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 中国共产党简史1-2-2
第一次世界大战将欧洲各国拖入了战争的漩涡中,这其中就有俄国。残酷的战争给俄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不堪忍受的俄国人民为退出战争,在1917年3月(俄历2月)发动武装起义,推翻了统治俄国的罗曼诺夫王朝。 然而,俄国革命的果实落入了资产阶级的手中,资产阶级建立的临时政府并没有实现俄国人民的心愿。并且,由于俄国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他们甚至与封建势力互相妥协,希望俄国走君主立宪的道路,这再一次加重了俄国人民和无产阶级的不满。 俄国人民和无产阶级希望建立一个民主共和的苏维埃新俄国,而不是保留沙皇的旧俄国。为此,1917年11月(俄历10月),列宁领导俄国无产阶级的工人们,再次发动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这就是“俄国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列宁起草的《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苏维埃政权开始在俄国各地相继建立,苏维埃俄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十月革命的胜利,为欧洲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和东方倍受压迫的民族带来了新的希望。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世界各国掀起了革命的高潮。 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传入中国后,同样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简史》说“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这其实是因为俄国与中国有着相似的国情,中国先进分子从俄国的革命胜利上,看到了中国同样有希望取得革命的胜利。 于是,越来越多的中国先进分子开始对俄国十月革命产生兴趣,渴望研究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原因,以及指导俄国取得胜利的马克思主义思想。
《简史》把李大钊作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特别叙述了他的情况。李大钊是新文化运动中仅次于陈独秀的代表人物,他和陈独秀都是当时中国社会中,站在思想最前沿的人物,而李大钊相比于陈独秀,则更加的激进,富有革命精神。 因此,当十月革命的胜利消息传来,李大钊最先感受到了十月革命的斗争精神,也最先在中国举起十月革命的旗帜,成为马克思主义传播者第一人。 《简史》介绍了李大钊一系列文章,如《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题与主义》等,这些文章不仅充满着李大钊思考马克思主义的理性的光辉,也洋溢着李大钊的革命热情与救国的赤诚之心。 其中,《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传播的历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和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都分别作了阐述,让很多中国知识分子开始系统地了解马克思主义。
《简史》在叙述完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后,发出了一个疑问:为什么1917年爆发的俄国十月革命能够在中国产生如此强烈的反响?这个问题其实也是近代以来,直到现在人们都不断思考的。《简史》从唯物史观角度给出了解释:根本原因还在于中国社会内部正在发生的变化。 辛亥革命,从历史的角度看是失败的,但是在中国近代的革命历史上,对中国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实行了民主共和,这就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好的社会背景。 辛亥革命不久后,中国又开始新文化运动,而世界帝国主义又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无暇侵略中国,这些又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进一步营造了相对和平的环境,为知识分子的思想解放和成长提供了社会基础。 所以,当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得到比较迅速的发展,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就是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表现在数据上,就是中国产业工人的数量已达200万人左右。 俄国十月革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革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传入中国后,必然对中国工人阶级产生巨大的影响和震撼,已经成为新兴社会力量的中国工人阶级及代表工人阶级的知识分子,也就必然表现出对十月革命的期待,从而在整个中国社会掀起对十月革命的热情歌颂和学习。
这一段,《简史》又分析了中国工人阶级的优点。中国工人阶级主要有这么一些优点:
具有与最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这其实是说工人阶级是伴随着最先进生产力产生的,最先进的生产力也就必然具有最先进的思想。富于组织性纪律性,没有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这是工人阶级本身的特点。 而正是因为这三点,工人阶级具有了坚决而彻底的革命性。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只有具备坚决而彻底的革命性的阶级才能取得革命的成功,而其他任何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阶级都不可能彻底的革命,自然革命也就无法成功。 伴随中国工人阶级壮大的,其实还有非常重要的知识分子群体。尽管工人阶级具有先进性等各种优点,但是他们却缺乏理论的指导,仍然具有盲目性。而知识分子的壮大,就让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理论传入中国并来指导工人阶级革命成为了可能。 最后,《简史》用这么一句话,结束了这第一小节的叙述:
可以说,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新的人民大革命的兴起提供了必要的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先进分子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并建立中国共产党,具有了可能性。 而将这可能性转变为必然性的,就是五四运动,而这场新的人民大革命也就是以五四运动为开端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End 文字:含谦 图片:网络 林含谦: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心理咨询师、通识学习爱好者,业余作者。忙来育人授业、谈心解惑,闲来读书治学、写文烹菜,愿陪你发现这世间未知的美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