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赢,也是常态

 小赵作文 2021-07-29
这几天,各奥运竞赛项目如火如荼,冠军落谁家,大家都很关心。无论是运动员团队还是普通的吃瓜群众。

吃瓜群众,隔着屏幕,捏手跺脚,恨不得亲自上场帮忙拼杀一番。当看到运动员失利之后,各种高要求评论蜂拥而至。乒乓球混双失利后,刘国梁接受采访说:

“乒乓球越赢大家期望就越大,给运动员压力就越大,是时候该调整'唯金牌论’这种心态,也求求大家给运动员稍微松松绑,我真的很心疼我的运动员。”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即删)

是的,我们习惯了以“赢”来论英雄。“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思想一直在我们的骨子里,我们必须要时时加以提防。因为,我们常常把这种思想贯穿在孩子教育的每一个环节,所谓内卷也和这种心态有着密切的联系。

我们在看一些状元访谈的时候,状元们往往会谈到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说在学习之余,还会主动去做什么事情。

状元毕竟是少数,但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是状元的却是绝大多数。所以,我们会看到最累的学生是哪些?就是成绩处于中游的那些孩子。

这句话说出来,可能有人不同意说:“成绩在前面的孩子也很累。”这些孩子累了之后,往往结果显现很明显,可是对于处于中游孩子们,累了之后,也许效果并不是大人们所想象是那种状态。

这些孩子除了接受身体的类,还要接受父母带来的强大压力。你还可以再进一点的!你不好好学,上不了好大学,差距就出来了哦!

每个人都想赢,每个人都想做人上人,我们的字典里,就没有做普通人这一说。现实的残酷恰恰就在这里:大部分人都只是普通人,都只能干着一份不好不坏的工作,有一份不好不坏的工资,过着普普通通的日子。

真的必须要赢吗?赢了固然很好,树立赢的目标是推动进步的动力,但是也要能够接受不是什么时候都能赢。

对己如此,对人更应该如此。遇到过这样一个情景:一个人努力提高分数,一群人努力提高分数线。对此,你的想法是什么?

我觉得之所以能够说出这样的话,有这样的现象存在,就是一种“赢者为大”思想在主导。有人说,这就是社会现实,你能改变吗?

我知道,我不能改变这个社会现实,社会的进步也需要在比较中选优。但是,作为个体来说,我会避免把努力和分数混为一谈。分数只是努力之后的一个表征,可以通过分数来观察是否努力。努力是一种处事的态度,要想成就最后的结果,其实相关的因素还有很多。正所谓,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只看赢,忽略了自己的努力,除了让自己深陷痛苦,没有一点好处。如果,以此要求别人,那就更不应该了。没得底线的责难,映照的往往就是自己的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