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文学是我们的星星和月亮

 书韵闲话 2021-07-30
——“老高私塾”作文教学手记

72日开始,到717日结束,老高私塾十九期小学班落下帷幕。17日上午上完课,下午我便急急赶回苏州,亲切会见家人特别是两个小外孙女。在女儿家晚饭后话别,才三岁的小宝,咿咿呀呀说:外公你明天不来看我,我会不高兴的哟!哈——神来之笔!一家人抚掌大笑。我倒真有点舍不得离开了,真有点愧疚和失落了。

夫人又趁机劝说我,主题一以贯之:退休了,看什么书,教什么书,回苏州天天和宝宝在一起玩玩多好!

就像抽烟的有烟瘾,喝酒的有酒瘾,我有书瘾。离开了书籍,离开了文学,我会觉得十分难过,而且是暗无天日的难过。明天我就要返回张家港,我要和更多的小朋友一起玩文学。我急着赶回,因为最后一次作文——各位同学为自己作文集写的前言,我急着拜读。

潘宣汝啊,你真是天才。你把自己的作文集命名叫《高作文峰》,高和潘是我们俩的姓,谐音。如此书名,和我小外孙女的话一样,也是神来之笔。

她的文字也很美妙。“记得一次课上,王翌铭同学耍酷,斜戴着一顶鸭舌帽。高老师见了,调侃道:'王翌铭同学,帽子戴得歪,老婆找得快。全班哄堂大笑……如果下学期还有时间,我一定还要和高老师,哦,不,还要同学们一起,'’'作文峰!”

侯嘉宸同学用美丽的书法体写道:15次课像风一样,吹过就没了。回想以前一次次的学习阅读,真的让我受益匪浅。对比一下,学校里的课真是小儿科,在这里读书,书精彩、有内涵。读出来的是活力、生机,是满脑子的想象力……”

余汶泽夸奖我:我慢慢发现,跟高老师读书其实是一种享受,不像在学校里上课这么闷……老高私塾带给了我一种不一样的时光,我期待着下一期的课。


陈欣璐说:提示语、语气词、过渡句……明明是相同的学问,在高老师这里却很好吸收。亲和,真是门高深的学问。

我每天上课时都领着孩子们诵读:爱文学,爱写作,爱生活,其实,对我而言,还应加上一句:爱孩子!

是孩子们成全了我读书的快乐。自我感觉中,我最重要的工作,第一位的事情,是为他们选择好书,是为他们精心烹制一道道美味可口的文学大餐。

还记得我们一起读过的袖珍童话《星星月亮不见了》吗?

因为好奇和贪玩,有一天,星星和月亮结伴来到了地上,于是天上人间漆黑一片,弄得小熊和小兔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我以为,对我们的成长,我们的生活和人生,文学便是那星星和月亮,没有了文学,我们都会成为小熊和小兔,都会找不到回家的路。

《时代广场的蟋蟀》、《夏洛的网》、《城南旧事》、《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红鞋子》、《红线的心愿》、《理不完的头发》、《偷狐狸皮的孩子》、《吃垃圾的小怪物》,都是经典中的经典,都是特别适合孩子口味,贴近心灵的精美文字。我和孩子们说过,高老师为大家选择的好作品,和你们的语文课本比,不知要好了几十倍呢!听此,你们都会心地笑了。


你们在学校的语文课堂上,经常会笑吗?你们喜欢语文课本吗?

学校的语文教学研究,都和数理化一样,聚焦点和兴奋点都在怎么教三个字上,普天之下,莫不如此!其实,语文教学研究的第一要点是教什么。欧美国家,母语教学一般都没有统一教材,都是语文教师自己选编的。我的课堂为什么能让孩子们高兴、开心,能让孩子们依恋,关键的一点便是,教材都是我亲自选择编辑的。如果要问我,选编教材需化多少时间?我一点不夸张地告诉大家:四十年。四十年来,我一直在阅读好书,也就是一直在为选编教材做准备。这从我读大学时算起,还不包括我读大学前文学阅读的铺垫和积累。


当然,孩子们也要理解学校的语文老师,他们没有选择教材的自主权。

还有,学校的语文课堂,一般都是语文老师的一言堂。讲、讲、讲,声情并茂地讲,手舞足蹈地讲,颠三倒四地讲,啰里啰嗦地讲;老师总是唾沫溅飞,学生往往昏昏欲睡。我一直以为,这样的语文教学是真真切切地叫人在岸上学游泳。而我呢,是把大家领入水中或投到河里学游泳。这水,这河,便是那精美的文字和经典的作品。一字不落的精读、品读。原汁原味地鉴赏性素读。抓住关键,叫停,点拨,点到为止。如此大量的中训练和感悟,慢慢地,慢慢地,有感觉了,有领悟了,语感好了,语言能力随之提高了,读写的关系就是如此唇齿相依,如此树根和树叶般相生共荣。为什么学生喜欢老高私塾,为什么课堂上往往有会意的微笑,为什么孩子们的读写能力会突飞猛进,答案都在这里。

我急着从苏州赶回张家港,因为人生60余年,从教近40载,我也是近年才悟出了刚才说的道理;也是因为办了老高私塾,有了这些亲爱的小朋友,我才有机会和大家一起玩自己痴爱的母语和文学。

两位外孙女,大的6岁,小的3岁,我也一直在为她们备课。我要把生活中永远不落的星星和月亮带给她们,带给更多的小熊小兔们!
(2017年7月18日写于“老高私塾”)

作者简介:高万祥,汉族,苏州大学中文系毕业,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曾获全国优秀教师、《中国教育报》首届“全国十大读书人物”、苏州市首届名校长等称号。著有《语文的诗意》、《在日记中成长》、《相约星期一》、《我的教育苦旅》等作品。现退休家居,和孩子读书写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