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圃苏01 京口一别 金山苏子醉落魄

 无犀之谈 2021-07-29
新篇前注:
圃:本义为花草治所,本篇内,苏轼自密州至济南,再返汴京,再赴任徐州。这一段时期,是苏轼人生上半场最后的从容,期间,于花草、于楼台,皆有建树,固名《圃苏篇》


熙宁七年(1074)秋,苏轼离杭北上密州,友宴不断,旅途却也不失趣味。一路走走停停,同行友人逐渐分别。到了京口(今镇江下辖区),再一动身,就要回到长江以北,彻底与江南作别。
京口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此处凭长江天险,屯兵于此,北可御敌,亦可北伐。古来战事多聚于此。
同年夏天,汴京新党党魁王安石罢相自汴京返金陵,途径瓜州(今扬州)时,写下了千古名句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苏轼将离京口,时节已至仲冬(农历十一月左右),在甘露寺多景楼内与一众至交好友饮最后一宴,大醉。

彼时,恰有官伎以琵琶之音佐酒,苏轼听得入耳,想到这几年在江南的惬意,诸事涌上,即兴填了一首采桑子,让那琵琶女弹唱出来。

采桑子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
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捻轻拢。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

苏轼一生诗词无数,前文讲到,着墨最多处在杭州。然而,说到他一生最重要的一首诗作,却是在晚年过金山寺时,留给了京口,自是后话,暂且不表。

同在京口,苏轼曾写过一首超炫的回文诗。
何为回文诗?即正读、反读皆可成诗,说直白些,就是炫技之作。

题金山寺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海日晴。
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鸿轻。

此诗是三年前(熙宁四年/1071)初仕杭州途径金山寺时所作,上文为顺序诗,读来已觉清爽惬意,将金山寺的景色描绘得玲珑剔透。
但更绝妙的还在隐藏处,请各位从此诗的最后一个字向前读一遍——
轻鸿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
晴日海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
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
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不但韵脚韵律毫无做作,而且诗意也没有改变,还是在描述金山寺的风景。
能写出此等诗文,非苏子瞻莫属。

此刻,就在这甘露寺的多景楼内,欢声笑语之后,终于要回归落寞,宴会尾声,众人无语离散,依依惜别。
待苏轼登船北发,迷离半醉,直到深夜二更(深夜11时许),酒醒之处,已无友朋,只回望那来时的京口楼台,云淡风轻,月色萧然,想自己这几十年来如此漂泊,却一事无成,似乎再没有机会回到姚远的蜀地故乡,却要时时向这江南做别。
越想越是难过,醉落魄,填成。

醉落魄·离京口作
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孤城回望苍烟合。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
巾偏扇坠藤床滑,觉来幽梦无人说。此生飘荡何时歇?家在西南,常作东南别。

谢谢观赏,再见
无犀 原创

压图背景为苏轼《治平帖》的卷引首,明人作苏轼像,及释东皋妙声所书《东坡先生像赞》。
《治平帖》,熙宁年间,苏轼作于汴京,故宫博物院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