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罕见!濒临失传的滏阳大洪拳

 点滴斋书房 2021-07-28

隆尧大洪拳

隆尧县东部的滏阳河和澧河,自南向流注入海河河系。古代时这里的滏阳河和澧河水上交通繁忙,牛桥村、千户营村、旧城村都曾是历史上远近闻名的水陆码头。尤其是滏阳河为当时的主要水上运输通道。南自磁州,北达天津,远方运来的货物到隆尧牛桥村等码头后,货物上岸再由车辆运往东至山东以西及河北临近周边县区,贸易往来很是兴盛。

水陆交通带来文化上的交流,同时也兴起了镖行以保护货运的人财安全,所以这一带的人十分喜爱武术。至今在滏阳河两岸的村庄,还有许多人经常拉架子练武术,大洪拳也是这里常练而流行的拳术之一。

王川与大洪拳

大洪拳的历史悠久,也是一个古老的拳种,武术界对大洪拳评价很高,认为大洪拳是武功的基础,素有“洪拳为诸艺之源”之说。

关于大洪拳的来历,一传说是自上古伏羲氏所遗留的健身强骨的拳术,尧帝时期继承并发展下来,后传之今日。一说源于黄桥起兵的宋太祖赵匡胤习练的六步架,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并形成了大洪拳。当地流传有《太祖神棍歌》:“神棍本是太祖留,捡手劈挂锁咽喉;捡一棍盘龙下势;分顶棍背后插柳;提胸棍单打七行;贯耳棍对面威风;走马棍背后冲心;划眉棍盖压胸堂;旋风棍背后撩阴;捡一棍叶里藏花;三锁棍单打少林;拉马棍退回庙门。” 

明末清初,隆平县陈村人王川在河南嵩山少林寺学习武术多年,回到家乡后,想在此设擂比武,以展示自己的武学。家中的族长知道他的想法后,就给王川说:“常言说经师不如访友,你虽然在少林习武多年,可知天外有天,山外有山,在设擂之前先到有高人的地方走访学习一番,通过学习和交流以完善自己的武功。”王川听了老人的建议后,再次出走,沿水路先后到了沧州、天津等地学习多年,使自己的武艺长进了不少。

回家乡时绕路到了山东,“山东自古出英雄”。在山东时夜宿一店,清晨时起床赶路,出门遇到了一个老者。这老者看到王川后,上下打量了一番,看王川虎背熊腰,两目炯炯有神,身背钢拐,知是一个练家就有意结交为朋友。就对他说:“朋友,前面的路不好走,回去吧!”王川对老者言:“不好走也得过去。”说罢出店向前行进,出村后沿丛林小路向前,见有两个小孩站在路中拦住他的去路。小孩子手中没有什么武术器械,只是手持一段酸枣枝,小孩子说,过路的朋友你的钢拐可能过了我的酸枣枝。王川见状心想两个孩子有什么,酸枣枝可打得过我的钢拐。于是抽出钢拐上前与两个孩子打在一起。

两小孩身法灵活,那酸枣树枝,可刚可柔,那树枝一扫,王川迎面拦住,树枝滑过钢拐弯曲而过,在交手中,王川的脸几次被树枝抽破。此时他心里寻思老者所言,话中必有用意便转身败走。

由原路返回再次见到老者,上前就拜,老者笑言道:“前方的路不好走吧。”王川诚恳细问详情,方知老者也属少林一派,按辈份还是他的师兄,老者唤出了两个小孩,这正是拦住他去路的两个小孩,老者对王川说:“你的武功并非比不上我的两个孙子,是寸有其长,尺有所短,你的钢拐一般的刀、枪、剑、棍是胜不了的,却不知道柔可克刚的道理”。老者见王川心诚可交,便请王川在村中住下来,在一起学习武艺。这期间老者传授给他许多武学秘技。辞别时老者对王川说:“你的武艺基本可以设擂授徒了,但前方不远的山中,有一个寺院,院中的两个和尚习武多年,善长小洪拳功夫深厚,你若能胜过了他,这方圆三百里必无胜你之人。”

王川找到老者所说的寺院,与这两位和尚见面并说明来意,双方就在殿前的月台上比武,你来我去,双方见招拆招,遇架拆架,相互切磋300多个回会不相上下。王川见和尚的武艺确实很高,为了尽快结束比武,便乘和尚击来,虚走败招转身抓地,和尚不知是计上前起身攻入,王川转身又虚幌招势,进而诱使和尚出招,待和尚再次上当发现已经晚了,王川用一个“乌雷炮”招势将和尚击倒。王川见和尚倒地,赶忙上前将和尚扶起并致以谦意。

和尚见王川不仅武艺高超,而且以德服人,自甘不如。

王川外出以武会友多年,相关的故事传遍了滏阳河两岸,为了传播武术技艺,在当地设擂比武交流,名盛一时,很多武术名家前来打擂交流,一些人慕名拜师学艺,王川设馆授徒习练大洪拳,一时间滏阳河两岸学习大洪拳名盛一时。慕名来访者皆受益非浅,有很多拜王川为师学习武艺,还有的成为王川的武友故交。至今现在的南宫、巨鹿、宁晋、沧州、唐山等地都有王川的再传和故交后代,而现在滏阳河畔的千户营、牛家桥、苏家庄、国家庄、旧城、菅村都有大洪拳的传承者。

大洪拳的特色

自王川传播大洪拳始,在300多年的流传过程中,大洪拳不断与其它武术交流学习,更丰富了其内容,在教习过程中,由浅入深,拳脚器械对练套路繁多,异彩纷呈。滏阳河畔所传的大洪拳主要分为拳术、器械、拳术对打、器械对打四大类三十二式。

大洪拳术的特点,以套路严谨,动作朴实,节奏鲜明,结构规整,攻守兼备,刚柔互见,打拳之肘部处于微曲状态,似发而又收,发出之拳要螺旋钻击,反对僵直的拙力。在动作上要求内外合一,形神兼备,发劲富有弹性的特点。在训练上讲究由简入繁、注重实用。战略上沉着果断、内静外猛、虚实兼用,得势时勇猛狠毒,失局时退而引敌入伏随机应变。

大洪拳以活步马桩为根基,架子大开大合,多崩打、架打、扒打、滚打,架子刚劲有力,多发身力。初练刚劲、明劲,再练柔劲、暗劲,后练混元劲,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连绵不休。因其极具搏杀之效,所以在近代以来先后被太平天国起义、义和团农民运动的义军和微山湖独山“三唐”农民起事的义军练兵所采用,并赋予了神拳的色彩,加入军中战斗时的刺枪、托枪、刀劈、落马倒地翻滚防守等技法,运气为拳,化掌为刀,拳掌并用,刚柔相济,攻守自如,天下无敌。除上述大洪拳的特点外,在慢慢的历史长河中,在唐尧沃土的滋润下,大洪拳吸收其它拳种的精华,博采众家之长,逐渐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地方大洪拳的自己的独到特点。

1、出手之臂,似直非直,似曲非曲,出手之肘部处于微曲状态,似发而以收。冲拳时拳面微扣,冲拳一般与肩平,发出之拳,要螺旋钻发,反对僵直拙力,套路结构严谨,节奏鲜明。上场表演时,常有锣鼓伴奏,拳打一条线,即起、落、转、折始终在一条直线上,最后收回原处。而周拳则注重在斜处攻防。

2、讲七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内与外合。在动作上具有内外合一,形神兼备,发劲富有弹性的特点。

3、由简入繁,注重实用,这是滏阳河畔大洪拳在传承中很重要的一点。拳技要管用,实战中不能取胜的拳技就是“花拳锈腿”,再美的东西别人也不佩服你。战略上沉着、果断,内静外猛,虚实兼用,得势时,勇猛狠毒,失局时退而引敌入伏,随机应变。 

大洪拳歌诀

1、高打、低打,崩拔,挑压,顶膀脚,趔膀捶,闪战腾挪包在内。

2、眼要贼,步要随,手要狠,心要稳,一急,二快,三要狠。

3、远使手,近使肘,不远不近使滚手。

4、出拳似利箭,回拳似火烧。

5、当场不让步,举手不留情。

6、刀子鞘人人害怕,乌雷炮阵阵伤人。

7、一胆,二力,三功夫。

8、身体的反应速度要像捻捻转一样快速、灵活、随敌而动,随机而攻。

大洪拳传承

大洪拳在滏阳河畔的流传300多年来,从陈村王川算起至今传承六代。陈村王川,传牛家桥乡旧城村王大牛、王二牛,三传旧城赵老寿,四传檀老庆(1902—1969),五传檀战江、檀粘子,牛桥菅村李贵发(1921—1986),李小江(1915—1995),牛玉海(1911—1995),李玉杰(1926—2004),牛玉奎、苏庄五妞(传不奎)。其中有南吴疃郭留仞(又名六万)他的徒弟大镖等与菅村第五代传人来往甚密,相互学习传承了很多东西。郭郭留仞精通八卦和太极,曾得沧州拳师蒋金铃的传授,为此滏阳河畔的大洪拳吸收了太极和八卦拳的部分招式。六传檀运平、赵社英(旧城);黄书华、黄井华、黄井印、牛利周、黄东华、黄金海、李增亮、李爱国(菅村);高胜利、牛荣辰、王立新、杨自东、郭耀峰(牛桥);何军华(马栏)等人。

每逢节庆日,或当晨曦初上、夕阳西下,在滏阳河畔的不少村庄时,许多大洪拳传人,他们在一起切磋武艺,相互学习,拆招解架,并吸引众多的爱好者加入习武队伍,以它独特的文化魅力,培育、团结着越来越多的武术爱好者,成为了他们春节期间不可缺少的文化大餐,深受当地人的爱戴。

牛永辰,现为大洪拳传承人,邢台武式太极拳研究会常务理事,邢台市陈固安太极拳研究会理事,河北巨鹿武式太极拳协会顾问,隆尧县尚武搏击协会副会长。

1967年6月出生于隆尧县牛家桥乡牛家桥村,自幼爱好武术。1980年随本村高胜利、张荣海等学习大洪拳。1985年,到菅村从师于牛玉海、李贵发系统学习大洪拳并得到了大洪拳械的传承。为了更好的传承和发扬武术文化,吸收众家所长,1988年,牛永辰又拜当代太极拳家武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陈固安学习武式太极拳系列,先后学习了心意六合拳,清真弹腿,武式太极长拳,武式48式太极拳新架、180式太极拳,太极推手,太极棍等拳械。

同时他还经常到旧城赵社英,千户乡苏家庄村的苏补奎、武海,狮子圪搭村的乔志杰等地与拳师相互交流学习,使将濒临失传的短拳、神棍、阎罗剑等得以传承。

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牛永辰先后在《武魂》、《中国太极拳》、《少林与太极》等专业刊物上发表大洪拳研究文章,把自己多年所学,结合挖掘整理的滏澧河畔大洪拳资料,编辑完成了《滏阳河畔的大洪拳》一书。

2007年参加河北省武术文化研究会第三届交流大会,荣获优秀奖。近年来,多次参加隆尧县文广新体局、隆尧县文化馆组织的公艺汇演,非遗展演等活动。

期待你的

分享

点赞

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