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考研二战统计学学硕复习Blog政治篇第二天

 陆老丝儿 2021-07-29

Q群搜588320510加入考研交流群

获取考研新鲜资讯和复习资料

考研状态:二战

考研专业:027000统计学

初试科目:101思想政治 201数学一 301英语一 861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一战的话我报考的是对外经贸大学的应用统计专业,二战的话我是打算考统计学学硕,其实院校我还没有完全确定,还是想十月份网上报名的时候看一下自己的复习情况怎么样,然后再决定。

政治


一战分数:66

14:00-17:30 政治《精讲精练》

19:00-20:30 政治《1000题》对应习题

复习时长约5h

现阶段复习参考书:《肖秀荣考研政治知识点精讲精练》《肖秀荣考研政治1000题》

第三章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实践在很多时候都是“根本”,任何和人与社会有关的,都离不开实践,实践是社会生活中最关键的一环,也是人改造世界的手段。

重点:

“人能够通过实践创造出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事物”是正确观点,可以和人能够创造出联系的作用条件使得联系为人的利益服务共同记忆。

旧唯物主义有且只有两个缺陷,一是脱离实践,二是脱离辩证,无实践无辩证的观点认为意识对客观的反映是死板的,否认了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虽然是唯物,但“过度唯物”,甚至把人也看作“死物”,正是旧唯物主义。

真理是永远不可能被完全认识的,当中根源在于人的认识能力是绝对有限的,人不是神,不能够做到全知,因此就不可能真正把握真理,也就是真理是相对的;同时随着人类世界发展,一代代人不断追寻真理,在坚持可知论的前提下(认为世界上只有未知,而没有不可知),也就是认为世界是可知的,那么同样真理也是可知的,也就是真理的绝对性。

可以看作数学中的极限,极限(真理)是可以求得的,但函数只能够不断趋近,却永远无法取得极限值。

价值是客体潜在的,只有在主体需要时价值才有意义,但不能说价值是因为主体需要才有的,主题只是发掘了价值,价值是一直客观存在的,非客观的是“价值评价”,也就是主体对于客体的主观评价,完全由主体认为客体对自己有多少价值而产生的评价(相对应的是知识性认识,完全排除主体意愿,只为认识客观事物),这不影响价值的客观性。

可以推出价值是以主体为中心,想要形成一对价值关系(主体与客体之间),需要主体去创造这种关系(是关系而非价值)。

关于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尺度即度、衡量和制约,两种尺度从不同方面制约着实践。

必然是自由的根据和限度(考点)。

(1000题单选题27题错误2;多选33题错误10)

以上是个人在复习过程中对知识点的总结和整理。

里面一些东西为了方便自己理解和记忆,是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的,不能作为直接背诵的内容,这边主要是为了给大家做个参考,尤其是第一次考研不太了解的萌新,并看下有没有一起的备战的研友,愿一起圆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