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前501年庚子,律师祖师爷被杀

 点滴斋书房 2021-07-28

律师祖师爷-邓析

公元前501年又是一个庚子年。

在这一年发生了许多大事,孔子在这一年为中都宰。中都宰是官名,春秋时鲁国设置,是主管中等都城之行政长官。《史记·孔子世家》说:“其后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由中都宰为司空。”孔子为中都宰,治理中都一年,卓有政绩,四方则之。

在这一年,郑国的邓析被杀。

邓析,河南新郑人,子产执政时曾任郑国大夫,是一位具有法家思想萌芽的政治家与思想家。《荀子.非十二子》谈到:邓析“不法先王,不是礼义。”他反对将先王作为自己效法的榜样,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反对礼治的思想家。

邓析为什么被杀?

邓析是一个学识渊博,擅名辩之学的学士,也是我国第一个私人立法者。他聚众讲法、帮人诉讼,在我国法律史上具有开创性贡献,是我国讼师即律师的祖师爷。

春秋末期,礼崩乐坏,如何对待周朝的礼法,在郑国有两种观点。一是以子产为代表的改良派,二是以邓析为代表的革新派。

子产是郑国执政官,站在维护贵族统治秩序和社会稳定的立场,没有全盘否定周礼,采取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并据此在郑国实行了“铸刑书”等一系列有利于封建化的改革。

邓析则从平民着想,从新兴地主阶级利益出发,主张"不法先王,不是礼义",对传统的周礼持批判否定态度,并且对子产的改良进行抵制和批判。

子产与邓析是上下级关系。

子产作为郑国的执政官,所考虑的是从实际需要,对周礼进行批判地继承,据此推行了“都鄙有章”“庐井有伍”以及“作封洫”“制丘赋”“铸刑鼎”等一系列符合实际、有利国家强大的改革措施。

而作为下级的邓析,对子产学术思想的不认同,进而对子产的改革进行坚决抵制和批判。所以在《吕氏春秋离谓》中记载,“子产治郑,邓析务难之”。每每子产发布政令,邓析都要进行批评和指责,并抵制新政令的施实。

邓析帮人诉讼,作为郑国大夫不但不维护执政官子产的权威,不执行子产的政令,而且想方设法处处处处对抗拆台,邓析的这种行为,严重突破了处世底线,严重损害上司子产的尊严和权威,触犯了职场大忌。

当时,子产在郑国“铸刑书”,公布法律,邓析不满子产对周礼的改良,未经允许,私自制定了一部刑法,并将法律条文写在竹简上,称为“竹刑”。

同时在帮人诉讼时,以公职收取费用,据记载:邓析“与民之有狱者约,大狱一衣,小狱襦袴,民之献衣襦袴而学讼者,不可胜数。”

在诉讼时,“以非为是,以是为非,是非无度,而可与不可日变;所欲胜因胜,所欲罪因罪。”钻法律空子,没有是非标准,只要出了钱,他想让官司赢就能赢,他想让官司输就一定输。以高超的辨术,“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危害到了国家统治秩序,成为执政者的祸患。这样的行为,将自己推上了断头台。

《吕氏春秋》记载:“郑国大乱,民口灌哗。子产患之,于是杀邓析而戮之。民心乃服,是非乃定,法律乃行。”

在这一年,秦国的秦哀公死,秦哀公是秦景公之子,前536年-前501年在位。

燕伋(前541年-前476年),是孔子门下七十二贤之一,渔阳人(今宝鸡市千阳县)。

燕伋在二十二岁时就师从孔子,到壮年时返乡办起私塾,民间执教十八年。在家乡时十分想念孔子,而每日想念时都要登高朝着鲁国的方向而望,并且用衣襟掬一些黄土堆在脚下,天长日久便堆成了十余米的高台,后人称之为“燕伋望鲁台”。今陕西宝鸡千阳县有燕伋望鲁台,距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望鲁台被称为“中华尊师第一台”,燕伋本人也被称为“中华尊师第一人”。

子产像

子产铸刑鼎

与望鲁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