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日”与初七日上班习俗的由来

 点滴斋书房 2021-07-28

 初七是“人日”,即是人类的生日。“人日”又称人胜节、七元日。为什么初七为人的生日?这要从女娲造人说起。

相传,盘古开天地,女娲来到地球上,看到山脉与大河,没有看到任何生灵,于是在第一天造出鸡,第二天制造了狗,第三天又造了猪,第四天造了羊、第五天制造了牛;第七天的时候,女娲想这样造下去太慢了,于是开始造开拓世界的人类。

女娲用泥捏了成了人形,使法让泥人变成了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为了让人类能够自然繁殖,在造人时分别为男人和女人。这一天女娲捏了好多小人,每个人和每个人都不一样,泥人捏好了就放在地上晒,不巧天突然下了雨,女娲赶忙把泥人收起,忙中使有的泥人有了残缺。人造好了,为了解决吃的问题,在第八日又制造了谷物。

泥人变成了人,成了动物界最高级的动物,成了万物的主宰,创造了世界,给地球带来了文明,人们为了纪念女娲和自己,将第七日定为“人日”。

汉代东方朔《占书》记载,春节自初一到初八是人和不同畜牧作物的生日,依次序为“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晋代董勋《答问礼俗说》也记载说:“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

南朝有个人叫梁宗懔,他写了一本《荆楚岁时记》,其中也说:“正月七日为人日。”在《北史》魏收传引中,有记载关于礼俗文字,说:“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 《太平御览》卷三○引《谈薮》注:“一说,天地初开,以一日作鸡,七日作人。”唐代诗人高适在写给杜甫的诗中有“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的句子,可以证实当时已经有了人日节。宋代高承说:“东方朔《占书》曰:岁正月一日占鸡,二日占狗,三日占猪,四日占羊,五日占牛,六日占马,七日占人,八日占谷。皆晴明温和,为蕃息安泰之候,阴寒惨烈,为疾病衰耗。”到清代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人日》中也记载说:“初七日谓之人日。是日天气清明者则人生繁衍。”

“人日”风俗自古有之延用到了今日,为此从除夕到初六,我们过完了鸡、狗、猪、羊、牛、马日,到了初七才迎来了自己的节日“人日”。

人们在这一天还有吃七样羮、登高等习俗。《太平御览》说:“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登高赋诗。”人们到了这一天,常常写诗以纪念或思念友人,隋代薛道衡有“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的诗句。

古代时,“人日”当天大家都希望红日当头,万物朝阳。汉人东方朔在《占年书》中说:“人日晴,所生之物蕃育;若逢阴雨,则有灾。”以“人日”这天的天气阴晴占卜一年的吉灾,日晴为吉,日阴为灾。

如果遇到阴天时,人们就点起篝火,名曰“熏天”,以解其灾;后来演变成在此日吃煎饼的习俗。所以在文献中有记载:“人日作煎饼于中庭,谓之熏天”。

人日,也是工作的第一天,为什么人们在初七“人日”开始工作上班啊?这个习俗不仅历史悠久,而且还和邢台一个人有密切关系。

唐代刘餗写了本笔记小说,名字叫《隋唐嘉话》,这本书还有个名字叫《国朝传记》、《国史异纂》,有三卷,记载着南北朝至唐代开元年间一些史事,可以补正史之阙,其中又以唐太宗和武后两朝事迹居多。在这本书中讲了一个关于初七日上班的故事。原文说“魏郑公尝出行,以正月七日谒见太宗,劳之曰:'卿今日至可谓人日矣。’”后来,人们都效仿魏征,纷纷在这一天上朝上班,初七上班也延续到今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