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咨询中的“糟糕”体验真的糟糕吗?| 心灵捕手22

 怀众心理 2021-07-28

hizone /
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一种高峰体验,很多咨询过的来访者都说咨询后他们感觉自己的生活被诠释了新的意义,不在于外界改变了什么,更多的是自己看待自己的眼光变了,安在当下,平安自在。

心理咨询大概分为两种类型。

有的咨询是解决当下或过去的痛苦,这部分群体因为饱受痛苦的折磨,尝试了多种方式无法解决自己或家人的问题,从而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

有些咨询是发展型的,虽然对现状满意,但是想通过咨询收获更好的自己的人生。

但还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能够及时获取心理咨询的帮助,避免心理状况进一步恶化。

当然,从我接待这么多年来访者的经验来看,大部分来咨询的都是第一种情况,他们遇到了棘手的问题无法处理,感受痛苦,从而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

而他们往往对咨询都会抱有一些疑问,真的能解决我的问题吗?真的有用吗?可以改变什么?改变不了怎么办?等等。

抱着这些问题来探索自己的内心,可能在某些程度会不断怀疑自己,当然就会有一些自认为“糟糕”的体验。


1、不信任咨访关系


有些来访者在心理咨询一开始的时候就无法信任咨询师,他们往往会不断查看各种咨询师的信息,不断比对,无论怎么选择,似乎都无法确定自己的咨询师。

他们认为一个陌生人可能很难理解自己的处境,无法同理到他们。

有些来访者在咨访关系越来越深入的时候,也就是开始探索自己更为痛苦的经验或更为严重的创伤的时候开始退缩。

这个时候他们会本能地开始排斥咨询,认为咨询帮不了他们。而在这个时候是心理咨询最容易中断或放弃的时候。

如果您在咨询过程中,开始触及内心深处,或开始退缩,不愿意触碰,不妨跟咨询师好好谈谈这个部分,也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答案。


2、攻击心理咨询师


攻击心理咨询师也是很常见的一种状况,当然我们所说的攻击并非是恶意指责。

这种状况在亲密关系缺失的群体中较容易出现。比如童年期无法得到父母爱和支持的群体,从小受到家庭暴力,情感疏离的群体。

心理咨询的咨访关系本身就是在心灵层面很信任、亲近的关系,这样的关系一方面是他们渴求的,但是另一方面又是他们很恐惧的。

所以他们进入这段关系的时候就会不断开始怀疑,这是不是真的,甚至开始表达一系列对咨询师的不满,开始攻击咨询师。

比如:你根本就无法理解我/你对我的关系全都是假的/你一定会来离开我,受不了我/你就是天底下最糟糕最垃圾的老师/你就是个废物等等。

他们会不断地挑战他们所认为的“底线”,虽然会表达愤怒,但是他们每次都会坚持来咨询,有时候骂完老师就离开了,但是下一次继续接着骂,一直度过他这个不安、不确定的阶段。

如果这时候咨询师承受不了这些“攻击”,想要中断咨询或开始转介来访者,来访者心理往往会有一个声音:他果然会离开我,果然我们不可能获得亲密的关系。

这让我想起上王敬伟宽恕疗愈导师班的时候有一个活动,就是两两一组,其中一个学员当咨询师,一个学员当来访者,然后来访者觉得咨询师无用,用各种能伤害咨询师的话开始攻击咨询师。

很多学员当了咨询师的角色后,体验都很不好。他们问王老师,为什么要体验这个活动,王老师说这就是你日后成为咨询师很可能会面临的情况。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你有了事先的准备以及如何处理的经验。

所以如果您遇到一个老师能够承接你所有的负面情绪,并且稳如泰山地支持你和同理你,那么你遇到了一位很优秀的心理咨询师。


3、出现一系列退缩行为


也有一些来访者刚开始咨询积极主动,咨询进展到关键的时候开始出现退缩行为。比如:临时取消咨询,迟到,临近咨询开始拉肚子、生病等。

为了逃避咨询,他们会制造各种状况,最后到了咨询室,他们也会退缩。比如有的来访者索性不理咨询师,自己坐在咨询室里开始打游戏、观看小视频或睡觉,直至咨询结束。

当然这也是咨询中获得突破的关键信号,可以探索一下是否我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这样的状况,比如到了关键的时候开始退缩。

有的孩子每到大考就开始生病,拉肚子,肚子疼等,甚至有的孩子会出现晕厥的情况。是不是每次到了关键的时候,我们总会出现一些情况,比如迟到,摔跤,受伤等。

咨询室的你一定是现实生活中你的真实呈现,每一个你都值得好好探索。


4、开始攻击身边亲密的人或父母


有的来访者咨询后开始变得有些攻击性,比如回家会指责身边的亲密的伴侣或父母,一下子陷入了受害者的角色。

这个时候作为来访者的亲属会开始焦虑和疑惑为什么这样。

曾经有个孩子面临重要的考试来咨询,孩子不想参加考试,并且表达了一系列负面的情绪,父母处理不了,觉得孩子可能因为压力巨大承受不了前来咨询。

父母的咨询目标是希望可以解决孩子考试焦虑,教授孩子一些减压的技巧,从而让孩子正常面对考试。

但是在咨询过程中孩子对考试完全不提。整个成长期的创伤体验和饱满的情绪倾泻而出。

回去后也表达了对父母的情绪,父母期待咨询师只谈考试,不谈孩子的童年成长。但是孩子的述求是希望能够解决自己成长之路的创伤和情绪,他无法继续承受了。

咨询的目标从来都不是让来访者变成一个受害者,去攻击身边的人。但是如果来访者的创伤来自于此,是很难避开的。

作为家人也大可放心,这肯定只是一个阶段,家人需要忍受一段时间的失落,来访者的成长也是一个阶段,很可能用不了多久,他们会收获一个可爱温暖至极的家人。


5、咨询后感觉变得更差了


这个感觉太正常了,心理咨询本身就是不断探索自己痛苦的过程。

有时候我们在咨询中体验到了不好的感受,也许因为这个感受太大,情绪太多,所以在我们回去后还会不断慢慢地涌出,甚至有的来访者回去后还会生病。这是一个自然发生的过程。

可能没来咨询的时候,我们还能创伤的影响下不断忍受不好的感觉,直至忍受不了,但这只是看上去觉得好,似乎表面风平浪静,实际已经翻江倒海,这样并不好。

可以好好体验自己回去后经历的感受,下次咨询的时候跟咨询师一起分享。这是非常宝贵的经验。

上述是我所列举的一些比较典型的体验,当然可能还有很多其他我们所认为的不好的“糟糕”体验,欢迎伙伴们来补充。

文中所涉及个案均为原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