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LorMe云讲堂】精彩回顾:王二涛老师揭秘豆科植物结瘤固氮的分子机制

 LorMe青年 2021-07-28

20201210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卓越创新中心王二涛团队在Nature正式发表研究论文An SHR–SCR module specifies legume cortical cell fate to enable nodulation,解答一个世纪以来一直困惑的“为什么只有豆科植物才能共生固氮”问题,突破性地发现了控制豆科植物根瘤共生固氮的关键分子模块——SHR-SCRSHR-SCR干细胞分子模块赋予豆科植物皮层细胞分裂能力,使豆科植物的皮层区别于非豆科植物,这一发现为非豆科植物皮层细胞命运的改造奠定了基础,并且给减少作物对氮肥的依赖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简介


王二涛,中国科学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豆科植物-根瘤共生固氮,植物-丛枝菌根真菌共生方面的研究。建立以脂肪酸为核心的植物-丛枝菌根真菌共生营养交换与调控的理论模型;发现菌根因子受体及受体复合,并解析了菌根因子信号转导途径等,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Science,  Molecular Plant, The Plant Cell, Cell Research等国际主流学术期刊上,对植物-微生物共生研究领域有重要影响。2013年发现的脂肪酸是植物与菌根真菌共生体系中碳源的主要传递形式,推翻了百年来教科书中的“糖”理论。目前任Science Bulletin, New Phytologist等学术期刊编委。获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18年“中国青年科技奖”, 2019年“CSPB杰出青年科学家奖”和2020年“科学探索奖”等。



课程回放


LorMe云讲堂第十七讲,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王二涛研究员带来了一场主题为《植物-根际微生物同盟的建立》的精彩讲座,第一部分王老师围绕“为什么只有豆科植物才能共生固氮”,这一生物学研究的热点前沿领域的重要科学问题,详细介绍了课题组目前的研究进展;第二部分介绍了通过组学方式研究植物丛枝菌根共生和根瘤共生之间的互作。

快来扫码观看讲座回放视频,跟随王老师揭秘更多根瘤菌-豆科植物共生结瘤固氮背后的故事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