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日课169:再大的天赋也不及后天努力重要

 新用户7922tYMY 2021-07-28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7.19)

孔子按照智力与好学程度,将人分为四等: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孔子不认为自己是上等之人,而自认好学,为是中等之人。

孔子承认存在天才,但如果不学,也可能沦为方仲永的悲剧。好学是获取知识的关键。孔子学习的主要是前人的智慧,方法是敏以求之。就是学习继承古人优秀的知识,运用到当下的现实中去,活学活用。不少人一味谈创新,殊不知,没有传承哪有创新。所谓的创新,就是对以往知识和经验的重新整合和推理。

民间流传这样一种改变命运的说法: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

前面四项是我们无能为力的,但是第五项读书却是人人可以做到的。而读书学的是什么,学的就是人类智慧的精华,读、学、实践,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

另外,我们还要明白一点,学习的方式,不只是读书一种。成功人士中,患有“阅读障碍症”的也大有人在,但是并不妨碍他们的事业有成。通过与人交流、听书、行万里路等方式也都可以达到学习的效果。

如果有天赋,后天努力会更优秀,不努力,也就泯如众人;如果没天赋,后天努力也必定会取得一定的成就,如果不努力,也只能平庸一生。纠结于天赋与后天努力的人,只不过是在为自己的懈怠寻找一个自我安慰的借口而已。

最重要的是去做,选择并去做正确的事。否则,读再多的书,也只是两脚书橱而已,何益。

图源:本文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尔雅书苑

微信:eryashuxuan

传承经典  涵养性情

温故知新

论语日课168:终身学习的人,到底和普通人有什么两样

论语日课167:读书在于改变气质

论语日课166:信念比真相更重要

论语日课164:我们都渴望答案,但首先要学会提问

论语日课163:做一个幸福的学习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