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散原创 • 初语阅读】甘建华作品丨到株洲看衡州花鼓戏(外一篇)

 梅雨墨香 2021-07-29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初语阅读

初语阅读——西散原创高端平台

初语阅读——中国原创精品散文基地

初语排行榜——中国原创精品散文风向标


好朋友相聚,一路上聊得高兴,不觉就是一个半小时,株洲到了。

先一天,刘晓文发来微信,问我可有时间去株洲看戏,我这戏迷戏精戏骨正是巴不得呢!恰好深圳市衡阳商会监事长陈淮涛回衡阳,与他一说,大喜道:“我外公刘大顺,衡阳市花鼓戏剧团创始人之一,专演丑角。”问及健在的花鼓戏老艺人,无人不知刘大顺,多是其徒子徒孙。

七八年前,我曾写过万余字长文《衡州名伶》,刊载在《石鼓文化》杂志。其实许多演员我只在戏台上见过,私下里并未谋面,没想到在株洲华天大酒店,却见到了几位名角。

五百年祁剧开花结果,衡阳《甲申祭》最为有名,成全了编剧刘和平与衡阳一帮艺人。1993年,《甲申祭》晋京参加全国地方戏曲调演,摘取了优秀剧目奖、编剧奖、导演奖、表演奖等12项大奖,其中便有今日在座的江中华、张少君伉俪,他俩分别饰演李自成、陈圆圆。江中华我早就认识,但没有看过他的演出,直到2014年6月25日晚上,在衡阳市政府会议中心,观看省市两级祁剧团排演的七幕大剧《梦蝶》,老江饰演庄周,才有幸见识这个老生的艺术功底。一个古老得不能再古老的故事,却被他和肖笑波、张晓波等一帮优秀演员,演绎得活色生香魅力四射,荣登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剧目榜单。张少君我是第一次见到真人,那张陈圆圆的扮相堪称经典剧照,千回万转的眉目传情,只在徐帆饰演《红日》陈白露的脸上依稀见过。3年前,在衡山剧院看《莲台观世音》,她饰观世音娘娘,扮相依然俏丽,然而剧院环境和剧目内容,却让我等破例中途退场。今天初相见,当面不相识,我问江中华:“你夫人来了么?她好像是本届湖南省党代表吧?”旁边顿时一片哄笑。

去年底12月22日晚上,我们驱车到20公里外的衡阳县城西渡镇,观看大型祁剧经典剧目《穆桂英挂帅》,感受到了老剧目散发出来的新魅力,并且记住了主演邓春燕的名字,过后每每与友人津津乐道。却不料这一回在株洲相遇,始知其是衡阳市艺术学校副校长,也是市祁剧团的刀马名旦,与江、张夫妇同为国家一级演员。

衡州花鼓戏俗称“马灯”,是在灯会歌舞、采茶歌舞、傩舞等民间歌舞基础上,逐渐演变而来的,表演具有载歌载舞、轻松活泼的艺术特点,音乐以活泼、开朗、高亢、粗犷著称,山歌风味非常浓厚。保留下来的传统剧目有近两百出,剧本通俗易懂,杂用土语乡音,形象生动,颇接地气,8年前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著名花鼓戏《补锅》编剧唐周(本名谭州)、作曲张国辉,都是衡阳才子。女主角兰英扮演者李谷一,外婆家在衡东县白莲镇,所以一直自称“衡阳外甥女”。衡州旧时曾有“马灯三鼎甲”之说,分别是罗竹峰、王春茂、王其林,但所传史料甚少,嗣后名伶有丁云开、阳昌凯(东狗婆)、王光春(田徕仉)、张廷玉(雪伢子)等。10年前,刘晓文担任市花团长,衡州花鼓戏盛极一时,大型古装轻喜剧《喜盈门》接连获奖,演出数百场,用一句时髦话来说——“那是相当地受欢迎”。今天在株洲邂逅李红团长,她就是戏中的媒婆,我曾追随她们看戏看到雨母山中,迷途而不知返,兴尽意满而归。

吃罢晚饭,赶到城央地标神农大剧院,1400个座位差不多坐了千把人。围绕着这座以“山高人为峰”为主题的艺术建筑,不疾不徐地散步一周,第6届湖南艺术节复排经典剧目展演——大型衡州花鼓戏《新大打铁》——开演了!

湖南花鼓戏有“两打”,都肇始于我出生的1960年代前期。一曰长沙《打铜锣》,根据柯蓝小说《三打铜锣》改编,凌国康饰蔡九,李小嘉饰林十娘。虽然并没有亲眼看过他们的整部大戏,只在歌厅见过二人十几分钟的表演片断,却也自叹眼福不浅。二曰衡阳《打铁》,刘钧编剧,衡阳城乡百姓喜欢叫《毛国金打铁》。说起刘钧(1918-1995),如今可能很少有人知道;说起他的公子刘和平,主创《雍正王朝》《大明王朝·1566》《沧海百年》《走向共和》《李卫当官》《北平无战事》,全国电视制片业十佳编剧第一名,却是谁人不知哪个不晓。正在筹拍的《衡阳保卫战》,刘和平被聘任为影视顾问。刘钧民国年间曾任衡阳《中坚日报》记者、采访主任,《大华晚报》记者、经理,《小春秋报》特约记者兼衡阳办事处主任。建国后进入花鼓戏剧团,成为衡阳市第一个专职编剧,改编、创作剧目上百个,代表作除了《打铁》,还有《朱买臣卖柴》。我曾在旧书摊上淘得刘氏父子合出戏曲剧本选《乔梓集》,内有《打铁》,临来株洲前却怎么也找不到了。打电话给北京刘和平,说是《打铁》曾参加湖南全省文艺汇演并获过奖,凌国康、李小嘉等大腕也曾主演过毛氏夫妻。又问我新剧主创人员都有谁,告诉他导演江中华,编剧何桂生,主要演职人员:朱贵兵饰毛国金,敖美贤饰毛妻,胡西北饰李元宝,朱郭饰毛国银。

年少时随祖父母居茅洞桥,花鼓戏不常看,多是皮影戏和渔鼓,《毛国金打铁》看过几十遍,许多台词都能背得出来。铁匠毛国金是个风趣幽默的人,却也是好吹牛皮说大话之徒。上台第一句便是:“我,毛国金,在江南一带打铁,自从师父过世,江南算我第一。”自称“铁匠王”,铺外悬挂着“毛家老店”的招牌。师弟毛国银怕他在外吃亏,一心要帮他改掉坏毛病,假扮富商上门,先是奉承一番,把毛国金哄得云里雾里,然后拿出纹银百两,预订一把三尖、两面口、上按七星、下按八卦、九口连环的宝刀。毛国金满口应承,却连七精八怪的刀名也没有记住。听客人说三天后来取刀,否则要砸他的招牌,砍他的狗头,这才给吓醒了。百般无计可施,只好招呼娘子,杀鸡炒菜办酒,吃饱喝足做个饱死鬼。毛妻眼看夫君性命不保,病急乱投医,想起祭拜师父亡灵,助其度过难关。好一场凄凄惨惨戚戚的祭拜,毛家夫妻唱得听众肝肠寸断,演员的唱功和乐器伴奏,至此达到高潮。师父的亡灵自然没有拜来,夫妇二人万念俱灰,只等一死。此时,师弟毛国银真身上场,夫妻二人抓住了这根救命稻草。待看到毛国银把宝刀打成,毛国金不禁又犯老毛病:“哦吙!原来就是这样的一把刀啊!”在爱妻贤弟的耐心帮教下,牛皮大王把吹牛发海的招牌摘了下来。

刘和平说,老戏《打铁》原有两个剧本,一个四五十分钟,另一个稍长,一个小时多一点点。这次复排的《新大打铁》,演出时长110分钟。原有的拐话连篇都被删除了,剧情做了重大修改,与衡州八景、南岳衡山的元素联系在一起,衡阳方言掀起株州观众一阵又一阵笑声。新剧说是相传南岳会仙桥下,有一条修炼了500年得道的蟒蛇精,祸害一方,荼毒生灵。玉帝派遣太上老君造刀除妖,老君下得凡来,有意试探弟子毛国金的真才实学,化变凡人李元宝来店打刀。焉知毛国金这厮学艺不精,却又狂言不断,扯尽乱淡,稀里糊涂,甚至没有听清宝刀之名。其妻说贤不贤,说怪也怪,不断地给他支损招,故意为难打刀人。说什么“一年只打三锤半”,“一把刀要打百多年”,而且还要“选宝日,乱红风,落黑雨,出麻太阳打隐雷”。老君为挽救不成器的弟子,三番两次不辞辛劳,取得水帘洞的乌龟精壳做好钢,南岳圣帝的宝砚做好炭。最终,在毛国银的帮助下,打成镇山宝刀,斩除妖孽,换来人间的太平。

曲终人散,走出剧院时,一阵狂风刮来,带着丝丝海腥味,与我们芙蓉国的秋风不太一样,感觉是东南沿海山竹台风飘移过来的。不一会儿,雨点落下来了。蝴蝶效应,世界同此凉热。时在戊戌年9月16日夜,同赴株洲者有衡阳市文体广新局诸公。

在石鼓书院听唐调吟诵

戌戍之夏不比往年,热得人喘不过气来,无甚要紧事咱轻易不出门。7月17日晌午过后,朱立侠夫妇自北京乘高铁来衡阳,我们约好在石鼓书院会面。

其时太阳高悬,天地白花花的,刺得人睁不开眼睛。手机显示气温34℃——桑拿一样的温度,岂止岂止啊?但见紫薇和夹竹桃开得热闹,这是当令物候的花朵,灿烂了一个夏天。

朱妻小唐,常宁市兰江乡人,清末巡抚唐训方后裔,毕业于衡阳师范学院中文系,曾经来过石鼓书院。她还带着两个幼小的孩子,烈日下先保命要紧,让她们随其亲戚的车子赶紧回家。朱立侠从衡阳转车晚上10时去惠州,利用这段空档随我游石鼓书院。

朱立侠,云南罗平县人,字伯奎,号愚斋,名字号齐全,一听就知是学中文的,而且是古代文学——没错!他本科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硕士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研究方向为诗文创作与批评;博士毕业于北京语言大学,研究方向为汉语韵律诗学,后入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工作,现为国学院讲师。他是中国第一个国学教育博士生,第一个唐调吟诵博士后,近年致力于中华吟诵之抢救、研究与推广。

去年3月,因见樱花雪瀑般飘飞,我一时诗情勃发,邀约全国各地新诗旧词大家,还有一批书法名家,共襄“春天奔涌而至”同题诗词书法活动,雅集石鼓书院,可谓极一时之盛。经人绍介,邀朱立侠作诗一首,知其为衡阳女婿,故嗣后一直保持微信联系。

他送我一本专著《唐调吟诵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10月版,后附有一张光盘。又送一本《毛泽东诗词吟赏》,文怀沙吟咏并题签,李汝松、李素丹记谱,刘炽、李汝松编曲,中国文联出版社2011年10月版,随书附有两张光盘。

进得书院山门,乔木葳蕤,河风吹拂,稍感凉爽,心胸为之一快。在大观楼湘君书店,借过戴述秋《石鼓书院诗词选》,摇着徐悲鸿题写的印制品折扇,听朱立侠吟诵明末清初天地大儒王夫之的诗词。

《蝶恋花·石鼓危崖》(《潇湘十景词》之五):

蒸水东流湘水北,一曲沧浪,映带青山色。旧是朱陵仙洞客,鹤归不向乌衣国。  江树迷离潭影侧,画栏筠帘,梦断春消息。击鼓冯夷寻未得,馋龙怪舞云生墨。

《摸鱼儿·石鼓江山》(《潇湘小八景词》之二):

瞰蒸湘,曲影双清。流下洞庭秋远。危崖突兀玉峰寒,界破苍流一线。谁许见,只鲛宫金绳,夜拥鱼龙怨。画船歌扇。对笑水江花,窥楼晕月,惹尽流霞片。

行乐地,记取韶光迅转,画栏彩笔题遍。云杳潇湘千顷碧,瞥眼武陵溪畔。君莫羡!君不见,渔阳挝断霓裳宴。沧桑已变。想眉黛娇青,眼波凝绿,不是旧时面。

吟诵包括吟、诵、吟诵等概念,甚至还包括吟唱、吟讽,是文学、语言、音乐三者的结合,具有自先秦以来的历史和传统,近代则以唐文治先生所创唐调最有影响。唐调是一种用抑扬顿挫的腔调把诗文神气表现出来的读书方法,其基本特征为读法和腔调因文体、性质而变化。此刻,朱立侠用唐调吟诵的王夫之诗词,语音袅袅飘扬在石鼓书院的空中,绕梁的景致却就在我们的眼下和脚底。先贤开创的意境,今人吟诵的腔调,让我耳聪目明,神清气爽,浮想联翩,感慨系之。

第一次听到专业吟诵,其实也是在石鼓书院去年的活动中。那次衡阳诗词名家陈中寅吟诵湖南聂鑫森、山西安多民、天津陈丽伟同题诗词《春天奔涌而至》,南岳李静吟诵的是朱立侠的七律:“春到迤东一色收,满城金甲胜中秋。三峰秀插穿云剑,九瀑叠飞潜水虬。谢客远来留倩影,陶公高卧枕清流。何须采菊南山下,对此黄花意更悠。”我叫朱立侠写一篇《在石鼓书院唐调吟诵王夫之诗词》,汇入我领衔主编、洛夫题签、即将出版的文化地理散文选本《石鼓书院锦绣华》,他听后慨然允诺:好!

正在此时,导游引来一群十几名游客,说是广西河池来的政协委员。其中一位名叫蓝柯的老者,壮族人氏,已有71岁,看起来60岁的模样,相貌儒雅,眼神清澈明亮,腹有诗书气自华。自言河池学院中文系教授,擅长广西官话吟诵,当即主动吟诵程颢《春日偶成》:“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这位洛阳程颢乃一代理学大师,恰是我们衡阳石鼓书院七贤之一、北宋理学鼻祖周敦颐的弟子,说来可不又是十分有缘么?

朱立侠听罢蓝教授的吟诵,大喜,说是遇到知音了,再诵王夫之《摸鱼儿·朱陵仙洞》(《潇湘小八景词》之七)回敬:

向苍崖,笛声吹裂,斜阳一片危岸。江流北泻雁南征,洞里春光无算。是灿烂,都应是云中,剑舞珠光按。花蹊棋馆。留满地苍苔,数峰烟树,掷与人间看。

仙户啓,石乳倒垂银蒜,空山翠杳天半。百花桥阻玉壶远,谁倩鸳鸯低唤。君莫欢,君不见,彤云故锁三山断。罡风吹散。想华表鹤归,天台人返,怕见人民换。

蓝柯教授更喜,说河池学院在宜州区,邀请朱立侠到他们那儿讲学。我心中一动,蓦然想起北宋年间一桩旧事:崇宁三年(1104年)春,大文人黄庭坚因莫须有的罪名,被当道贬黜广西宜州,不知是否就是那个宜州?蓝教授及同行者点头不迭,说就是就是,过去的宜州就是后来的宜山县,今天的河池市宜州区,也是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我便向众人说起当年黄庭坚途经衡阳,受到衡州太守曾敷文的热情款待,遇到了湖湘第一歌妓陈湘。为其色艺所动,黄庭坚先作一阙《阮郎归》,再写流传千古的《蓦山溪·赠衡阳妓陈湘》。到了宜州后,难遣相思之情,又赋《蓦山溪》寄赠陈湘,给湖湘文化和八桂文化增添了一段风雅趣闻。

听陪同者自我介绍,方知是石鼓区政协副主席李长刚、秘书长曾洪,吾妻阿芳是他们的政协常委,于是各个欢喜。

晚上请朱立侠在书院旁边的石头锅子吃湘江河鲜,阿芳闻讯赶来,陈朝良、陈棋生叔侄也来了。饭后,他们仨在河边听朱立侠吟诵《岳阳楼记》,如闻天籁之音,半懂不懂间赞之不绝。我却心想,待下次朱立侠来衡阳时,得听他唐调吟诵朱熹的《石鼓书院记》。


作者简介:甘建华,生于1963年8月18日,湖南衡阳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湖南省散文学会理事,四川眉山市散文学会名誉会长。出版文学、新闻专著十余部,主编文化地理散文选本多部并有理论建树,作品入选海内外上百个权威选本,获得全国第七届冰心散文奖、首届丝路散文奖、首届吴伯箫散文奖、青海省首届青年文学奖、第二届中华铁人文学奖、第三届四川散文奖等奖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