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文章有点特殊,我会在今天的文章里集中几部分向大家汇报一下最近的发现。因为都是一些小的发现,无法长文展开叙述,所以我就把它们放在一起整理汇报。 第一部分: 我拆了一瓶养了将近四个月(从3月5号养到7月26号)的白发藓,给大家看看它的一些生长状况。
第二部分:我觉得我可以向大家交一份比较满意的答卷了,我成功设计出一款可以养好大部分苔藓的生态瓶(历史消息页面搜索“我来教大家制作一款简单实用的苔藓生态瓶”一文,里面有该瓶子的详细设计过程)。 先说它的缺点,该生态瓶和里面的养苔陶盘是相配套的,缺一不可,这款生态瓶只能让大家养好一小块苔藓,无法满足大家的造景需求。所以其实这个生态瓶并不算很成功,但它的的确确做到了让室内养苔变得容易很多。我找来大家常养的苔藓做过测试,都是历时好几个月的养护,充分证明常养的苔藓基本没问题,都能养好。 此外,该生态瓶的尺寸包括孔径尺寸我做过许多次的调整适配,目前调整到我比较满意的理想状态,可以满足大部分苔藓生长需求,同时又不会导致苔藓过分徒长。如果变更瓶身直径,高度,以及开孔孔径和数量,将会影响到养护效果,根据我的经验,有这样一个规律,如果瓶身选用瘦高型,在不变动孔径的前提条件下,瓶内湿度将会升高,大部分苔藓会徒长。如果改变孔径大小,那么孔径大小和湿度高低存在一一对应关系。 除了以上所说的,陶盘也有它独特的作用,我在找到陶盘之前,尝试过直接放基质,赤玉土和水苔都有尝试过。直接放基质的后果就是徒长,一方面基质会堵住底部的透气孔,使底部的透气孔形同虚设,另一方面陶盘蒸发面积大,能迅速带走基质多余的水分,陶盘还发凉,能在气温较低的清晨凝结水汽在其周围,有效促进苔藓生长。
第三部分: 万年藓养护也有几年时间了,终于摸索到了一个比较好的养护方法。 简单总结四个字,那就是“盖头露腿”。万年藓上部分要闷养,给它密封,保证高湿度,下半部分(根部)要透气。给大家看看我的万年是怎么养的。
第四部分:今年夏天发霉问题缓解了很多,但是藻类问题又出现了。 说到这里还得说说我的生态瓶养护方案,我现在养苔藓都用自己设计的生态瓶。发现今年霉菌问题明显缓减。至于藻类问题,和大家交流发现,应该是光线太强的缘故,我虽然在阴面阳台养,到现在是夏天,光照明显增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