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马记忆004:PB我城 但北马离全球大满贯赛事还有点远

 无犀之谈 2021-07-29

终于来到了北京,终于可以在家乡奔跑,最后,也是终于,在我城PB。

多么不易的北马,我的成绩终于破五了,北马完赛4:57。

从今年3月开始恢复长跑训练,半年时间,找回了以为这一生也没有资格进入的全马,于是感慨,人的身体真是一个太神奇的存在。

回想三个月前在丽江,海拔2600米的高原上,我都不敢想像自己可以完赛。

从545,到530,然后是一周之前在沈阳的501.

在沈阳,那么舒服的赛道,林荫+水景+啤酒+无限补给,我还是有了私心,我还是想把PB留给北京。

在北京,我还是把吐槽的话留在文末吧,所谓国马,所谓中国大满贯之首,其实都抵不过红墙长街蓝天白云的震撼。

从沈阳到北京,间隔仅一周时间,背靠背的两场马拉松,我是心里真的没底。

但马拉松是什么呢?

马拉松不就是一场又一场自己与自己的较量吗?

马拉松不就是一边喊着F**k一边咬着牙齿地冲向终点的战争吗?

本文来自  ID:无犀之谈

在离开喧嚣、暴晒以及没有手机信号的北马终点广场之后,打开微信,我看到了一条消息:

柏林马拉松再破男子记录。

人类距离马拉松两小时的极限又近了一步,2:00:25,距离破二,只差不到半分钟了。

跑神基普乔格在完赛后在推特中写出了马拉松的箴言:

全力耐心勤奋希望信仰自律

这六个关键词,如此精准地表达出马拉松运动的魅力。

是的,在没有跑过马拉松的人看来,这六个词是如此虚无缥缈。

为了马拉松真正倾尽全力的人,看到这六个词,怎不动容?

回想我这半年来为了马拉松所付出的努力,正是对跑神箴言的忠实践行。

全力:每天,我可以看到凌。晨5点的太阳,10k的例行跑量是必须要做到的。

耐心:对于配速必须要有理性的认识,绝不为了追赶而打乱了自己的配速。一点一点的提升,不急躁。

勤奋:惰性是人的共性,勤奋是个性。跑不下去了,不想出去了,想放纵自己一次吧。可知,有一就有二,绝对不能给自己任何一点点懒惰的机会和理由。

希望:基普乔格的希望就是破二,我半年前的希望就是能全马完赛,我上周的希望就是在北马实现家乡PB,我现在的希望就是两个月后的上马实现430PB。总在挑战中给自己一些希望,才有了更多勇气。

本文来自  ID:无犀之谈

信仰:跑下去,就是一种信仰。这样一个浮躁的世界,我再也找不到第二种可以聆听内心、和自己对话的方式。马拉松是最孤独的运动,同时,也是最安静的运动,让肉体吞噬着灵魂,让灵魂找到了寄托。

自律:这是马拉松运动最关键最关键的要点。篮球大神乔丹当年进入NBA时,有一位同年球星,乔丹是第三位被公牛选中,凯尔特人在第二位选中了另一位当时被媒体称为不世出的天才。

三十多年过去了,媒体一直在为这位天才唏嘘和感慨,认为以他的天赋,完全可以超越乔丹后来取得的成就。

前提是……他还活着。

是的,在乔丹参加选秀的那一年的夏天,那位不世出的天才球星,因吸毒过量致死。

我们已经记不住他的名字了。

但我想说,就算那一次他侥幸被抢救生还,他也不可能超越乔丹,不是因为我怀疑他的天赋和能力,而是因为他的基因里没有一样叫自律的素质。

自律,是一切成就最核心的要素

这半年来,为了实现全马的梦想,从作息到饮食上,很多克制是以前的我难以想像的。

还好,终于在我城PB。


下面,可以开始吐槽了。

在我此前跑过的有限的几个马拉松里,以及很多年前跑过的几个半马里,毫不夸张地说,北京马拉松对跑者的关爱度是最差的。

槽点太多,只说两个肉眼能看到的。

本文来自  ID:无犀之谈

一是沿途补给,除了香蕉,就是能量胶,服了。跑马虽然不是冲着那些补给去的,但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东京、大阪马拉松的沿途丰盛的日本料理照片我是看过的,在丽江的跑道上我是吃过烤乳猪和烤全羊的,在沈阳我是喝了啤酒的,还有黄瓜西红柿面包萨其马冰棍大雪糕大西瓜BLABLABLA……

身为国马,补给如此单调,这真的不是钱的事儿,因为北马的赞助商体系是国内顶级的,北马的报名费也是国内城市马拉松中最高的。这就是一个同理心缺失的问题。

二是完赛关怀,在筋疲力尽地走过完赛通道,奖牌居然是在一个小盒子里装着,而不是由志愿者为跑者挂上的,把最后的一点仪式感都取消了之后,走出通道,阳光如此刺眼,偌大的广场上,连一个遮阳棚都找不到,很多跑者在饮料垃圾箱里掏找残存的冰块用来冷敷。我想找一个高阶做拉伸都很困难。

前几天刚刚传出消息,上海马拉松可以要申请成为全球第七大满贯赛事,当时还有人质疑,为什么不是北马呢?

好吧,答案就在这些细节里。

只要跑过上马的,对于上海人的热情与细节的极致追求都应该印象深刻的。身为国马,还有太多需要改进的细节。

无论如何,我终于还是把PB留在了这里,这个我最熟悉的城市。

谢谢观赏,再见

无犀 原创


以下这段,是在北马开赛前一天写的,不成体系,只是为了记录当时的心情。

凌晨未至,被一阵呼啸风声惊醒,起身惺忪着把几窗合上,彼时天夜未明,却见初晓之光,一窗之隔,风声清晰入耳。

风来了。

终于松了一口气,因为我知道,今年的北京马拉松,至少不会再次上演又一次的雾霾马拉松。

明天,我终于又可以回到北京马拉松的赛道上了。

2007年,我第一次参加北京马拉松,那时,北马还有半程的设置。赛前半个月,我的膝盖严重积水,但为了这一场半马,我咬着牙打了一针疼到骨髓的封闭,然后用了两个半小时,前半程两条腿跑,后半程一条腿跑,完成了自己的第一场家乡半马。

当年我专门为了跑马开了一个博客,名字就叫“四十二点一九五公里的信念”,总想着下一年有能力跑全马吧。

本文来自  ID:无犀之谈

身体却像被诅咒了一样,每次伤病刚好,恢复训练后快要回到正常状态时,总有不好的事情发生,膝盖出了状况,或者意外崴脚。

我就想,是不是这一生,再也没有资格进入全马的序列了?

今年3月,我再次回来,恢复性慢跑,配速从8到7到6到5.5……里程从5k到10k到20k。人的身体真是个神奇的存在,你不知道这一次我有多认真,有多认真的恢复,从饮食上的克制到每天凌晨5点的太阳,都是为了可以回到马拉松的序列里。

初夏,在上海滴水湖,我试探性地绕湖一周,完成了恢复期的第一个半马,烈日炎炎,我知道自己应该是回来了。

6月,在丽江,海拔2600米,我完成了人生首马。

8月,在鄂尔多斯,海拔1200米,我完成了二马。

经过了两次高原马的洗礼,身体已经完全适应了40多公里的节奏,再不惧怕35k的鬼门关。

一周前,在沈阳,真正的平原,海拔不到50米,第三个马拉松,完赛成绩竟然比二马提升了半个小时。

明天,我终于将回到北京马拉松的赛道上。

这世界上,有两种马拉松,一种叫北京马拉松,另一种叫其他。

理由很简单,北京是我的家乡。所有跑者的心中,应该都是这样为马拉松划分的,家乡的赛道,和异乡的赛道,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感觉。

北京马拉松的赛道中,前10公里是我每天上班的必经之路,第二个10公里包含在我每周LSD的常规路段中,第三个10公里,是我以前上班经常走的路段,第四个10公里,是我最初爱上长跑时的出发之地。

在其他城市跑马,是在用脚去阅读一座陌生之城,在北京跑马,是在用身体和家乡倾诉衷肠。

本文来自  ID:无犀之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