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季散语】周继坤︱陈慧谷和他的白驹“皎皎书苑”

 陈晓春 2021-07-29

千年古镇白驹是一代文学宗师施耐庵的故里、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诞生地。卒丑年正月初三下午,春寒料峭,梅枝吐蕾,人文荟萃,建成并对外开放的白驹“皎皎书苑”在此举办了“唤我皎皎白驹”展厅首展仪式。

陈慧谷先生近照

取名于《诗经·小雅》之“皎皎白驹”的白驹“皎皎书苑”,由1965年生于白驹,长年旅居北京、多伦多、上海等地从事文化、金融等事业的陈慧谷先生创办。陈慧谷先生1981年进入华东政法学院,1988年获民法学硕士,赴北京任职《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1993年弃笔从商,南下海南,辗转上海,置身金融、证券、投资行业,取得同济大学管理学博士,入长江商学院,读EMBA;先后游学哈佛、圣彼得堡大学、希伯来大学。主编有《点津财经法律文库》,旅居多伦多期间,著有《一叶读秋》一书,散记加拿大社会观感。现在上海主持一家股权投资公司,关注创新性高成长企业;同时任职上海集爱肌病关爱中心理事长,致力于儿童罕见病公益;并受邀兼任白驹小学张秀成教育基金名誉理事长。

热闹繁华的白驹水浒街

长期游走他乡的陈慧谷先生,一直念念不忘家乡的发展。2020年底,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陈慧谷、陈慧峰兄弟俩投资在白驹镇建成了一座公益书苑——白驹皎皎书苑。该书苑位于白驹镇水浒街中心地段的“忠义堂”西侧,建筑面积500平米,由展厅、茶室、庭院、书屋等几部分组成。该书苑定位于白驹文化展示、白驹人读书、白驹文友品茗,探究和呈现白驹千年以来的人文与历史底蕴,属民间性质非盈利机构。

白驹“皎皎书苑”

展厅首展仪式当天,来自上海、南京、盐城等地20余位作家、学者,围绕“地域文化、民间平台与传统文化的源与流”等话题,介绍各自对挖掘、发现、整理、提升传统文化的所得和成果以及如何以民间平台为载体,以乡土文化为纽带,推动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开展研讨和广泛交流。中国水浒学会副会长、著名水浒文化学者浦玉生,资深媒体人、

2019年陈慧谷先生赴日本访问留影

南通大学口述历史研究中心主任、《家乡书》总策划人韦晓东,本土作家、盐城市作家协会理事、大丰区作家协会主席冯晓晴,中国平安文化理论创始人、《人民作家》总编辑骆圣宏和《人民作家》运行负责人、栏目主编陈劲松,大丰·上海知青文化纪念馆馆长王继虎,中国水浒学会会员、施耐庵纪念馆副馆长丁日旭,盐城市水浒学会会长、上海未来艺术学校校长、施耐庵二十二世孙施长华,著名书法家徐中林,古文化研究者葛海燕,大丰诗画社秘书长王宏程,白驹文化研究者董绍华,皎皎书苑的建设者陈慧峰、王月辉及大丰籍文化界同好应邀参加了皎皎书苑落成暨展厅首展仪式。大家欢聚一堂,沟通交流,为书苑的发展献计献策。浦玉生、韦晓东、冯晓晴向展馆赠送了图书,骆圣宏、陈劲松等分别进行交流发言,徐中林、丁日旭现场将几位诗人为书苑和此次活动作的诗写成书法作品赠送给书苑。

区镇领导亲临指导

2021年年初,陈慧谷先生为他的母校---白驹小学赠送了他主编的《皎皎书苑丛书》之《唤我皎皎白驹》和《口述:白驹镇<沙家浜>、<红灯记>排演记》两本书籍数十套。《唤我皎皎白驹》记叙了千年水乡古镇的自然人文与历史,由陈慧谷先生主编,王月辉、陈慧峰担任副主编的《口述:白驹镇<沙家浜>、<红灯记>排演记》记录了水乡古镇的文化记忆。两本书籍的编写都表达了陈慧谷先生对家乡白驹的一片深情。

2020年新冠疫情严重时,陈慧谷先生虽身处他乡,仍心系故土。他不仅越洋访问了当年白驹镇上排演《沙家浜》《红灯记》剧组的几乎所有演职员,而且配以精美插图、迅速出版《口述:白驹镇<沙家浜>、<红灯记>排演记》一书。陈慧谷先生这样一种文化的担当,保存了人们少年时的记忆,留住了人们深入泥土的根脉。


陈慧谷先生向母校白驹小学赠送的两本书

白驹“皎皎书苑”建成开放以来,相继举办了多场读书沙龙活动。通过举办读书座谈会,积极营造了浓厚的“书香白驹”氛围。

在谈到书苑的发展规划后,陈慧谷先生深情地说:我们脚下这片大地,以《诗经》词句命名,晏殊、范仲淹、郑板桥、孔尚任等历史名流曾在此逗留,更有施耐庵在此写下煌煌巨著,这是我们的根,我们所依存的文化的源;与此同时,我们每一位,都是支流,都是分支,都是具有创造力的有机力量,并由此形成丰富多彩的文化胜境。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无论哪一股支流,哪一种力量,都不能离开文化及文学的基本属性,这就是文学是人性,写人,说人与人,讲人与自然,由此,它首先必须是真实而真诚的;其次是具备悲天悯人的情怀,是用文字去表现人文情怀的存在,舍此,没有意义;再次,文学需要有充分的想象力,这是文字和文学的力量所在,如此,才能为心灵插上翅膀,让人在普普通通的生活中活出精彩和价值,也才能飞得更高和走得更远。

皎皎书苑落成暨首展仪式参加成员留影


作者简介



周继坤,男,1967年12月出生,2001年7月入党,1991年10月参加工作,现在盐城市大丰区公安局白驹派出所工作。业余热衷于新闻、文学写作。1985年以来,先后在《农村青年》、《农村工作通讯》、《农家致富》杂志和《新华日报》、《扬子晚报》、《现代快报》、《江苏经济报》、上海《城市导报》、南京《周末》报、《江南时报》、《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东方生活报》、《鹿乡文艺》、盐城(大丰)电台、电视台以及神州瞭望网、中国江苏网、江苏荔枝网、扬子晚报网、现代快报网、美丽江苏网、金丰廉韵、人民作家、大丰文艺、大丰之声、大丰热线、诗画大丰等新闻媒体、网站发表新闻、文学作品上千余篇,并有30余篇作品获奖。代表作品有《寄语香港》《守望麦香》《爸爸心底的笑》《老槐树下的变迁》《河水井水自来水》《心中的丰碑》《白驹王老九卤菜店》《漫游中华水浒园》《水浒传中矮脚虎与范堤酱鸭的渊源》《和谐警营中的“绿叶”》《家乡的路》《白驹胡氏茶食》《又到一年寒衣节》《阅读,使我爱上了写作》《生活中的“必修课”》《派出所的年夜饭》《难忘的一次接处警》《微信拜年更时尚》《母亲》《我愿终生以书为伴》《翻开我的剪报本》《穿行在油菜花里》《白驹茶食:金刚脐》《白驹砖桥茶馆》《走进秋天》《水浒街头臭干摊》《高铁---唱响新时代最强音》《在书海中畅游生活》《“水浒之家”品早茶》《高铁---唱响时代最强音》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