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城市的牛问题

 点滴斋书房 2021-07-28

著名古建专家考察邢台古城 

    邢台古城俗称卧牛城,在历代地方志书中均有明确记载。在邢台还有关于卧牛的传说,在民间流传甚广。

明万历版《顺徳府志》记载:“春秋时齐桓公率曹卫所城,石勒增之。沈存中又谓郭进守西山所筑,厚六丈,上可卧牛,俗称卧牛城,又传城西南有栓牛石,东北有牛尾河,故名”。此后的各种版本的《顺德府志》和《邢台县志》所记,均与此大同小异。

在民间传说中,关于牛的传说故事有好几个版本。其中一个,和邢台聚落的最初形成联系在一起。这个传说是这样的:

 在很早很早以前,一对夫妇,带着一个孩子,牵着一头母牛,从山上下来,来到山前平原处,见在两条大河之间,有一片广袤的土地,河网密布,泉水喷涌,林草丰茂,最适合人居住。牛到了这儿也就卧下来。此时突见西部山洪骤来,势不可挡,但见卧牛叫了一声,洪水停了,又叫了一声,洪水一直往后退。于是一家三口就住了下来,这就是邢台的开始。 

从这个传说中,邢文化学者翁振军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一、邢台历史悠久,是中国文明源头之一,牛为神牛,保人平安,以牛为伴,体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又使人联想到中华图腾文化。巧合的是邢台的牛特别提及母牛,似乎和原始人类母系社会相吻合。 

二、故事描述的景观和邢台古地貌完全吻合。

三、牛为传统的镇水之宝,它的神力主要体现在为人类解除自然灾害。

在邢台人心目中,牛文化是由一组地物和地名做为载体的。城叫卧牛城,而牛的各主要部位和器官,不仅有遗迹可寻,而且分布于旧城(包括内城和外城)之内,包括牛头,牛角,牛耳,牛心脏,牛肚子,牛肠子,牛尾巴,四个蹄子,牛脊梁和栓牛撅。如果把这些遗迹联起来,正好是一头完整的牛。首南尾北,卧在内城和外城之上,位置基本准确。

头:外城南皋外有一个村,至今称南头村。

角:南头村稍北,东西两侧有两个村,名东牛角村,西牛角村,此二村内原有东牛角庙和西牛角庙。

耳:在东牛角村往北,原有一块天然大石头,状如牛耳,邢台人称之为牛耳石。

栓牛撅:在西牛角村西北,原有一根深不及底的(县志有载)拴牛石。是栓这头牛的地方。到了清末民初,人们见到的已是铁桩子,也是深不见底。旁边还有一眼栓牛井,是牛饮水的地方。可以这么理解,原来是一根天然的石柱,后来石柱坏了,人们换上铁桩。

牛心坑:在今清风楼下,原是个牛心坑。是牛的心脏。传说中说,有盗宝者来邢台,见牛太神,威力太大,于是在牛心坑上建一座楼,妄图致牛于死地。然而此楼作为标志,牛的心脏仍在跳动。

牛肚子:在内城中部,有一条小巷,称肚子巷,人称牛的胃部所在。

牛肠子:在内城北部,有一条长街,分南北两段,今称其南北长街。过去也有写成北肠街,南肠街的。人称此即牛肠所在。此肠子,长约14公里,也是邢台纵轴的北段。

牛尾巴:出北长街,原来河流密布,状如牛尾,故牛尾河。现今北关桥下的河流,是牛尾河上游南支,又名小黄河。

牛蹄:在这头牛的肚下,有四个坑,传即牛的四蹄,现今两个坑已被埋及。两个水坑依然被百姓保护良好,因其周围群众均以为命根子,坑填了就会发大水。事实上,邢城内水坑很多,都是地面的排水坑,四周水涌来时,从这些坑内漏去。

牛脊梁:中轴线的位置,正是牛脊梁的位置。

以上与牛有关的景点,除栓牛撅,牛耳石和两个牛蹄已不存在实物外,其他的都仍存在。然而,这四件器官的遗址均仍存在。

邢台人民一直把这头牛誉为神牛,作为城市的标志,以牛的精神激励自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