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近代史-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新用户15472188 2022-12-13 发布于广东

第四章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五四前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1.主要内容:①提倡民主和科学。②民主主要指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提倡个性解放,平等自由。③科学,狭义指自然科学,广义指社会科学,即提倡以科学的精神和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④新文化运动还提倡白话文、新文学,主张文学革命。

2.意义: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同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沉重打击了封建专制主义。②大力宣传了民主和科学,将人们从封建专制所造成的蒙昧中解放出来,开启了思想解放的潮流。③为中国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作了准备,为以五四运动为开端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思想文化上的条件。

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1.倡导者没有揭示封建专制主义得以存在的社会根源;把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失败的根本原因归于思想文化。

2.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地位,但脱离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仅依 靠少数人的呐喊,依靠有限的宣传手段,其目标难以实现。

3.他们中不少人在思想方法上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形式主义偏向。

文章图片1

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1.给中国先进分子一个启示,即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2.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以新的平等姿态对待中国,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3.革命中工人和士兵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昭示中国先进分子以新的方法开展革命。

4.十月革命后中国思想界产生了一批赞成十月革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及意义:

1.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把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2.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了群众,是一场真正群众性的革命运动。工人阶级第一次作为独立了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在运动后期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3.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

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逐渐成为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者。

文章图片2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及其代表人物:

1.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其代表是李大钊、陈独秀。

2.五四运动中的左翼骨干,其代表是毛泽东、杨匏安、蔡和森、周恩来等。

3.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以董必武、吴玉章、林伯渠等为代表。

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表现和历史特点:

1.表现:①马克思主义著作的翻译和出版。②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社团纷纷涌现。③大量进步刊物的创办。

2.特点:①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限,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原则和正确方向。②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应当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尽管在当时还没有明确提出这个命题)。③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忠于民众,到民间去,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

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

1.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破产之后,得到了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代表的指导和帮助,是以俄国布尔什维克为榜样、按照列宁的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它所接受的是没有被修正主义阉割的马克思主义的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

2.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基础上产生的。中国工人阶级具有坚强的革命性,在这个阶级中不存在欧洲那种工人贵族阶层,没有社 会改良主义的基础。

3.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的党,是一个区别于第二国际社会改良党的新型 工人阶级革命政党。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1.它标志着中国革命终于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有了可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2.中国革命从此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观察和分析中国的问题,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目标、革命前途和胜利之路。

3.它沟通了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联系,把中华民族的解放运动同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相联结,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前途。

4.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文章图片3

第三节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中共三大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1.主要内容:①集中讨论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②强调在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时,党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2.意义:①正确制定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②有力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

作的形成。

文章图片4

1926 年至 1927 年,北伐战争直接打击的目标和战略方针:

1.北伐的直接目标是打倒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2.北伐的战略方针:首先进军两湖,消灭吴佩孚;然后引兵东向,消灭孙传芳;最后,北上解决张作霖。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主要原因:

1.国共合作的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特别是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北伐胜利的重要原因。

2.北伐战争是反对帝 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正义的革命战争,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

3.北伐战争得到苏联政府的多方面援助,特别是派出的军事顾问帮助北伐军制定了正确的军事战略战术。

文章图片5

下一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