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在河南省北部,一个市、镇以及河流的名称,都以这个国家为名

 大运河时空 2021-07-28
为何在河南省北部,一个市、镇以及河流的名称,都以这个国家为名

河南省北部与卫国有关的几个地方

打开河南省的地图,黄河以北的部分有卫辉市、卫贤镇、卫河,三个名字里都有一个“卫”字,再加上附近的淇县,如果熟悉历史的都知道这些地名都来自于一个春秋时期的国家——卫国。

为何在河南省北部,一个市、镇以及河流的名称,都以这个国家为名

春秋列国及卫国

卫国是周朝的姬姓诸侯国,与其他诸侯国相比是一个比较有传奇色彩的国家。

卫国是最后一个灭亡的姬姓诸侯国

武王灭商后,采取“以殷治殷”的政策,仍然分封纣王之子武庚于殷,利用他统治商朝遗民。但武王还派遣兄弟管叔、蔡叔、霍叔在殷都附近建立了邶、鄘、卫三国以监视武庚,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三监”。卫国位于商都以东地区,都城在朝歌(今天淇县)。

为何在河南省北部,一个市、镇以及河流的名称,都以这个国家为名

春秋时期的卫国

卫国这个国家虽然不算强大,但是众多姬姓诸侯国中最后灭亡的国家,从约公元前1117年立国到公元前209年前后共计907年,传41君。秦国统一天下之后,卫国仍然仅存野王一城以祭祀先祖,虽然这时已成为秦国的附庸,但是从象征意义上说,卫国仍然还是存在的,它也成为秦始皇称帝后唯一还存在的周朝诸侯国,直到公元前209年卫国末代国君卫君角被秦二世废为庶人,卫国才算灭亡。

卫国另外一个奇特之处,是成为了各国的“人才资源储备库”

卫国虽然小,并且处于各诸侯国之中,成为“四战之地”,但这个国家却涌现出了许多鼎鼎有名的人才。可能也正是因为处于各国之间的原因,卫国受到各种文化的融汇,治国安邦的相才、争战天下帅才层出不穷,但也因为国家面积有限、国力羸弱,造成国内没有施展才华的舞台,所以这些人才只能远离父母之邦,为他国效命。比如,在在秦国推行变法商鞅、“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的吴起、秦始皇的“仲父”吕不韦、“刺秦”的荆轲、侠客聂政、孔子的弟子子路、魏国丞相李悝等等,都是卫国人。

为何在河南省北部,一个市、镇以及河流的名称,都以这个国家为名

位于诸国之中的卫国

虽然卫国影响很大,但是以“卫”为名的卫辉、卫贤、卫河等却得名很晚

在今天看来,河南省北部有卫辉、卫贤以及卫河等诸多以“卫”为名的地方,但是自从卫国亡国之后,以“卫”为名的地方却消失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北周武帝宣政元年(578年)在原卫国国都朝歌置卫州,以“卫”为名的地方才再一次出现在世人面前,时间已过去了780多年。

为何在河南省北部,一个市、镇以及河流的名称,都以这个国家为名

唐朝的卫州

置卫州后,历经隋唐、宋金等朝代,虽然在隋炀帝和唐玄宗时期有短时间“改州为郡”行为,但绝大多数时间仍是卫州,州治也发生过不少变化,但是直到元初卫州仍然存在,元朝中统元年(1260年),取卫州和辉州两州首字置“卫辉路”,领汲县、新乡县、获嘉县、胙城县四县和辉州、淇州二州。这就是“卫辉”一名的来历,明清改为卫辉府,府治与汲县同城而治。民国初“撤府存县”时,卫辉府被撤销,仅为汲县。1988年10月,撤销汲县,建立县级卫辉市,卫辉之名消失了70多年又再一次被使用。

为何在河南省北部,一个市、镇以及河流的名称,都以这个国家为名

元朝的卫辉路

“卫贤”镇一名则是由卫县镇得来的。隋大业三年(607年),改卫州朝歌县为卫县,县治即为今天浚县卫贤镇,彼时属汲郡,后属卫州。北宋1073年——1086年曾短暂撤销卫县为镇后复置,元宪宗五年(1255年),卫县废为卫县集入淇州(今淇县),明弘治年间,卫县集由淇县划入浚县,属卫辉府,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置卫县所,仍属卫辉府浚县。1958年设卫贤公社。1983年改卫贤乡,今为卫贤镇。

为何在河南省北部,一个市、镇以及河流的名称,都以这个国家为名

清朝的浚县总图,红圈处为卫县集

为何在河南省北部,一个市、镇以及河流的名称,都以这个国家为名

卫县集镇图

卫河的名字则得来得更晚了。卫河的前身为周定王五年之前的黄河故道,黄河改道东流之后,这条故道就成为今天河南省北部太行山脉东侧的诸多水流的下泄通道,这条黄河故道也被称为白沟,到了东汉末年被曹操加以利用,开凿成为联接洛阳和邺城的运河。隋炀帝在曹操白沟河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宽,成为举世闻名的隋朝大运河的一段——永济渠,宋朝为御河。

为何在河南省北部,一个市、镇以及河流的名称,都以这个国家为名

今天的卫河

到了明朝称卫河,以今河南辉县市西北之百泉水为正源,因其地为春秋卫地,故名卫河。《明一统志》卷4大名府记载:卫河“源自卫辉府辉县,经本府浚、内黄二县,下流与淇、漳、滹沱等河合,至直沽入海”。即至今天津市东南海河口入海。今天的卫河之源则以博爱县西之沙河为正源,辉县西北之百泉则成为卫河支流。

从以上情况看,虽然卫国国祚在各诸侯国里属于最长的,但是对于留存到今天以“卫”为名的地方,最初才发生在隋朝之前的北周时期。特别是作为今天河南北部、河北南部最重要河流——卫河,其得名时间仅600多年,而它在河北省馆陶县与漳河合流后被称为“卫运河”的时间更短,仅有79年的时间。

您了解的情况是这样吗,欢迎在文章底部讨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