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司马迁:人生本苦,且行且珍惜

 子玉史院 2021-07-28

| 子玉 子玉老弟与您聊史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

《史记》,一部皇皇巨著,他耗尽了太史公司马迁一生的心血。历代以来,人们把最高的评价、最华美的辞藻都给了《史记》以及他的作者司马迁,它位列《二十四史》之首当之无愧。

让我们把目光拉回两千多年前那场决定司马迁一生命运的一次朝会。

坐于上的大汉天子刘彻此时正震怒不已,说起话来甚至已经到了咆哮的境地。底下的文武群臣战战兢兢,生怕皇帝把目光瞄向自己。

是呀,一生好大喜功且极其好面子的刘彻能不震怒吗?李陵投降匈奴了,他实在是想不通身为将门之后(李广的孙子)的李陵真的是一点骨气也没有。就算你已经尽力了,就算你只是暂时向匈奴投降再做别计,但是你的头颅已经向低贱的匈奴人低下了。你可知道,你此举打的是我刘彻的脸,是我大汉江山的脸。

▲李陵

李陵,你不配活在这个世上,你甚至不配姓李,丢你爷爷的脸。汉武帝的架势是恨不得立刻将李陵的皮给趴了。

大殿之中死一般的沉寂,唯有刘彻粗重而急切的呼吸之声让诸臣不寒而栗。

偌大的舞台只剩下刘彻一个人在表演,他需要发泄,他需要倾诉,他把目光落在了当朝太史令司马迁的身上。

“司马迁,你如何看待此事”,刘彻其实也就是想找个人说话,一个人的表演总显寂寞枯燥,而他想得到的答案也无非是“李陵该死”这四个字。因为当李陵投降的消息传来之时大家都这么说。

可是司马迁不同于流俗,他认真了。

“陛下,微臣觉得李陵投降绝非那样简单”,当司马迁说完这第一句,朝中已经哗然。司马迁用余光扫了一下汉武帝,武帝和刚才的表情毫无变化,只是用眼神怔怔的看着他,示意他继续往下说。

“据微臣观察李陵这个人不但有勇有谋,且彬彬有礼有国士之风,他善待士卒,平常所想的只是如何报效国家,这次他仅率领五千步卒却突遇兵力十倍于己的单于主力,李陵身先士卒与匈奴大战十余日,所杀敌人已经远远超过自己的五千步卒。臣以为援兵不至而李陵军又伤亡惨重,李陵选择投降似乎只是权宜之计,他一定会等待机会再次报效我大汉皇帝”,司马迁说的是滔滔不绝,他没有注意御座之上脸色已经发紫的皇帝刘彻。

他似乎忘了他和李陵并没有多大的交情,他不知道真话是要说的,但是得讲究场合。如今汉武帝雷霆之怒,群臣皆落井下石。司马迁他这是上与皇帝针锋相对,下与群臣为敌,他简直是在以一己之力与整个舆论在抗争

而他仅仅只是一个太史令而已。

▲太史公祠

“你放屁,你胆敢替李陵求情,拉下去”,刘彻完全丧失了理智,以至于失态,这世上真有不怕死的。

司马迁还没来得及辩解,武士已经上前将他死死的摁住。他被投进了暗无天日的大牢。

他将面对的是惨绝人寰的腐刑(宫刑),皇帝这是要从身体和精神上羞辱自己,灭掉自己。

墙倒众人推,而司马迁这堵墙本来就是贫穷与惨淡并存。平时既不结交权贵又不敛私财的他根本就不能展开自救(汉朝是可以用钱来赎罪的,李广和张骞都赎过)与他救,甚至没有一个人站出来为他求情,说上一句好话(家贫,货赂不足以自赎,交游莫救,左右亲近不为一言——《报任安书》

他现在就是瘟疫,人人避而远之。他只能忍受狱卒的刀锋毁灭自己作为男人的尊严。

▲司马迁受宫刑,《汉武大帝》剧照

受刑之后的司马迁整日恍恍惚惚,有时候出门都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去什么地方,他甚至觉得自己已经不在人间。他不再去祖宗的陵寝给他们上香扫墓,他觉得自己的身体已经不完整,没有脸面去面对他们。每当想起自己所受之刑即使是寒冷的冬季,汗水也会立马将全身的衣裳浸透。尤其是当李陵真正投降的消息传来之时,他感觉自己简直就是笑话般的存在。

他真想一死了之,他觉得活着,一分一秒,都是挣扎,他没有勇气面对这世俗的流言蜚语。

每每痛不欲生之时,父亲临别之时的言语总在他的耳旁响起,他答应父亲要整理天下史籍,写一部前无古人的皇皇巨著。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不,我不能就这样死去”,梦中的司马迁突然坐起精神陡增,“我的先祖从上古直至周朝都担任着太史这一神圣的使命,我的祖上司马错曾经作为秦之大将一举拿下天府之国巴蜀,我不能让祖先的光芒在我的身上黯然失色”,司马迁披上衣裳,站在窗前。

▲司马谈,司马迁父亲

他想起了周文王,他想起了孔子,他想起了左丘明。是呀,这些人哪一个不是在极其困难与耻辱之中义无反顾的揽起了大任,让《周易》、《春秋》、《左传》横空出世,世代流传。

李斯、彭越、韩信,哪一个又不是功在千秋位列王侯,而却死得极其狼狈。比起他们,自己所受之罪真算不了什么。

他默默的坐在了案前,研好墨,在竹简之上写下了《太史公书》的第一个字,第一句话。

从此他把自己幽于粪土之中,为往圣继绝学。

公元前91年,一部人类历史上的巨著诞生了,从轩辕黄帝一直写到了当今圣上刘彻包含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从庙堂写到江湖、从帝王写到平民、从高官写到游侠,礼、乐、历法、天文、水利、财用无所不包、无所不含。

司马迁实现了自己“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梦想,他的名字注定永垂青史。

他把正本藏到了名山之中,副本则留在京师私藏了起来(藏之名山,副在京师——《史记.太史公自序》)。

他怕了,自从受宫刑之后自己虽然位居中书令的显赫地位,但永远都是与世俗同流合污,他不发一言,他不想卷入任何纷争,他只想静静的写他的书。

如今书成之日,他更怕,他怕自己的心血一朝被极其自负的刘彻一把火给烧了。所以他悄悄的把它藏了起来,等待有缘人将他公布于天下。

/

历史的车轮开到了汉宣帝的时代。

侯府之中,平通侯杨恽手拿竹简,他读着读着就忘记了吃饭,忘记了睡觉,他想不到的是世间竟有如此巨著,如此饕餮盛宴,而作者竟是自己的外公司马迁(恽始读外祖太史公记,颇为春秋——《汉书.杨恽传》)。

▲杨恽,司马迁外孙

当他终于读完全书的时候,他睡不着觉了,他夜里辗转反侧,他想着外祖生前所受之屈辱泪流满面,他敬佩外祖之毅力、之才华、之忍辱负重。

他更理解外祖在写成此书之后为什么没有选择公布于世,而是悄悄的藏了起来。汉武帝的时代已经远去,如今的天子身上虽然流着他们老刘家的血液但是秉性不同,他自信当今圣上一定会选择将这部巨著展现在天下人的面前。

他要让世人记住司马迁这三个字,让《太史公书》(也就是《史记》)代代流传。

杨恽做到了,没有他我们今天读不到《史记》,没有他,我们或许不会听说司马迁这么个人。杨恽是他外祖的隔代知音。

有些人在世时就已经名扬天下,而有些人在死后才被世人所熟知,如梵高、如司马迁。

司马迁,你生时受尽屈辱,但你死后,无数人捧起了你的书,就如现在的我,这就够了。

关注我:

往期精彩:

工作难干吗?读读曾国藩你就释然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