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过半生,突然懂了

 医路守候 2021-07-29

文字 | 一木 ·  声音 | 三三 

中年,是个尴尬的年龄,上有老,下有小,周围全是依靠你的人,却没有你能依靠的人。

中年,是个孤独的年龄,没人懂,没人陪,风里来雨里去,忙忙碌碌,一刻也不敢停。

中年,是个不安的年龄,爱易失,人分离,生活的重担全在肩上,咬牙也必须前行。

人到中年,有太多身不由己;人到中年,有太多无可奈何;人到中年,有太多左右为难。

但人生不止中年,人到中年,半辈子过去了,拼搏的同时要学会4点3忘,让中年不再难。

 -01-

健康一点

生命无常,朝夕则变。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透支你的健康。

人到中年,健康比面子重要。小酌怡情,大酌伤身,再好的酒局也不值得你往死里的喝。

工作努力,不要拼命,再多的报酬也挽回不了流逝的生命。

情绪稳定,少发脾气,再糟糕的情况也不要伤害最亲的人。

你的健康,不仅仅属于你自己,它也属于关心你,爱护你的人,你是家庭的顶梁柱,不能轻易倒下。

人活一世,草木一春秋,没有重来的机会。

学会生活,保持快乐,看淡得失,追寻自我。

叔本华说过:“人类所能犯的最大错误,就是拿健康来换取其他身外之物。” 

好好活,才是人生最大的意义。

-02-

糊涂一点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曾国藩给他的好友胡林翼的信中写道:

“唯忘机可以消众机,唯懵懂可以祛不祥。”

与亲友相处,糊涂一点,友谊地久天长;

与爱人相处,糊涂一点,家庭和谐美满;

钱权利益上,糊涂一点,隐患消弭无形;

人情往来上,糊涂一点,心中无牵无挂;

被人坑蒙时,糊涂一点,凡是得过且过;

被人讥讽时,糊涂一点,破事随风且去。

为人处世,不可太精明,不可事事刨根问底。

大事明白,小事糊涂,则人生快意。

老话常说难得糊涂,有时候糊涂一点,挺好。

图片

 -03-

潇洒一点

许多人总是想,这辈子要是能活得潇洒点,该有多好。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潇洒不负生活?

作家刘墉曾说:“世间无法,法在我心;不负我心,不负此生。”

潇洒是一种心态,潇洒也是一种境界。

身处浊世,能不惧人言,我行我素,是一种潇洒。

久在樊笼,能遵从本心,自由自在,是一种潇洒。

深陷囹圄,能不畏险阻,坚守理想,是一种潇洒。

人生路上,难免挫折,难免受伤。

有人为情所困,有人一生劳顿,有人郁郁不得志,有人浑浑噩噩。

潇洒其实不难,多一点理解,少一点执念,多一点克制,少一点物欲,复杂少一点,简单多一点,人生何处不潇洒?

-04-

快乐一点

《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这是学习的快乐和朋友自远方而来的快乐。

《庄子·至乐》:“果有乐无有哉?吾以无为诚乐矣,又俗之所大苦也。故曰: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这句是说不贪图世俗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那么快乐是什么呢?

快乐是老友相聚粗茶淡饭的相谈甚欢,快乐是爱人相伴,儿女绕膝,父母健在的阖家欢乐,快乐其实也是内心的一点宁静与满足。

对父母,陪伴多一点,离散少一点;

对儿女,包容多一点,严肃少一点;

对伴侣,爱意多一点,责备少一点;

对老友,宽容多一点,牢骚少一点;

对自己,满意多一点,失意少一点。

图片

-05-

忘掉年龄

有句话说,小时候真傻,居然盼着长大。

现在看这句话,唯有无限感慨。

小时候,无忧无虑,叽叽喳喳;长大后,烦恼不断,沉默寡言。

不敢停下,不敢回头,怕回忆起年少时的欢乐,也怕接受不了当下的困苦,更怕一日胜过一日的老去。

有人说岁月的美,恰好在于流逝,太阳转眼起落,一天流逝,春夏秋冬转眼流转,一年流逝,人这半生,一晃就过去了。

时光虽然老了容颜,沧桑了灵魂,成熟了心智,但只要心还年轻,就会觉得年龄只是一串数字,岁月就不会老去。

心不老,年龄就不是问题。

忘记年龄,活出最灿烂的自己。

不要让自己的年龄成为自己变老的理由,该吃吃,该喝喝,烦恼别往心里搁。

往事不可追,始终保持一颗“不老心”

-06-

忘掉名利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人生,少不了追名逐利的过程。

名利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

卡莱尔曾说:“世界荣誉的桂冠,都是用荆棘编织而成的。”

掌声、鲜花、荣誉的名利背后,也有常人看不见的残酷、苦难。

有些人在名利场沉沦,最终晚节不保;有些人拥有了无数名利,却毫不犹豫奉献而出。

这世间,多少人,为了名利奔波,得到的同时,却又不断地失去。

一个真正成熟的人,不应该为名利所累,困在名利的缰绳之中。

而是懂得取舍,知晓进退,忘掉名利,在简单平凡的生活中获得最大的幸福。

图片

-07-

忘掉怨恨

情绪有五毒,怨、恨、恼、怒、烦。其中,怨恨危害最大。

《说文解字》中说:“怨,恚也。从心夗声。”

当心有不满,所愿未得,所欲未遂后,容易滋生不满、失望等情绪,长此以往,积怨已久,更是会心生恨意。

忘记怨恨是不要自我受限,囚于一地,沉浸在怨恨的心态之中,而是要走出来。

《论语·宪问》中有一段对话: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

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自己不要总是沉浸在怨恨情绪之中,对待他人,可以参照孔夫子所言,用正直报答怨,用恩惠报答德。

来源:哲学人生网(ID:zxrsnet)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