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克制物欲 对抗世界的不确定性

 无犀之谈 2021-07-29

克制物欲 对抗世界的不确定性

识苏08  不发宿藏

在眉山市的苏母公园里,有这样一组雕像:

一个小孩蹲在地上准备挖什么,另一个小孩拿着铲子准备帮忙,一位中年妇女正在伸手劝阻他们。

雕像下刻有四个字:不发宿藏。

这是童年苏轼世界观、价值观形成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课,依然有赖于苏母程夫人身体力行的教导。

苏轼留存下来的文字中,专门写自己在家乡经历的文章和诗词其实不多,但极少的几篇,对于理解他后来的人生轨迹,都极有参考价值。

这一篇《记先夫人不发宿藏》即为其中之一。

苏轼童年时,家中丫鬟突然在院子里的泥土下发现了一个瓮,瓮上盖着一块名贵的乌木板材,于是大家都兴奋地猜测里面是否装有财宝,想要挖出来看看,却被程夫人制止住了。

好奇的少年苏轼当然也想去挖宝,但程夫人已经命人重新掩埋,禁止任何人挖掘。

苏轼回忆那时的自己,每天都想着猜着那个瓮,甚至产生了幻觉,以为瓮中有人在咳嗽。

但受制于母亲的管教,他始终没有去挖掘。

三十多年后,当苏轼被贬谪至黄州时,作《前赤壁赋》,其中有这样一句——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这就是苏轼对于物欲的基本观念,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归属之地,没有谁是必须被谁所拥有的。我们这一刻所欣赏到的无尚风景,正是造物主的恩赐,是生灵共享的宝藏。

苏轼一生的际遇中,从没有真正拥有大富贵,但贫穷却在很多人生片段中伴随着他,甚至有时还需要向弟弟或好友借钱过活。

苏轼这一生,尽占各领域之先,文章诗词、书法绘画、宗教学问、堪舆治水、城市治理……唯独在理财方面,是个彻底的软肋。

在苏轼的眼中,钱财正如身外物,有即用之,无亦无妨。此外,他对于物欲的克制与淡薄,亦入化境。

得到了苏轼晚年谪居海外之时,也是他一生中最困苦而孤独的一段时光中,正是这种对于物欲极度淡薄的精神,才能帮助他捱过那一段艰苦的时日。

苏轼认为,人只有在精神世界中足够强大与自信,才有可能抵御物质世界那种虚幻缥缈的不确定性。

再回过头去体会一下童年苏轼受到的家教,大概就很能理解了。

谢谢观赏,再见

无犀 原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