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你老了,走不动了,才明白这3个真相

 布衣粗食68 2021-07-29

01

最美不过夕阳红。

退休了,老两口一起散散步,看看风景,逢年过节和儿女们聚一聚。

残酷的现实,却让人怀疑人生。

当你走不动了,才知道岁月不饶人,烦恼接踵而至。

02

外婆九十大寿的时候,晚辈们在微信群里,约好了一起聚会,不管有多难,都要到场,不能只给红包了事。

寿宴在村里的堂屋里举行,大人们忙着做饭,孩子们在门口闹腾。场面好不热闹,外婆笑了,格外的甜。

宴席开始的时候,小舅舅提议,大家起立,给母亲敬一杯酒。

外婆拄着拐,站起来说,这杯酒,还是先敬“作古的人”吧。

忽然,所有人都不说话了。早在十年前,外公过世了,紧接着是外婆的两个儿子,先走一步。白发人送黑发人,让外婆一夜白头。

古人说:“人高寿,必多辱。”

有着九十岁高龄的外婆,这些年经历的苦难,不是三五句话可以说清楚的。

自从外公过世后,外婆一个人独居在一间木板房里,做饭、洗衣、砍柴、种菜,这些粗糙的农活,每天都要去做。

人啊,只要还活着,就得干活——这是农村老人最真实的一面。要知道,并不是,所有人老人,都有退休金。

这些年,农村的年轻人少了,留守的老人也少了。因此,外婆的身影,显得格外孤独。

03

有一次过小年,母亲到农贸市场买了很多东西,让我开车送给外婆。

我围着外婆居住的小木屋,喊了老半天,也没有人回应。我拨通了外婆的老年手机,铃声从小木屋里传来——显然,外婆外出的时候,没有带手机的习惯。

忽然,我看到一大捆茅草,慢慢靠近。

外婆拱起脊背,把自己淹没在茅草中,往家门口移动。我跑过去,本想做点什么,却在那一刻,忍不住哭了。

人老了,拖着虚弱的身体,还要照顾好自己。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幸运的是,晚年的外婆,只是犯糊涂,并没有什么大病。

我的小舅舅,在村后种了三亩果树,每个月都会从城里回来一次,除草、杀虫或者摘果。顺便,也能看看外婆家缺什么,下次便能从城里捎回来。

三年前,外婆摔了一跤,从此身体每况愈下。不是坐在轮椅上,就是躺在床上。生活,只能用“苟延残喘”来形容。

04

人老了,走不动了,真相可能比想象中更残忍。

我们常说“老当益壮、老有所为”,那是在身体健康的情况下才有的景象。真的走不动了,一切优美的词语,都无法掩盖人生的痛苦。

第一,家里最孝顺的子女,往往是父母眼里“最没用”的人。

农村有句很现实的话:儿女出国工作等于“白养了”;儿女有出息等于“为别人养”;没有出息的儿女,才会留在父母身边。

儿女读书越厉害,赚钱越多,飞得越远。与此同时,这样的儿女,父母越疼爱,家里来客人的时候,说得津津有味,以此为荣。父母还把钱财,多数给了他们。

可是,远走高飞的儿女,孝顺父母只是“给钱”,没有多少时间陪伴。父母走不动了,端屎端尿的任务,他们也不会承担。

读书成绩很差,赚钱能力也不强的儿女,不能走远,要么就在本村,一直勤勤恳恳种地种菜。虽然,他们不受父母宠爱,却因为“远亲不如近邻”的规则,还是会给父母做家务,平日里,父母生病了,也会想办法。

我的小舅舅,是几个兄弟姐妹中,混得最差的一个。他能够进城居住,都是儿女们的安排。要不然,一辈子都在农村。

为了谋生,小舅舅开垦了果园,因此他变成了和外婆最亲近的人。管理果园的日子,也会顺便照顾外婆。

第二,儿女们不团结,多半是因为“家庭财产”的分配问题。

在外婆走不动之后,我的几个舅舅、舅妈,还有阿姨和母亲,闹得不可开交。到底谁要多管一管外婆?都在推卸责任。

阿姨说,她是女儿,二十一岁就离开了娘家,也没有分房子,凭什么要多管?

四舅舅说,他虽然分到了房子,但只有一间土砖屋,这算什么?

几个舅妈也闹开了,把几十年前的“往事”都翻出来了。读书花了多少钱,外婆私底下给了谁一万块钱,外公把家里的手镯送给了那个孙子......都变成了争吵的导火索。

作为父母,无法“两碗水端平”。可惜,儿女们不能理解。

第三,人老了,谁都无法躲过“孤独”。

外婆走不动之后,家里的电视机,一直开着,声音很大。不管谁进屋了,都是爱理不理的样子,偶尔说一句——嗯,谁呀。

对于老人来说,在人生暮年,需要找人聊聊天,把内心的酸楚说出来。可是,年轻人根本就不会听,也一直很忙。

我们常说,要享受孤独。可是,孤独包围了生命的时候,就变成了枷锁,令人窒息,无法享受。

古时候,庄子能够坦然面对生死,临时的时候,也能谈笑风生。

大部分的人,都不是“庄子”。只能哭哭啼啼地来到人世上,孤孤单单地离开人世。

05

结束语。

当父母很老了,需要照顾了,我们不能埋怨,不能翻旧账。

“都是父母养大的孩子,都是流着同样的血”,兄弟姐妹要闹,也要忍一忍,别让父母寒心。

一方面要大方一些,别每天惦记着父母的财产,要想办法创业致富,父母留下来的东西,不能保证你一辈子都过得幸福。

另一方面,要尽量陪伴父母,有条件的话,把父母接到城里居住,家里多一两双筷子,也要不了几个钱。父母不愿意和你居住,那就隔三差五打个电话,周末去父母家看看,吃顿饭,力所能及地做点什么。

百善孝为先,传承好家风,是做人的应有之义。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