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解读③

 含谦 2021-07-30

《课标》原文

1.学习目标与内容

(2)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长篇小说。通读全书,整体把握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从最使自己感动的故事、人物、场景、语言等方面入手,反复阅读品味,深入探究,欣赏语言表达的精彩之处,梳理小说的感人场景乃至整体的艺术架构,理清人物关系,感受、欣赏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体会小说的主旨,研究小说的艺术价值。

(3)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学术著作。通读全书,勾画圈点,争取读懂;梳理全书大纲小目及其关联,做出全书内容提要;把握书中的重要观点和作品的价值取向。阅读与本书相关的资料,了解本书的学术思想及学术价值。通过反复阅读和思考,探究本书的语言特点和论述逻辑。

《课标》解读

第二条和第三条学习目标规定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学习对象及其相对应的学习方法。“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学习对象也就是读书对象,是什么呢?两个:一部长篇小说,一部学术著作。

先说长篇小说,也就是第二条学习目标。首先,指定范围内,这个指定范围可以是新课标后面给列出的推荐书目,其次可以是课本教材上给出的书目,统编版教材给出的就是《红楼梦》,还可以是教育部给出的中小学阅读指导目录里是书目。那么,阅读长篇小说,具体目标呢?

通读全书,整体把握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这是第一点目标。通读全书,就是得把书读完,不能读个一半或者简约版,在读完的基础上,要做到能理解这部小说的思想,能复述出它的主要内容,能解构出它的一些艺术特点。这是针对略读提出的目标。

从最使自己感动的故事、人物、场景、语言等方面入手,反复阅读品味,深入探究,欣赏语言表达的精彩之处,梳理小说的感人场景乃至整体的艺术架构,理清人物关系,感受、欣赏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体会小说的主旨,研究小说的艺术价值”,这是第二点目标,是针对精读提出的目标。首先,这里指出精读的入手点:故事、人物、场景、语言;其次,精读需要做到的目标和程度:能鉴赏精彩的语言;能梳理小说情节和结构;能分析和体会小说的人物形象;能解读和理解小说的主旨;能从艺术价值角度理解小说。这些学习目标,其实在单篇经典文学课文的学习中也是主要目标,只不过这里变成了一本长篇小说而已。

接下来,再说说学术名著。“指定范围”与上面一样,不再赘述,统编版教材中给出的是《乡土中国》。“通读全书,勾画圈点,争取读懂”,这是第一点目标。通读全书,与上面一样,就是得把书读完,不能读个一半或者简约版本。勾画圈点,是略读的基本方法,也就是说,读完全书不是翻过一本书,而是要有一些勾画,有一些感受。争取读懂,毕竟学术名著往往很艰深难懂,比较专业,对于高中生而言,自然是具有很大的难度的,所以课标这里用“争取”,也就是说,对于高中生,能读懂最好,读不懂也没关系,但是得读。

梳理全书大纲小目及其关联,做出全书内容提要”,这是第二点目标。学术名著往往是论述性书,阅读这样的书,首先要从宏观上对整本书的逻辑做出理解,所以这里说要能梳理出来全书的纲目,理解全书要说的主要内容。

把握书中的重要观点和作品的价值取向”,这是第三点目标。学术名著往往发表一个观点,表达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所以读完整本书,要能复述出作者的观点,能理解作者的价值观。

阅读与本书相关的资料,了解本书的学术思想及学术价值”,这是第四点目标。前三点目标是基本目标,这第四点目标是拔高目标。也就是说,在把握这本学术名著的基本观点和内容后,要放到历史的角度,来理解这本书的价值和思想,这自然就需要更多的阅读,包括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的了解,以及与该学术名著相关的解读书籍,或者相关联的其他学术名著。

通过反复阅读和思考,探究本书的语言特点和论述逻辑”,这是第五点目标,也是拔高目标,这是针对精读进一步做出的说明。不仅仅要知道这本学术名著的内容思想,还需要了解语言特点以及内在更深刻的逻辑,这都需要不断反复阅读。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