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北风云——拓跋嗣放手历练拓跋焘,北魏顺利完成权力交接

 昵称55301288 2021-07-28

北魏天赐五年(公元408年,东晋安帝义熙四年),平城东宫,拓跋嗣的长子出生。这个婴儿的体态容貌与常人竟然大不相同,他的祖父拓跋珪对此十分惊奇,却又十分高兴,拓跋珪表示:“成吾业者,必此子也。”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叫拓跋焘的婴儿确实将改变北魏的历史。

泰常七年(公元422年,刘宋永初三年)四月甲戌日,拓跋嗣封年仅十五岁的皇长子拓跋焘为泰平王,并任命拓跋焘为相国,加授大将军。与此同时拓跋嗣也对其他皇子进行加封,拓跋丕为乐平王,拓跋弥为安定王,拓跋范为乐安王,拓跋健为永昌王,拓跋崇为建宁王,拓跋俊为新兴王。

此时的拓跋嗣虽然刚过三十,却因为和拓跋珪一样,长期服用寒食散,所以导致药性经常发作身体日渐衰弱。恰巧此时北魏国内又灾异屡屡出现,他为此深感忧虑。于是五月的一天,拓跋嗣派宦官秘密找来崔浩,问他:“属者日食赵、代之分。朕疾弥年不愈,恐一旦不讳,诸子并少,将若之何?其为我思身后之计。”拓跋嗣开始考虑接班人的问题了。

崔浩对此倒也不避讳,告诉拓跋嗣要早立太子,然后遴选公卿做为太子的额师傅,让太子在京时可以主持朝政,出京时可以统率军队。这样即便拓跋嗣这边有意外,国家也有确定的君主,民心也会因此安定,奸佞之徒也不敢别有企图。崔浩特别提到了拓跋焘,认为他聪明睿智,性情温和,是太子的不二人选。而且崔浩觉得以长子为太子,是礼制的最高原则,要是等皇子们长大成人再选择太子,就很可能废长立幼,从而导致天下大乱。

崔浩的话还不能让拓跋嗣下定最后的决心,于是拓跋嗣又为此征询长孙嵩的意见,长孙嵩更是直截了当地回答:“立长则顺,置贤则人服;焘长且贤,天所命也。”拓跋嗣这才下定决心,下诏立拓跋焘为皇太子,并让他坐在正殿,处理朝中大事,作为国家副主,又以长孙嵩、奚斤、安同等为左辅,坐东厢面西。任命崔浩与太尉穆观、散骑常侍丘堆为右弼,坐西厢面东。让他们共同辅佐太子拓跋焘。百官则居于左右辅官之下,各司其职听从调遣。在这之后拓跋嗣就避居西宫,很少过问政事,但仍然悄悄地观察拓跋焘和辅臣如何裁断政事。

拓跋焘和群臣的配合显然让拓跋嗣十分满意,他对左右侍臣说:“嵩宿德旧臣,历事四世,功存社稷;斤辩捷智谋,名闻遐迩;同晓解俗情,明练于事;观达于政要,识吾旨趣;浩博闻强识,精察天人;霍虽无大用,然在公专谨。以此六人辅相太子,吾与汝曹巡行四境,伐叛柔服,足以得志于天下矣。”接着拓跋嗣又将典东西部刘絜、门下奏事古弼、直郎卢鲁元等人配备给拓跋焘,随着拓跋焘处理政务愈发驾轻就熟,拓跋嗣更是开始安心放权,大臣有疑问想找他时,他直接回复“此非我所知,当决之汝曹国主也。”

同年,拓跋嗣不顾崔浩劝阻,毅然发动对刘宋的战争。拓跋焘则被留下坐镇首都平城。十一月,为防备柔然袭扰,拓跋焘率军离开平城,在塞上屯军,命安定王拓跋弥和安同留守京师。拓跋焘的这次行动可谓作用不小,没有柔然的袭扰,拓跋嗣可以在前方尽情地攻城略地。

拓跋嗣的南征还是收获颇丰的,刘宋河南之地几乎全被北魏所占有。但北魏付出的代价也是不小的,损兵折将的同时,拓跋嗣也在亲征过程中,积劳成疾。虽然在这之后拓跋嗣还对北魏国土进行了一次巡视,可拓跋嗣还是在泰常八年(公元423年,刘宋景平元年)十一月己巳日驾崩,时年三十二岁。

而在这之前,北魏和刘宋的边境战火再起,周几主动进攻许昌,许昌城崩溃,刘宋颍川太守李元德逃奔项城。随后北魏军围攻汝阳,刘宋汝阳太守王公度也逃到项城。刘宋豫州刺史刘粹派将领姚耸天等率兵增援,固守项城。因为拓跋嗣的去世,北魏没有继续扩大战局,在夷平许昌城,毁坏钟城城墙,确定魏宋新的边界后选择撤军。

十一月壬申日,太子拓跋焘继位为帝,并大赦天下。十二月庚子日,拓跋嗣被葬于金陵,庙号太宗。拓跋焘即位后,先是对手下大臣进行了封赏,自司徒长孙嵩以下普增爵位,随后任命襄城公卢鲁元为中书监,会稽公刘絜为尚书令。但崔浩却不在这之列,因为左右官员忌恨崔浩正直,所以趁着拓跋焘新登基,就一起排挤毁谤他。拓跋焘虽然知道崔浩的才能,但不能不接受众议,所以还是罢黜了崔浩,让他以公爵的身份归家闲居。但是当拓跋焘碰到有什么疑难,还是会召崔浩来请教。

北魏这边迎来了新的皇帝,南边的刘宋同样不甘落后,只不过他们的皇位更迭是伴着血腥的。#魏晋南北朝##历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