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非遗:上申庄伏羲拳

 点滴斋书房 2021-07-28

伏羲氏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中华武术的创始人。据晋《拾遗记》记载:“伏羲去巢穴之居,变茹腥之食,立礼教以导文,造干戈以饰武……,调和八方,以画八卦。”“干戈”即为兵器,也就是现在的武术器械,“饰武”,有人理解为将零乱的武术动作加以修饰编成套路。这套武术动作被后人称为伏羲拳。在沙河市上申庄仍保留这一传统的拳术,据说是根据伏羲氏八卦原理演化而成,经过后人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流传至今。现收录沙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沙河上申庄建于元代末年,所说元代皇族曰璟为躲避明军追杀,与家人逃难于此,并将“曰”改成“申”姓,从此定居在此繁衍子孙。上申庄村民历代保留着元代先祖豪放的性格,也许是逃难形成的防备心理,村民自古就有崇德尚武的习俗。

清末民初,上申庄村民以矿业发家致富,人们为保护自己的财富和家产,就请一些习武的人给自己看家护院并习练武术。申庆印的老爷爷在赶会的集市上,结识了武艺高超的程师傅,请他到上申庄传授伏羲拳武功,经过后人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流传至今。

伏羲拳在八卦理论基础上演绎而来,其特点是乾天坤地,气沉丹田,含胸拔背、腿似车轮,以心为令。动作简洁朴实,用意不用力,顺其自然。在实际应用中立足实战,强调技击性,每一个动作非攻即守, 既培养进攻、防守能力,又锻炼身体的抗击打能力。有十二弹腿、挽手、推肘、推球;刀有单刀、爬山虎刀、坤门刀、断门刀、抱心刀、二处刀、三合刀、开山刀、龙门刀、八卦截腕刀;还有绳鞭、虎头沟、双拐、抓功、点穴等功夫。

伏羲拳现有传人申同修、申庆印、申林增、胡大平等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