孟子字义疏证》《声韵考》《戴氏水经注》《考工图记》《勾股割圆记》等。后人将其著作编辑成《戴氏遗书》 。

6.章学诚

邮票里的中国古代思想家,你最佩服谁?

章学诚(1738年-1801年),原名文镳、文酕,字实斋,号少岩,会稽(今浙江绍兴)人, 清代史学家、思想家,中国古典史学的终结者,方志学奠基人。

章学诚早年屡试不第,迟至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方中进士,时年41岁。官国子监典籍。曾主讲定州定武、保定莲池书院,并为南北方志馆主修地方志。章学诚倡六经皆史之论,治经治史,皆有特色。他一生颠沛流离,穷困潦倒,曾先后主修《和州志》《永清县志》《亳州志》《湖北通志》等十多部志书,创立了一套完整的修志义例。并用毕生精力撰写了《文史通义》《校雠通义》《史籍考》等论著,总结、发展了中国古代史学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其《文史通义》与唐代刘知几的《史通》齐名,并为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双璧”。

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漂泊异乡四十多年的章学诚返回故里。嘉庆五年(1800年),贫病交迫,双目失明。次年(1801年)十一月卒, 葬山阴芳坞。

章学诚提出了“经世致用”、“六经皆史”、 “做史贵知其意”和“史德”等著名论断,建立了自己的史学理论体系;同时还在总结前人修志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志属信史”、“三书”、“四体”、“方志辨体”和建议州县“特立志科”等重要观点,建立了方志理论体系,创立了方志学,从而奠定了其在清代史学上的重要地位。

章学诚倡“六经皆史”之论,治经治史,皆有特色。所著《文史通义》共9卷(内篇6卷,外篇3卷),是清中叶著名的学术理论著作。在《文理》中,章学诚认为“是以学文之事,可授受者规矩方圆,其不可授受者心营意造”。强调“读书养气之功,博古通经之要,亲师近友之益,取材求助之方”才是论文的前提。着重批评了舍本逐末的“文法论”。在《史德》中,认为“气昌而情挚”,才是“天下之至文”。

章学诚一生清贫,嗜书而力不能致,又多颠簸流离,迁徙频繁。家有藏书仅3 000余卷。为了著述,购藏至2万余卷,藏于“滃云山房”中,编有《滃云山房乙卯藏书目》《滃云楼书目》。但是在迁居中先为水浸,后为盗贼所抢,再为鼠啮,损失极大。著有《实斋文集》《古文十弊》《方志略例》《湖北通志检存稿》等。经刘承干校订,1922年刊为《章氏遗书》,共51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