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乳腺癌的介入治疗

 莫言今日无知己 2021-07-30

流行病学资料

据最新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调查的最新数据显示,乳腺癌在全球女性癌症中的发病率为24.2%,位居女性癌症的首位,其中52.9%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在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每年有30余万女性被诊断出乳腺癌。

在东部沿海地区及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乳腺癌发病率上升尤其明显。从发病年龄来看,我国乳腺癌发病率从20岁以后开始逐渐上升,45岁~50岁达到高峰。随着新的治疗策略和方法的普及,全球乳腺癌的死亡率逐步下降。然而,在广大农村地区,乳腺癌的死亡率下降趋势并不显著。

病 因

乳腺癌的病因尚不清楚,到目前为止科学家还未找到乳腺癌的确切致癌原因。

乳腺是多种内分泌激素的靶器官,其中雌酮及雌二醇与乳腺癌的发病有直接关系。月经初潮年龄早(<12岁)、绝经年龄晚(>55岁)、不孕及初次生育年龄晚(>30岁)、哺乳时间短、停经后进行雌激素替代疗法等,均可增加或延长体内雌激素的暴露,与乳腺癌发病密切相关。此外,遗传因素也是乳腺癌发病的高危因素。一级亲属(如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中有乳腺癌病史者,发病风险是普通人群的2倍~3倍。一些基因突变也会增加乳腺癌的患病风险。另外,某些物理因素,如儿童时期接受胸部放射线治疗,也是乳腺癌的致病因素。另外,营养过剩、肥胖、高脂饮食、过度饮酒等会增加乳腺癌的发病率。

症 状

一、早期症状

早期乳腺癌的症状多不明显,常以乳房肿块、乳房皮肤异常、乳头溢液、乳头或乳晕异常等局部症状为主,由于表现不明显,非常容易被忽视。

1、乳房肿块是乳腺癌早期最常见的症状。大多数乳腺癌为无痛性肿块,少数病例伴有不同程度的隐痛或刺痛。

2、乳房皮肤异常:“酒窝征”“橘皮征”“皮肤卫星结节”等。

3、乳头、乳晕异常。

4、乳头溢液。

5、腋窝淋巴结肿大。

二、晚期伴随症状

乳腺癌患者中晚期会出现恶病质的表现,可伴有食欲不振、厌食、消瘦、乏力、贫血及发热等症状。部分患者可因转移出现转移灶的症状,以肺、胸膜、骨、肝、脑为主。

检 查

体格检查:用于乳腺癌的初筛,判断初诊患者是否存在乳房异常迹象(如乳房肿块、乳房皮肤改变、乳头溢液等),以及淋巴结的情况。

乳腺钼靶:广泛用于乳腺癌的筛查,其优势在于看钙化灶,尤其是一些细小钙化灶(可能是极早期乳腺癌的表现)。

乳腺超声:用于乳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够对肿块的性质做出判断。年轻女性妊娠、哺乳期女性,可作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

乳腺磁共振成像(MRI):乳腺磁共振成像用于乳腺癌的分期评估,对发现微小病灶、多中心、多病灶及评价病变范围有优势。

组织活检:用于疑似乳腺癌患者,影像学又不能明确的,可将肿块连同周围乳腺组织一同切除,做组织病理学检查。

血清学检测:常见检查指标包括血清癌胚抗原(CEA)、血清癌抗原15-3(CA15-3)、血清癌抗原125(CA125)等。

治 疗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仍是乳腺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全身情况差、主要脏器有严重疾病、年老体弱不能耐受等患者禁忌使用手术治疗。

1、保留乳房手术。

2、全乳房切除术。

3、根治术、扩大根治术和改良根治术。

消融治疗:影像引导下的经皮消融技术是近年来肿瘤介入治疗学领域的核心技术之一。消融温度达到60摄氏度以上,肿瘤组织较正常组织不耐热,消融足以使肿瘤细胞脱水,细胞内蛋白变性,细胞凝固、坏死,以后逐渐被机体吸收排出体外,达到不用开刀消除肿瘤的目的。乳腺癌消融治疗包括射频消融、高能聚焦超声消融、冷冻消融术、激光诱导的间质热疗等。

近年来,射频消融已被应用于治疗乳腺原发癌。在早期乳腺癌微创治疗方法中,射频消融是研究最多的一种创伤更小的治疗技术。治疗前先进行空心针活检,用影像学技术测定肿瘤范围,超声引导下经皮刺入导缘,接通电流局部加热至60摄氏度以上,射频产生的热能影响细胞膜流动及细胞骨架蛋白,最终影响细胞核结构,破坏细胞复制而致肿瘤坏死。因为肿瘤细胞比正常细胞对热敏感,因此会最终导致肿瘤不可逆转的破坏。射频消融可以彻底消除3厘米~5厘米的瘤体。

灌注化疗栓塞: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将特制的导管、导丝等精密器械引入人体,对体内病灶进行诊断和局部治疗。对乳腺癌患者进行动脉灌注1个~2个疗程,使肿块缩小,降低肿瘤分期,使原来难以手术治疗的病例通过介入治疗后能够获得手术根治或姑息切除的机会。对于晚期乳腺癌或复发乳腺癌、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实行介入治疗后再实行手术治疗。

乳腺癌动脉灌注化疗可选用的化疗药物有蒽环类药物、紫杉醇药物、长春碱类药物、铂类药物、烷化剂和抗代谢药物。目前动脉的用药剂量要参考全身静脉用量,一般相当于单个疗程全身静脉给药剂量的70%~80%。

乳腺的主要供血动脉由胸外侧动脉、肩胛下动脉分支和胸廓内动脉组成。

胸外侧动脉、肩胛下动脉分支以及胸廓内动脉主要为外侧乳腺癌提供血液和营养,而胸廓内动脉、胸外侧动脉和胸肩峰动脉则主要为内侧的乳腺癌提供血供。

其他治疗:全身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靶向药物、免疫治疗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