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儿抽动症治验

 循天园 2021-07-30

       我们在广儿看了两年,中西医专家看遍没效更严重,一德省中院两个女专科中医主任,也没效。后来在盐步医院看好了,陈利平(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盐步医院,陈利平主任)。

       2015年发现自己的小孩有了抽动症,到后来发展到抽搐痉挛,心都碎了。后来一位中医师用参苓白术散调理,五个月了,目前基本痊愈。本方剂适用于脾虚引起的抽动症,主方参苓白术散另加钩藤、疆蚕、地龙、蝉蜕、首乌藤、白芍(党参15G,云苓10,白术10,薏米15,甘草5,制陈皮5,泡地龙10,姜疆蚕10,钩藤10,白芍20,姜水半夏10,首乌藤20,蝉蜕5)。由于多位家长问药方,今公开,但中医要辩证医治,不建议照搬药方。 以前被西医误导了两年,吃了两年西药面黄肌瘦还一直加重,最后用这个药方治好了。 中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是很神奇的。只要抓住问题的根源下药会有效果的,肝旺脾虚,先补脾土,土旺生金再反抑肝木,这样就平衡了。这是扶弱制强的典型医案,没有问题。

       以前用泻肝火的药越吃越抽,所幸后来这个医生以补脾为主取得显著效果。

       其实对于抽动比较厉害的,白芍和甘草的量可以慢慢试着加,反而息风的姜蚕钩藤、地龙、蝉蜕可以少下或不下。地龙的味道不好,孩子不愿意喝。白芍建议最大用量不超过50克,甘草不超过30克,甚至就只用白芍甘草两味(这两味可以独立成芍药甘草汤)。大部分抽动症都是肝旺脾虚,芍药甘草汤就是很对症的一剂中药。力专对症见效最快。

       饮食清淡,没让你出家。少吃点肉,不饱腹入睡。

       关于抽动症找中医师的几点建议

       1、先自学中医知识(建议收听罗大伦的免费中医育儿说),从孩子的舌质、舌苔,汗的多寡,大小二便的颜色、气味。发病的时间等给医者提供足够的准确判断信息则更能对症施治。

       2、对于上了年纪的中医师,尽量别跟他们说你的孩子是抽动症,因为抽动秽语综合症属于近代才提出来的中医名词,古籍未载此病名,提出此名反而让医生乱了分寸无法按实际情况施治。

       3、抽动症成因复杂,别找什么特效药方,但是也并非难治之症。大概有脾虚食积型、惊吓高热型、痰风淤阻等类病因。家长自学中医知识往往更能为医生提供正确施治方向。

       4、中医用药有“十八反十九畏”禁忌,药也有寒热阴阳之分。所以千万不能同时服用不同医生开具的药方或食疗方,不知配伍成份的方剂更是大忌。

       5、根据我身边亲友的经历和部分网友的反馈,中医对症确实能治好抽动症,各位家长应该相信中医而不被广告所迷惑,贻误最佳时机。

       关于抽动症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

       1、必须明白抽动症发病原因是喂养不当为主,小部分惊吓或发烧(古文称高热)没有得到恰当处理留下的病根。脾虚的孩子往往脾气差胆小身体抵抗力弱。所以调理脾胃是治疗的关键,其重要性比吃药更甚。

       2、部分抽动症的孩子舌头形状尖细,属肝气不舒,父母应该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欠妥当,期望过高报太多的课外班或者让他们学习成绩必须名列前茅。或者家人的关系差经常在孩子面前争吵。给孩子足够的玩乐时间是这类孩子治疗的关键。

       3、改变饮食习惯:多数抽动症孩子发病是从食积开始的,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舌苔是否厚腻,一旦厚腻及时消积。不要让长期食积变成内热耗损阴津。严格控制晚饭饭量不宜过饱,更不宜太晚吃夜宵,杜绝饱腹入睡。

       4、煎炸辛辣(包括孜然等厚味调料)或烘焙食品(包括饼干、面包、薯条)尽量不吃。

       5、多做健脾消积的汤水(山药 云苓 薏米 茨实 莲子等)。

       6、学会捏积(脊),网上有相关视频,简单易学。

       7、自学中医,既然抽动症是“”吃出来“”的病,那么自学中医,用食疗的方法能去其病根,且食疗的药物孩子不抗拒。

       8、不要随便加抽动症群,贴吧龙蛇混杂,都是抽动症家长,大家七嘴八舌都在传播焦虑和悲观情绪,更有甚者部分家长因为自己没有找到恰当的治疗方法以至于宣扬抽动症无法治愈,让家长心乱不利于治疗。

       “父母才是最好的医生”送给所有迷茫的抽动症患儿家长。

       抽动症诱因初探—— 1.食积,2.惊吓

       老祖宗的经验是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

       尽早定惊稳魂,然后坚持纯中药治疗,西药扯蛋。自己找道士神婆之类的人做点迷信的方法,做完以后比较容易用中药治好。中医师难找,要自己想办法,食疗可以试一下牛尾汤(加云苓薏米扁豆陈皮山药)。

       惊吓的得病孩子很多都睡不安稳,再乖的孩子也不愿吃药或吃了吐出来,这个时候真的不妨试试那些老祖宗的迷信办法,我以前也是不信但也要试试看。反正没副作用。

       我祖传对惊吓还有用山桅子和桃仁打成粉敷手腕脉门的,敷药的地方会变成蓝色,过两三天部分颜色退色会显出图案来,狗吓显狗,人吓显人,真的很神奇。桅子每次一粒,桃仁男二女三。山桅子和桃仁打成粉,用新鲜热饭捣碎后按男左女右睡前敷于手腕脉门处(手掌正面下面有三条横纹处)。第二天早上拆了洗干净,两天后会显形是什么吓着了。比较神奇,反正没有副作用建议你试试。显示出来以后病如果慢慢好了就不用管了,这个方法是辅助疗法,还要吃药的,但是吃药会见效快很多,找中医时要说明有惊吓症状,中医师会有药方定惊。当然烧点纸钱百解求个心安更好。

       找本通胜对照刚发病那天的天干地支用通胜里的方法烧点纸钱,如果没有会画符的帮忙去纸衣店有“”百解“”卖(囊括了全部日子的了)。再补充一句,百解衣纸在家附近的十字路口烧就行了,烧香烛但不拜不能回头。

       中医是正路,我们主张中医并不是要推荐哪个医生,我一直建议就近找经验丰富的医生。大部分康复的案例都是从调理脾胃入手。比如参苓白术散、芍药甘草汤、八珍糕,这些单方或复方百度就找到配方。不要让西医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心理调节也很重要但不应作为唯一手段。

       芍药甘草汤+参苓白术散+捏积,对于脾虚抽动症确实有效,但是要有耐心,中药副作用小相对西药安全多了,那么多家长愿意到各大医院被西医西药折腾为什么就不愿意相信中医。我不一一回复了,信就试吧。

       以前以为中医给我小孩开的药方重点在参苓白术散,这段时间听了罗大伦博士的讲课,再查了芍药甘草汤,才发现,芍药甘草汤才是主药。

       芍药甘草汤如果没办法分清阴阳虚实,可以用白芍30克 炙甘草20克 山药30克,只三味药也比其它药物疗效好。这三味中药药性平和,比那些仪器、营养素之类要靠谱得多,见效没阴阳虚实判断准确的快。

       中医对症的话三五味中药就能解决问题,比如白芍20~30克灸甘草12~20克山药15~20克加生地9~15克,四味药量大点,对于脾阴虚的孩子效果绝对强于西药的硫必利之类。但是用药前应自学点中医知识,这样对于用药的把握更精准。

       如果孩子食积较严重(舌苔厚腻)还要加6~12克鸡内金消积,也可以用小儿健胃消食片消积。

       芍药甘草汤最好再加入山药(垆土山药最好),舌苔厚腻要同时消积(鸡内金、山楂、麦芽、神曲),当消积后脾胃的阴阳会显现(舌质红且有痧点尖剌为阴虚有热),阴虚有热在消积后开始加入生地沙参麦冬,内热严重时再加羚羊角丝。这样调理好几位家长反映连续用药一个月左右症状大大减轻甚至消失。当然饮食习惯的改变比吃药更重要。舌苔消得差不多时可仅留鸡内金取消神曲山楂麦芽。

       最可怕的是,有些孩子长期吃西药,严重伤害身体正气,更甚者大气下陷,这种孩子最难调理也最易复发。

       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抽动症治疗是个包含饮食习惯调整、膳食结构调整、家庭关系调整、后期善后预防的综合调理过程,光靠医生或朋友不足以完全治愈,所以我一直强调父母才是最好的医生。

       小孩的身体正在发育过程中,脾胃和肾相对处于虚弱状态,而肝多数处于阳亢状态,很多小孩一出年就有黄疸,这是肝热的表症。如果重用清热凉肝的中药,脾胃受伤而变得更虚弱,抽动往会加剧。西药众所周知伤身体,药进胃里当然首当其冲受到伤害。所以对于肝旺脾虚(或者叫土松木动说得是同一回事)如先补脾胃,再适当平肝,往往收效比寒凉中药疗效好。五行理论认为木克土,土生金,金克木,土弱不敌旺木,那就先加守城池(补脾胃),土旺才有力生金(肺),用金去抵抗木,所以补脾应该辅以化痰(土弱不能生金,木旺生火克伤肺金,部分患儿表现为不自主口发怪声)。

       归脾丸不适合所有的抽动症孩子

       中医需分清阴阳,归脾丸重在补虚,但是有些孩子是因为食积并化火,用归脾丸有可能助火蒸干阴津导致抽动加剧。归脾丸处方:党参8g 白术(炒)16g 炙黄芪8g 炙甘草4g 茯苓16g 远志(制)16g 酸枣仁(炒)8g 龙眼肉16g 当归16g 木香4g 大枣(去核)4g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