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闽西行(大美汀州初印象)

 苍松xujp 2021-07-30

“中国有两个最美丽的小城,一个是湖南的凤凰,一个是福建的长汀。”70多年前,和白求恩齐名的国际友人——路易·艾黎,踏上长汀。前后三次到访的他,发出了“中国最美两个小城之一”的盛赞。

长汀县,别称“汀州”,简称“汀”,隶属于龙岩市。在我的印象中,一直以为汀州是一个大地方。福建又称“八闽”,汀州为其一也。自盛唐到清末,长汀均为州、郡、路、府的治所。

此次第一次去长汀,是单位组织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尽管它是世界客家首府、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革命圣地,但也不能想看哪就去哪,只能随着队伍走哪拍哪,行行摄摄了。

早上从抚州出发,近午才进入长汀县城,在一座有着双廊桥的大桥上下车。

这座双廊桥叫太平廊桥,廊桥夹着中间的四车道和自行车道,全长近百米。

廊桥造型典雅、古朴,翘角飞檐,犹如双龙飞渡汀江之上。

长汀正在进行“一江两岸”景观修复工程,太平桥北的东大街沿江一侧,正按照古汀州的建筑格局,恢复太平码头、妈祖码头等。

桥头的登科牌楼,是景观工程之一。

“秀起汀水”,清朝嘉庆丁卯年秋汀州伊秉绶题写。伊秉绶(1754-1815),字祖似,号墨卿,晚号默庵,清代书法家,福建汀州府宁化人。伊秉绶喜绘画、治印,亦有诗集传世。工书,尤精篆隶,隶书尤放纵飘逸,与邓石如并称大家。

沿桥南一侧江边西行,似乎没有像北岸那样大兴土木。江边栏杆下,更像一个农贸市场。

老屋哩午餐,比在旅游景点自然有更多的长汀味道。

午饭后,参观长汀县博物馆。博物馆对面有广储门,又名三元阁,建于唐代,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城墙基础由花岗石所砌筑,青砖斗拱,三重递进,总长8.55米,拱门高3.4米,遗有唐代八角复盆式础柱。城门洞有十多米深,风清凉爽,老人们坐靠着洞壁纳凉。暗青色的城墙砖缝中生了一些湿润的青苔,冒出一株小小的蕨,那是年代久远的标志。

有诗赞曰:楼映青山阁恢宏,广纳群贤路衢通。储功聚力开新景,门锁瑞气腾蛟龙。

由福音医院去辛耕别墅,需要穿过大大小小的街巷。踏上那由一块块碎石铺成的小路,路过小巷两旁的古民居,仿佛置身在遥远的古代——那些石头小路、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仿佛都在深情地诉说着古城的往事。

小巷两旁的大大小小的屋子大都年代久远,有的屋瓦都长了草。古老的土墙,坑坑洼洼,有些木屋已不住人了。当地人并没有将那些房屋拆了重建,而是能住的就住,不能住的便保留了下来。这是客家人对生己养己的古城的一种热爱,也是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尊重,可敬!

周氏宗祠。门前挂着一块不起眼的小木板,上书“中央红军被服厂第二分厂旧址”。

看上去像是二层小楼,可楼上没有窗户。门口地上还晒着棉花,门前有加工棉被的广告,也挂着一块小木牌,上书“中华苏维埃粮食调济局旧址”。

老街巷里,老屋新修的门脸,除了祠堂,还真不多见。

汀江边有古城墙。汀州古城墙,始建于唐大历四年,至明清时期,汀州古城墙总长为5000多米,设有12个城门,“枕山临溪为城”,形成“山中有城,城中有水”及“佛挂珠”的独特格局。

从东大街进入乌石巷,首先路过新修复的水门。此处盖前人所开之水门,重修古城墙辟之如旧,并命名“涌金”,祈盼汀州日涌万金,繁荣宝贵也。

乌石巷入口。前方左侧是紫阳祠,紫阳祠始建于康熙五十四年,祠祀大儒朱熹,门生长汀进士杨方配祀;右边是三太祖师庙(庙内供奉的是定光、伏虎、观音三太祖师)。

云骧阁就在紫阳祠边上。它始建于宋代,曾名“清朗”、“集景”、“双清”,清道光18年(1838)重建,“云骧风月”是汀州八景之一。

千年不灭乌石巷是汀州老城最有韵味的一条巷道了。巷道三米来宽,两面的墙壁依然保留着历经沧桑的色调。

宋治平三年(1066年),郡守刘均扩城,此后明、清几次重修,但至1924年,城墙大部分被拆毁,余者十之二三。

“朗日映怀春和在抱,崇兰临水古竹当风”。这据说是纪晓岚题河间府署·楹柱联。

穿过水东街,就能看见古汀州最具标志性的建筑——济川门,门两边还有两座烽火台,这座城门历史可以追溯至宋代治平三年。

长汀济川门始建于北宋治平三年(1066年),济川门复建工程按照旧制重新设计,城楼为重檐歇山式木结构仿古建筑,投资额约1200多万元。

有诗赞曰:巍峨城楼犹腾空,拱门开阔朝西东。一江二岸收眼底,屹立桥头度春风。

就在辛耕别墅隔壁,是汀州镇政府,三层小楼,看上去很小。想不到堂堂千年州府之名,竟会落到这小小的乡镇头上。

(2017年6月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