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话象棋棋理

 象棋弈修 2021-07-28
引子
人间盛传,弈修大帝以棋悟道,终成正果,白日飞升!传说飞升前曾把生前学习历程心得传成一谱,留在洞府,以待有缘人。这就是弈修棋院的由来。如今弈修棋院取得这么优秀的成绩,世人惊叹!然而,据说棋院只是得到书中之言片语,那么弈修大帝有木有留下真经呢?众说纷纭,至今还是一个谜!
顺炮布局
话说象棋,五卒守河,双炮助威,将居九宫,士象守家,车马待动,两军对峙,千钧一发。车马炮士相兵,子不同特性懂,或直杀或隐发,或点击或搏命,你会飞我跟随。——弈修大帝言
兵强马壮子力多,那么不能你往东来我往西,不然一盘散沙不成器。
象棋,战争在异空间的镜像投射,本身含有军事思想。这就引出两个银果,一,战争中的排兵布阵在象棋中的展现,这就是战阵在象棋中的转换;二,人物具有性格,例如,勇猛,谨慎,果敢,冷静等,性格决定命运,面临同样的局面,会有不同的选择从而产生不同的战争走向。
刘备图川,庞统曾献上中下三策,刘备选择中策。同样的局面,可以具有不同的选择,不同的性格可能选择不同,例如勇猛之人开局可能第一步选择进攻,起炮在中宫,比较诸局雄。原语起炮在中宫,比诸局较雄,橘中秘歌谣。后手勇猛之人,也应炮架中宫。以攻对攻。谨慎之人,可能应对提马或者飞象等。当然,性格只是在这里首次尝试加入象棋的因素,一家之言,有待斟酌。同样,同一局面同一个人即性格不变,也可能选择不同的道路,变化是一种永恒之美。谨慎之人,先手可能选择飞相,后手勇猛之可加中炮,谨慎者可能应之飞象等,不一而足。
象棋开局体系,中炮对屏风马,中炮对反宫马,中炮对飞象局,仙人指路对卒底炮,
顺跑列炮等体系,以及大体系下细分(例如顺炮系)顺炮直车对横车、顺炮横车对直车、顺炮直车对缓开车等布局体系。这都是象棋标准用语,翻译成军事用语就是战阵,中炮阵对中炮阵,中炮阵对屏风马战阵等,体系对抗就是战事战阵对抗,兵阵对抗。就像穆桂英大破天门阵,宋辽对峙,不同兵阵,依据不同特点,以及地理特性,组成或进攻或防守的兵种组合即战阵,形成战争一种形式。车马炮进攻型兵种,各有特点,相互配合,协调作战才能发挥战斗力,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团结就是力量!象棋体系的对抗就是战阵的对抗,先手战阵对抗后手战阵,如果先手体系长胜后手体系,那么后手体系战阵就会变阵。如果先手战阵不能压制后手战阵,那么先手战阵不能一直维持下去,也会发生改变。所以流传下来的战阵对抗一般都是经过实践检验,能够形成伯仲之间的战阵,才会一直流传下来。只有伯仲之间,不相上下,才会持久对抗,在以后的战斗中,或示形 或佯攻,声东击西,指南打北等,进入精彩纷呈的中局阶段。开局的不相上下,是下一阶段精彩纷呈的开始,而不是和棋的原因和借口。所谓理论上的不出错,如果都是最优选择,最后必然和棋。#对此,理论上讲没有错,不过我还要爆句粗口,放狗🐶臭屁!因为战争本身就是一种不断示形,不断示假隐真,不断使敌人犯错的事情!你不犯错,我让你犯错!当然最后是和棋还是赢棋,取决于力量对比。最后是和棋多还是赢棋多,取决于局中你的选择。如果你没有赢棋,说明决战双方水平差不多,要想赢棋,还需要提高战略思想,只有指导思想高于对方一个层次,才能更好赢棋!
数学有一种思想叫极限,你可以无限接某一事物,但永远不能到达!你如果有极限思想就会发现,象棋中假设每一步都是最优选择,其实就是一种极限思想!因为象棋中有的时候只有一种选择是最优的,例如一些残局中某一步只有一种走法最后和棋。同样,象棋开局中局的时候,某一步却有几种走法同时存在,我们不能确切的说哪一种走法更优。这样才会有不同体系的布局存在。所以,假设每一步都是最优走法最后必然和棋的说法,就是一种极限思想,我们只能无限接近,但是却不能实现。这种和棋论严重阻碍了爱好者对象棋的兴趣和喜爱,同时有悖事实,让我们把它踹到粪坑去吧!下棋能赢!如果没有赢,那是你的水平还没有足够高。下面我们一起去象棋的世界去旅行。

战阵是死的,人是活的!顺跑对中炮不能赢,不能说明其他战阵不能赢!或许屏风马可以对抗中炮而赢棋呢!当对方处于只有中炮对顺炮思想时代的时候,你开启屏风马对抗中炮思想时代,出奇制胜!当对方脱离顺炮思想时代,来到中炮对屏风马时代,发展形成对抗屏风马新的战阵的时候,此时后手屏风马已经不能像前期具有较多胜局,那么你可以开启新的时代吗。或许这个重任就是你完成的!下一个时代或许是后手飞象局对抗先手中炮,或许是你我都想不到的新的布局体系对抗中炮,时代在前进,布局战阵在发展,一切都有可能!就看你我的奋斗!道理说了一大桶,不等于你棋力就大通。从棋理到棋力还需要你不断学习磨砺即实践。大道理能够使你念头通达,战略上藐视你的对手,至于实战能否战胜对方,还需要一番磨练。

或许你遇到瓶颈,大量实战不能使你再次进步,偶尔看到此文使你脑洞大开,豁然开朗,那也是你平日积累的结果。头次相遇是偶然,再次相逢需心弦。真心喜欢刷在看,从此你我算有缘!
起炮在中宫,比较诸局雄。
话说象戏自有炮这个兵种后,执棋者的主观进攻性得到畅快淋漓的发挥。进攻,进攻,再进攻!是这个时期的指导思想。当头炮也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我勇猛我进攻,炮二平五打中兵!要多勇猛就多勇猛!———先手思想已确定
你勇猛我不行?炮镇中我也懂。炮8平5行不行!勇猛对勇猛,进攻对进攻。对峙思想已形成。
招式分析,炮二平五取中卒,守不守?你攻我守多难受,事事哪能都如你的意!我偏不守你咋滴?放弃上马改平炮,从此顺炮局面来主导。
弃兵思想首体现,一改从前被动的局面。以后还有弃马弃车现,就起根源这里变。
炮二平五,炮8平5。——定基调,顺炮局面战阵到。
现在到了红方面临选择的时候了,黑方中卒没有防守,到底吃掉还是不吃掉对方呢?从后来的战阵即布局体系看,一般都不会吃掉中卒,而是进马,马二进三。为什么不吃黑方卒子呢?
假设炮打中卒,从这步棋看白得一兵,得到物质实惠,单从这一步看没有错。这里也有自己行棋的道理即棋理。但从以后发展看,会导致失先。炮五进四(形成吃卒占位加将军,这一步是先手。攻击是先手,这一步是真先手。)之后对方补士(必应之着,被动,即后手)。
下一步红方可以起马或者退炮(属于开动子力,此步没有攻击性)然后黑方起马捉炮(先手,红炮受到攻击),即使在第三回合再架中炮(提前防御,看护敌境的炮。提前应一手),不论如何,都会使对方先手出直车,同时也制约了红方车马出动速度。由于单一子力调动过多,红炮一子就占有好几步棋而影响了全局的发展。即使不会直接导致败局,但却葬送了您先手的局面。因此以后战阵中通常见不到直接进炮击兵的棋。
马二进三,马8进7。
马二进三,离开原来的低位,方便红车直出(与其它子力的联系),来到二线(卒底马这条线即宫顶线),本身攻击范围增加(攻击点),守护中兵边兵,活跃度增加,不形成对敌方的攻击。马8进7,黑方同样调动兵力形成阵势。此时追求的效率,快速出动兵力,占领重要位置,形成具有一定空间自由的阵势。到此两步以形成顺炮趋势。
第三步,车一平二。到此,平炮进马出車三步曲已形成。平炮是攻,跳马是进,平車是出,是占领空间要地。这三步形成先出車的优势局面,同时炮在走路引而待发,威力外露。比起炮二平五,炮五进四吃中兵等三招强多了。
三部曲里面第二步是马二进三,本身不是攻击,而另一个的第二步是炮五进四是吃子同时攻击黑将,是攻击,我们说过攻击是先手,又说下棋要争先,为什么最后反而是三部曲符合战阵符合棋理呢?弈修大帝学棋的时候,遇到同样的问题。
通过平炮进马出車三部曲与平炮进炮吃卒形势发展对比,得出经验虽然炮五进四连吃带将军是先手,但先手不一定是最优!

争先,争的是全局的先手,不是一时一地的先手,不是局部的先手。———弈修大帝札记
像上面炮五进四就是一时的先手,没有连贯性,连续性。
炮五进四吃兵加将军,攻击是先手,但位置处于黑方马口,后面不论是提前生根,还是稍后避让都会让对方一步,即让了对方一先。退炮避险就不说了,一步退(此处退就是后手)直接让了对方,形成对方先出車。再架中炮生根,也使左翼红马调动落后黑方,使黑方右翼马车调动领先一步。
可见争先,不是步步争先,而是全局争先。争先的时候,讲究连续性。攻击对方子力是先手,向前进军是先手。后退是后手,受到攻击是后手。整个棋局,尽可能多的争取进攻和前进,尽可能少的减少受到攻击的次数和后退的次数。有时候又说步步争先,又是什么意思?
说到象棋棋理一大堆,有时候又是相互矛盾的。那是由于理分大小,有全局性棋理,有局部性棋理,有一级棋理,有二级棋理。某一棋理适用某一时某一地,却不适用另一时另一地。还有有一棋理适用某一时代,这一时代可能是十年二十年或者上百年,到另一时代被另一棋理代替。对于棋理的理解,你不说棋理错了,而是可能你理解错了,小范围棋理用到大范围,或者二级棋理代替一级棋理来用,适用一级棋理的地方,偏用二级棋理等情形。
说到这里不由想起一个搞笑的物理段子,一次物理考试,有这样一道题:为什么在打雷时,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同学们都在仔细琢么,小凡早已写出答案:“因为眼睛在前,耳朵在后。”哈哈,像这样光速比声速快,是真理!眼睛在前,耳朵在后,又是一道理。不知道你抓住的是前一个理,还是后一个理。象棋游戏中同样存在这样的道理!———语出《弈修大帝话棋理》
步步争先,争的是少被捉,争的是少后退!只有被捉的次数少了,被捉的次数少了,才能具有更多的先手步数。步步争先,争的是多进攻,争的是多进军。
讲不能步步争先是相对于炮五进四这种吃子将军的先手而言的!又说步步争先是相对于包括前进也是先手
棋理与棋力
棋理是思想层面的,棋力是具体的实践能力。从棋理到棋力,需要不断的实践磨砺。你可以通过棋理推测出一步棋两步棋三步棋,具体战斗时,可能由于时间关系没有推断出更深的步数,所以棋理提高后,还需要不断对战,才能提高棋力。同时棋理具有全局棋理局部棋理之分,需要不断实践检验以验证真理,改善真理。因为真理也具有时代性。
因此棋理高不一定棋力高。但是棋理高表明你可以快速提高棋力。同时提高棋力的另一个途径就是“经验”,我们可以不断对战,不断复盘学习别人的实战,变别人经验为自己经验提高棋力。但是,依靠经验来提高棋力,当提高到一定阶段,就会遇到瓶颈,即再下再多盘棋,棋力就是不见见长!这是因为棋理卡住了,此时需要提高棋理层次,一但棋理提高,那么棋力立即提高一个层次,跨越一个等级。好比业八升业九,业九升专业,一级大师升特级。我想大多数棋手都有类似经历。遇到瓶颈的时候,大师一般会提出此时可以阅读一些无用之书,一些象棋外的书籍,其实就是改变你的视野和格局。如果知道你具体到视野高低,那么可以直接指点你提升,这就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由来!不过,一般很难具体显示出你的瓶颈在哪里,所以,这种高人难遇,只能自己多读书 。说不准什么时候,灵光一线,你就突破了。———摘自弈修大帝小秘录
提高棋力,有两种途径,一曰通过提高棋理来提高棋力;二曰通过增加经验提高棋力。通常学习这战阵,那战阵更偏向属于经验型道路提高棋力。当然,棋理与经验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棋理提高到一定程度需要实战,不然天才的你眼高手低,自以为天下无敌,对战却处处碰壁!同样,依靠经验提高棋力,到达一定程度就会停步不前,难以突破障碍屏壁。如果不从棋理上下功夫,可能数十年难进一步!——语出弈修棋院启示录
回到原来的话题,第三步,车一平二。
(车,行动方式:瞬间千里;攻击方式:正面击杀;防控范围:以自身为原点的直线交叉区域。对于車来说,最远的距离是两步时,最近的距离一步。行动迅速,攻击猛烈是它的特点,位于车马炮士相兵六大兵种之首,价值评价四星半。———弈修札记)
红车平二后,占领二路线,攻击直达二路对方底线,与黑马底线的防控形成交叉控制。此时,车9平8,车二进九,马7退7,炮五进四。
此时新的疑问产生,不是不能炮五进四吗?怎么又进炮?时移世易,此时红方已经先一步出車,没有被压制,兑掉黑车后,消耗掉对方一枚行动/迅速攻击猛烈的棋子,兵卒的重要性有所增加。无车棋里面,兵卒的力量不容忽视。所以问题要辩证的看,这里进炮取兵是可取的。这里取兵造成的物质优势大于迅速调动子力(时间优势,空间优势),所以可以进炮。@上面不能进炮是因为得子多兵的物质优势小于快速出动子力的时间优势,所以不能进炮。这里没有矛盾。不免产生这样的感叹,正说你有理,反说你有理,反正都是你有理!
正是由于有炮五进四的棋,所以以后顺炮的布局体系逐步朝其他方向发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