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用一张A4纸,陪孩子玩出了价值几万的数学启蒙

 我的书海601 2021-07-29

昨天,我在武汉,做了一场关于“如何培养着眼未来的优秀孩子“的主题分享。

其中,我提到了一个我在文中讲了一万遍的观点:“数学不要提前学知识点,但一定要提前培养数学思维。“

有个妈妈举手问我,“暖妈,有没有一些平时能陪孩子玩的游戏,能帮助培养数学思维(为以后提高数学成绩有用)的?“

当然有了!

这篇文章,我记得还是暖暖一年级那时候我写的。正好暑假到了,再次翻出来推荐给大家。

数学思维的建立,其实真的没有我们想的那么难!

前两天,暖暖放学回家问了我一个问题,说是数学老师课后留给他们思考的。

“一张A4纸,最多可以对折多少次?”

一听这个问题,我就来了兴趣。这不就是著名的美国Gallivan实验嘛!我没有直接回答暖暖的问题,我先反问她,你觉得呢?

她歪着脑袋想了想,说:“40来次?”

我告诉她,我先不说这个答案对不对,你先基于你的分析和想象说出一个答案,这个在科学里,是一个很重要的步骤,叫做“假设”。而要证明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就需要下一步:验证。

于是,我拿出一张A4的纸,让她自己通过自己的亲身试验,来证明到底是几次。

(被我们折过的那张A4纸)

她很沮丧的发现,那么薄薄的一张纸,居然只折了6次,就再也折不过去了。

我告诉暖暖,这不怪她,因为这个“一张纸的对折实验”,在全世界早就非常有名了。

假设一张纸的厚度是0.1mm,对折一次是0.2mm,对折两次是0.4mm。对折三次,厚度将达到 0.8mm。由此,我们可以推出一个计算公式:对折几次,就相当于0.1mm乘以2的几次方。

对折十次,厚度会达到10.24cm。差不多是一个成人手掌竖起来的长度。

而如果要真的能对折到暖暖说的40次,我告诉她,如果对折42次,厚度可以达到43.9万公里,也就是比地球到月亮的距离(38万公里)还整整远出5万多公里!

她吃惊地看了看窗外的月亮,我感觉她已经彻底被我征服了。

我继续告诉她,当然那些都只是基于公式的假设。现在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是一张纸对折了13次。

2011年美国德克萨斯州圣马克中学师生们,将一张长达4公里的厕纸,用了四个多小时,对折13次,折成了8192层,缩成了大大的一团,已经到了可以用实验手段去证明的极限了!

玩了这个纸的对折实验,暖暖一下子来了兴趣,缠着我给她讲更多跟折纸相关的游戏。

我突然意识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借着游戏来启发暖暖数学思维的机会。

在我们小时候,数学就意味着算术,小一点的孩子学10以内加减法,大一点开始100以内加减法、乘除法、四则混合运算……

但真正的数学,除了算术以外,逻辑思维、空间想象、分类归纳、统计等等,都是数学的范畴。我们往往过于看重计算,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能力培养,即使考试成绩好,学起来也不会特别轻松。

我又跟她玩了几个别的游戏。

02 一笔走完一张纸的正反面

 我拿出一张A4纸,一支笔,问暖暖:有没有可能,用一条不间断的线,一笔画完这张纸的正方面?”

暖暖拿出笔,左画又画,试了10来分钟,最后告诉我:“没可能。”

我把纸裁成一个细长条,将纸的一端扭转一次,再粘贴在一起,得到了一个扭曲的纸环:

暖暖惊奇地发现,在这个纸环上,一笔居然能画到纸的正反面。而这在一张平放的纸上和一个正常的纸环上是无法做到的!

我再问她,如果我们把这种环,沿着中间,也就是沿着你画的这条线剪开,会得到什么呢?

暖暖说,两个这种环!啊不,两个闭合的普通环!

她想了10秒钟,说,“不对,还是两个这种环!”

“好的,那我们再来验证一次你的假设吧!”

我从中间把这个被她画过线的扭转环剪开,结果,并没有得到两个环,却得到了一个更大的被扭转过两次的纸环:

(被我和暖暖剪开的扭转环)

暖暖简直觉得太神奇了,“天呐!真是不可思议!”

我告诉她,刚才我做的那种扭转的纸环就是大名鼎鼎的莫比乌斯纸环。其实它是一种拓扑学结构,它只有一个面(表面),和一个边界。

它是由德国数学家、天文学家莫比乌斯(August Ferdinand Möbius)和约翰·李斯丁(Johhan Benedict Listing)在1858年独立发现的。

这种拓扑结构的玩法,其实在最强大脑里也曾有一个比赛环节,说的就是拓扑图形的玩法。

原本纸张上的图形,经过手工裁切,经过翻转,可以形成另一组图案。在短时间内进行图形重组来确认原本的拓扑图形,考验的就是孩子们通过空间想象的能力。

03 训练孩子从平面到立体的建构

其实简单的一张A4纸,只要父母引导得当,还有很多培养孩子数学思维和空间思维的好方法。

刚才的那几种折纸方法,都是基于纸的平面,而数学思维里面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空间思维的建立,也就是从2D到3D的转化。

别简单看一张纸,很多复杂的节日卡片,其实就是用纸来做成的3D效果。

今年母亲节的时候,暖暖送了我一个她们幼儿园里做的节日卡片,虽她有这个年龄做手工的稚嫩感,但我真的超级喜欢。

折叠起来就是正常的一个卡片,打开之后就会有立体的花朵和层次结构。

对于孩子来讲,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锻炼他们空间立体思维,以及从二维到三维空间的设计、想象和转化的过程。

先拿出一张A4纸,对折一次,想好成品希望展示的样子,在对折的边,用剪刀剪出相应长度的口子。

打开剪好的纸,将刚才剪成细条的部分往里推,并压平。

再次打开的时候,一张二维平面的白纸,就展现出了丰富多彩的空间结构造型。

我的手工能力一般,所以也只是借机会给暖暖展示一下一张平面的白纸,怎么样能够快速的通过几条口子,迅速转换为立体的造型。

真正的纸的立体空间转化艺术,甚至是能出神入化的。

对孩子来说,如何将平面转变成立体,就在于对纸张的反折,形成立体空间。而数学的思维,其中就包含空间、几何、立体结构。

玩好了这些游戏,还怕未来孩子学不好几何?

04 平面、立体的相互转换

之前给大家推荐过周爷爷的“摩比爱数学“,这是暖暖非常喜欢,并且幼儿园一直在用的数学启蒙教材之一。

里面有一课,就是让孩子利用空间想象力,来完成立方体的构建和拆解。

举个例子,每个正方体都有六个面,如果我们把正方体展开成为平面,会有哪些结构方式呢?

教材里有讲,暖暖也知道了,会有1-4-1,2-3-1,2-2-2,3-3等几种方式。沿着不同的边,正方体可以拆解中好几种不同的平面形式。

那我们也可以利用折纸,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来学会从平面到立体的转变。只有展开之后的小方块,是上面的几种排列方式,折叠起来才能组成正方体。

(通过空间想象,选出折叠起来能组成正方体的图形)

(最后,我们每个人都折了一堆正方体)

简单的一个折纸游戏,对于开发孩子的动手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都有非常重要的提升意义。我们这代人都是初中开始接触平面几何,高中才有立体几何的分科学习,全是数学整个学科中很抽象的分支了。

暖暖之前的国际幼儿园,就特别喜欢让孩子们玩折纸。不仅玩,还将折纸和欧美盛行的STEAM课程结合起来。

我是个文科生,数学从小就不够好,所以我在暖暖很小的时候,就特别注意她在数学思维方面的培养。

我在开篇已经说了,这里想再次强调:数学不是单纯的计算,而是一种思维,包括逻辑思维、空间想象、分类归纳、统计等等,都是数学的范畴。千万不要过于看重计算,忽略了其他方面的能力培养。计算终究可以依靠计算器就能简单的解决,但如果数学思维没有建立起来,未来做很多事情,都不会特别轻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