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稻盛和夫:真正的厉害的人,都有大格局(深度好文)

 张伟hnufpvr7ob 2021-07-29

有句话说得好:

你从80楼往下看,全是美景;但你从2楼往下看,全是垃圾。

人若没有高度,看到的全是问题;人若没有格局,看到的全是鸡毛蒜皮。

有格局的人,遇事不盲目愤怒、不一味抱怨、不相互撕斗,而是会控制情绪、会尝试改变、会相互成全。

大境界才能有大胸怀,大格局才能有大作为。

图片

一、所谓格局,究竟指什么?


格局,指的是一个人对事物的认知范围。

格,是指人格构成,包含胸怀、道德、责任、意志、品味、价值观等。

局,是局限或布局,就是一个人思想的深度、认知的高度、视野的广度构成的一个三维空间,以及将其转化为与现实相匹配的行动力。

从哲学角度来说,格局是一个人的人格与气度。

每个人的人生轨迹不同,经历的事情不同,格局就有所不同。

图片

二、人,为什么要有格局?

1、从因果的角度来说,有格局的人,眼光会更长远

实际上,有的时候,相应的结果并不立刻呈现出来。所以,我们往往不太相信这个因果报应法则。

我们有时候会想:“为什么那个人做了那么多的善事,却依然那么痛苦?为什么那个人人品那么好,也做了善事,身体却那么不健康?真可怜。”

我们也会问:“为什么那个人挖空心思做了那么多坏事,看上去却过得不错,还住着豪华的房子?”

这样的事例,经常会看到。

因此,不管和尚们怎么念叨“因果报应法则很灵验”,我们这些凡人往往会觉得,“没法相信,事实好像并不是这样”。

我们要知道,因果报应本来就不会马上出结果,因果的呈现需要时间。

虽然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如果从20年、30年这样的长时段看待人生的话,但它就是这样的,因果是一定会报的。

所以,可能看2年、3年,因果不一定能呈现出来,但如果以我们的一生来看,思善行善就一定会有善果,思恶行恶,就一定会有恶果。


图片

这点是非常清楚的。

京瓷在几年前,为救助陷于经营困境的复印机厂商“三田工业”,设立了“京瓷美达”,着手公司的重建工作。

后来该企业业绩显著改善,巨额债务的偿还时间比原计划大大缩短,现在该企业已经成为京瓷集团重要支柱之一。

在重建过程中,一位担任过京瓷信息机器部本部长的人物起了关键作用。他担任“京瓷美达”的社长,负责重建工作。

而在很久以前,他当过一家新兴通信设备企业的车间主任。

那家企业当时因行业景气、产品热销而迅猛发展,但潮流一退,业绩一落千丈。接受该企业的请求,京瓷伸出援手,将该企业纳入京瓷集团。这已是20多年以前的事了。

企业更新重建本来就是件辛苦的事,加上员工中有一部分过激派的工会成员,他们提出了各种非分的要求,甚至闯进我的私宅,诽谤中伤,让我很不愉快,京瓷也受到了伤害。

本意是救助陷于绝境的企业及其员工,反倒要遭受这种煎熬,我只好拼命忍耐。但过了不久,多数员工终于理解了我的好意,开始感谢京瓷和我的帮助及救援。

其中有一个人,就是刚才提到的“京瓷美达”的首任社长,他曾是被救助的对象,这次站到了救助他人的一方。此人感触良深:

“一个被救助的人,现在成了救助别人的人,我感悟到一种命运的轮回。当初受到的恩惠,如今通过重建 '京瓷美达’的机会,得以回报,我感到由衷的喜悦。”

听到这话,我深有感慨。

从长期看,因果确实在循环,善行不会以恶果告终。虽然一时遭到误解,日子不好过,但企业再建成功,最终受到员工的感谢。

所以,一心行善,拼命努力,早晚会结出善果,并返回自己身上。

图片

2、从利他的角度来看,有格局的人更能看清楚事物的本质

在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后,以金融机构为代表的众多企业陷入了经营危机。在泡沫繁荣期,这些企业几乎都曾染指地产与证券投资。

有的企业家可能会说:“幸亏我们公司没有参与这种投资,所以逃过一劫。”

但这或许只是因为当时没有多余的资金。如果有钱投资,可能也会被那些财富故事所吸引,早早“上钩”,最后陷入破产境地。

当时有不少人建议我投资地产和证券,对于对方开出的条件,我是这么想的:

“天底下哪有这么好的事儿。即便有,也是违反常理的。如果不靠努力奋斗也能赚大钱,那人人都会觉得努力的人是傻子。这样一来,社会势必会出问题。如果我参与其中,哪怕能够暴富一时,也绝对不会长久,还会对我以后的人生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

基于这样的考虑,我拒绝了所有的相关建议。

不管对方如何用“高收益率”做诱饵,我都不为所动。因为我相信,这种不劳而获的投机方法属于邪道,无法让公司良性发展。

如上文所述,一旦以利他之心思考问题,就能做到“唯我独醒”。

你就能看到周围的人个个主动地往圈套里跳,也能明白唯利是图之人为何会整日愚蠢地疲于奔命。

打个比方,一个人自说自话地往前冲,撞到一根柱子,头上起了大包。贴了个创可贴后,又像没头苍蝇似的往另一个方向冲。

心里还想着:“往那儿走的话,会摔倒吧!”可还是会走过去,结果不出所料,自己还是被石头绊倒,摔了个大跤。

这一切明明是咎由自取,可他却说:“都怪那根柱子”“都怪路边的石头”,把错误归咎于他人或他物,而认为自己是正确的。

甚至怨天尤人:“我明明这么努力,却还是诸事不顺。这什么世道啊?”其实,“吞噬了自我的欲望”才是罪魁祸首。

自私自利的思维方式是导致事与愿违的根源。

图片

如果怀有利他之心,便能做到明察秋毫。对于那些可疑的投资项目,能够看透其背后的陷阱。利他之心具备洞察一切的功效。
图片

如何打破自己的局限,提高格局?

1、提升心灵层级 

广中平佑先生曾获得过被称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的菲尔兹奖。他曾用增加“一元”的方法解开过多个无人能解的难题。

广中先生说:“所谓复杂现象,不过是单纯事实的投影而已。”

例如,假设有一个平面交叉的十字路口,没有信号灯,有车辆从四面同时开来,就难免发生多次撞车事故。 

但是,当增加“一元”,就是提高一个层级,即建立一个立体交叉路口,车辆就能畅行无阻。

如果从交叉路口的正上方向下俯视,看起来仍然是平面交叉,从各方快速开来的车在交叉点似乎马上就会碰撞,但实际上,因为有立体高架,所以不会发生冲突,车辆能顺利通过。 

人生也好,人类社会也好,真是多姿多彩、复杂纷纭。

职场的人际关系、亲戚朋友关系,往往让人觉得复杂烦人,但实际上,这种看起来复杂的人际关系不过是单纯事实的投影而已。

所谓单纯的事实,就是自己的心。

企业领域也好,科学领域也罢,其实都一样:因为没能提高“一元”,即提高一个层级来观察,所以看到的只是一片复杂怪异的现象。

许多人都陷于这样的苦境。 

在解决复杂问题的时候,首先需要将自己的心性提高一个层次,以高层次的心态观察事物。

2、抑制自我的逆疗法 

灵魂的本质,应该可以用“真·善·美”这样的语言来表达。我认为,“真·善·美”所表达的实体,实际上就是灵魂。 

我们人类,可以说是朝着“真·善·美”的方向行动的。对真的追求产生了科学;对善的追求产生了宗教家、宗教活动和哲学等;对美的追求产生了艺术。

那么,为什么要追求“真·善·美”呢?

这是因为我们自身就是这个“真·善·美”所描述的实体,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这样的灵魂。

因此,我们自然会被“真·善·美”所吸引。但是,人是有肉体的一面,因此人的自我意识往往会变得很强烈。

所以,如果要彰显人的灵魂,就需要修行,几乎所有的人都是如此。但是,我们普通人却没有时间修行,那应该怎么办呢? 

本来,大多数人的心灵都受肉体的支配,恐怕心中100%都是自我,甚至没有一丝一毫的“真·善·美”。

因此,我们要有意识地进行自我反省:

“你这家伙,一天到晚只考虑自己,这样真的好吗?”

所谓反省,就是抑制自我。通过抑制自我,灵魂所具有的“真·善·美”,抑或是利他之心就能呈现出来。 

宗教家会通过坐禅或是瑜伽进行修行。也有人通过苦行,积极主动地将自己的利他之心呈现出来,也就是用“真·善·美”将利他之心呈现出来。 

我想说,让我们用这个逆疗法进行修行。只要抑制自我,心灵中就会产生新的空间,而这部分空间一定会被我们本来就有的纯洁之心所占据。

所以,每天反省就意味着提升人格、提高心性。只要提高心性,就能看到事物的本质。

图片

图片

3、控制好情绪

担心、烦恼、失败等,是人生的常事。但是,覆水难收,总为过去的失败而悔恨毫无意义。

老是闷闷不乐会引起心病,接下来会引发身体的毛病,最终给自己的人生带来不幸。

不要让已经过去的事再困扰自己,心里要想新的事情,新的想法要转移到新的行动上去,这一点很重要。 

要对过去的事进行深刻的反省,但不要因此在感情和感性的层面上伤害自己,加重自己的心理负担。

要运用理性来思考问题,迅速地将精力集中到新的思考和新的行动中去。我认为,这样做就能开创人生的新局面。 

已经发生了的事既然无法改变,就干脆把它忘掉,将全部精力投入新的工作中去,这是最要紧的。 

不管怎样失面子,都要拿出勇气正视现实,重振旗鼓。做了对不起家人、朋友,对不起公司的坏事,让自己脸上无光,在社会上抬不起头来,即使发生了这样的事,在经过认真反省以后,就要鼓足勇气,在跌倒的地方爬起来,不要心灰意冷,总是痛苦个没完。 

灾难的发生,是对自己过去犯下的罪孽的报应,如果没有殃及性命,到此为止的话,那反而是值得庆贺的事。

这样一想,摆脱烦恼,人就轻松了,可以将这事忘掉,转而在新的人生旅途上坚强、满怀希望地走下去。 

对挫折和灾难抱持上述正面的态度,才会有一个幸福的人生。

4、持续学习、提升自己的人格

提到读书,想必在座的各位都不会把一本书读了又读。但纵观世间德高望重之人,以及人生精彩纷呈之人,他们都有把一本书反复翻烂的经历。

其实,不管一个人多么德高望重,倘若不坚持反省自身,便无法维持高境界的人格。

再说回咱们盛和塾的塾生,可能有不少人在学习,也有人像今天这样参加学习研讨会,还有人在阅读相关书籍,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获得醍醐灌顶的启示,但这样的启示或感动只是一瞬,其并不意味着心性的真正提升。

要想真正提升心性,就必须持之以恒。


图片

提升心性其实和“浮空”类似,提高心灵的境界,就如同从地面向上浮空。要想浮空,自然需要能量的维持。

譬如直升机浮空,靠的是螺旋桨的转动;又譬如火箭升空,靠的是燃料的喷射,为的都是与重力对抗。

同理,要想保持心灵的高境界,就必须坚持学习和反省。假如还想进一步提升人格,那就更要不断学习。

5、建构“共生思想”

所谓共生思想是指什么呢?

我认为,关键的一个字就是“爱”。“爱”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他爱”,就是包容世间一切事物的、普遍性的“爱”;另一个就是“自爱”。

佛教所讲的“知足”的思想,乃是将共生付诸实践的关键性词汇。

企业竞争也一样,也需要普遍性的爱。 

为了维持自己的企业,为了让企业繁荣壮大,首先必须有保护企业不受侵犯的“自爱”。

但是,在它的根基里,不可缺少为普遍之爱所包容的共生的思想。

如果在企业经营中只是一味考虑企业自身的利益,其结果就是客户因不能获利而离去,经营就会走进死胡同。

最后,员工的生活、股东的利益都无法保障,企业自身也不能继续生存。片面地要让自己的企业变大变强,这种自爱过分强烈的话,企业将无法生存。 

为了不发生这种悲剧,企业经营必须让客人、员工、股东等企业周围的人都高兴。在自爱的同时,对他人之爱的“他爱”无论如何都是必须的。

为此,在现代社会里,为了防止一个行业、一个企业的力量过分强大,特地制定了反垄断法这部法律。

这是将共生的思想法制化,将共生思想植入现代社会。

因此,企业必须考虑长期稳定地雇用员工,同时也应该考虑相合作伙伴的繁荣。 

如果维护员工的生活是普遍之爱的话,那么关照交易企业的利益或者支撑经济的发展也是普遍之爱。

从企业活动获取的利润中交纳税金,让社会有效使用,另外通过捐赠等方法为社会做贡献,这些也是普遍之爱。

企业必须与社会共生才能持续生存发展。 

确实,企业间互相展开竞争,作为结果,竞争对手或许会破产。但这不过是“适者生存”的竞争法则发挥作用的结果而已。

首先必须为了自己企业的生存发展拼命努力。这看起来或许是自爱太强,但这也是自然界的天理。 

对此,我的思考是:为了共生必须竞争,同时为了竞争又必须共生。

竞争也好、共生也好,本来就是以承认对手的存在、承认多样性为前提,才能成立的。

而且只有共生和竞争同在,才能促进整个社会的繁荣。

图片

四、结语:格局决定结局


孔子云:君子不器。

意思说君子不应该像某件器物一样,作用仅局限于一个方面。

其实更是教导我们做人不可狭隘、不可拘泥,不能只看到人生路上的一草一木,而应该敞开胸怀、放开眼界,要有站在高处俯瞰生活的大格局。

胸怀大,格局才大;格局大,才能做大事,做成大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