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过常熟(虞山剑门)

 苍松xujp 2021-07-30

过虞山城门门楼,去往虞山之巅的剑门景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条路叫虞山中路,是修建在虞山山脊之上的,故而较为平坦。

过虞山城门西行三里许,路北有石坊,上刻“维摩石屋”,有联曰:“大观江海合,杰构宋梁余”。沿石坊下的通道往上走,不远处疏林中透出一片粉墙黛瓦、高低错落的建筑群,这便是维摩山庄。

维摩山庄,地处虞山中部山巅,为利用昔维摩寺遗迹于1983年兴建的园林景点。既具传统山庄园林意境,又具天然山林泉涧野趣。

昔维摩寺,始建于南宋隆兴元年(1163年),本名石屋维摩庵,因在虞山北坡的石屋涧之上,故名。淳熙时赐“显亲资福禅院”额,明宣德间称维摩寺。屡有兴替,清乾隆间屈成霖建望海楼。1985年重修,易名维摩山庄。

这里四围葱茏,背负峰峦,绿荫匝地,景色宜人。山庄庭院树上有蜂巢,这位保安小哥观望许久,想必是要捅它下来。

维摩山庄路西有石亭,也像是新近建造的。

虞山剑门,在虞山中部最高处,海拔261米,以石景著称。“绝壁云扶将堕石”,形象逼真地描绘出了悬崖凌空的剑门奇景。剑门山道崎岖,既陡又狭,足下深谷幽险,举目怪石凌空,使人有蜀道难之感。

剑门景区有雄伟奇特的峭壁石垒,有迷朔深谷的险坡,有高悬欲坠的巨石。景区内有霸王鞭、剑阁、拂水晴岩、齐女墓、瞿式耜墓、松风亭、藏海寺、报国院、长寿桥等重要景点。

剑阁初为明代嘉靖年间南御史钱籍建,为虞山制高点,原阁已废,八十年代重建两层新阁。一层有个常熟市模型沙盘,二层不对外开放,在剑阁前的山崖边可以俯看常熟市内著名景点尚湖。 

现剑阁厅内挂钱籍所作言公达书之楹联:“绝壁剑开,伊阙羊肠应险;重湖镜列,洞庭彭蠡合争奇”。除此联外,阁内又增一新联为钱仲联所作:“蜀阁称雄,佛掷陶家轮,剑北分峰一角;湖绝代,人在水域,镜中为照月千鬟。

康熙地理志中说,虞山“东控大海,西接江阴,南枕长洲,北沿扬子江,与通州相直,五狼峙若屏障焉”,江州海平,狼山五峰,皆借势与我。“山脉北走萃于海域,其大尊者为虞山,散步而为小山者,雄峙于江海之上”。说实话,虞山不过263米海拔,何谈“大尊”?周边的小山又焉能“雄峙”江海?但当你登上山顶,俯瞰山下,感概便会油然而生。

孟子说:“充实之谓美,美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正所谓山不在高,心感则灵。

剑阁前,山崖边,放眼西南,河湖交叉,阡陌纵横,常熟熟田,江南水乡自然之美,尽收眼底。

此处可览尚湖风景区全貌。尚湖因商末姜尚(姜子牙)在此隐居垂钓而得名,主体水面800公顷,烟波浩渺,水质清澈,与十里虞山交相辉映,形成一幅自然山水画。

湖内湿地遍布,荷香洲、钓鱼渚、鸣禽洲、桃花岛等七个洲岛镶嵌其中,呈岛中有湖、湖中有岛的独特景观。

长3里的穿湖大堤偃卧湖面。拂水堤姹紫嫣红,杨柳婆娑;串月桥长虹卧波,连贯南北。登高俯视,宛如一条绿色的彩带正在柔动嬉水。

远处望虞台西的荷香洲,是湖中最大洲岛。东可观“塔亭双影”,西有“月洞探幽”,南有“映日风荷”,北有“山色涛声”,是观赏山、水、城、乡自然景色的最佳处。

近处虞山脚下,农业生态园间河道纵横,船舶往来,一派繁忙景象。

虞山的雄奇之处便是位于虞山最高峰锦峰的剑门,剑门以奇石险峻夺人,绝壁中开如门缝,窄处仅二尺许,顶端有巨石堵于“门缝”,凌空欲坠而不坠,若达摩克利斯之剑,令人生畏。明人沈周的“绝壁云扶将坠石”,说的就是此石。我等花甲之人从“门缝”间攀援而下,身临幽谷绝境,体验蜀道之难,剑气豪情顿生。


剑门奇石豁然开裂,状如刀劈剑削,相传为吴王夫差在此试剑所劈。有诗为证:夫差极英勇,试剑虞山巅;挥刃苍崖兮,石髓流如水。

剑门之下,进入更加幽深的境地。树高林密,古藤盘缠,深秀幽静。沉积岩岩相特点显著,岩层间生长着蕨类植物,青苍相迭,是山林的原始本相。小道紧贴绝壁,逶迤曲折。容游山者稍事休息片刻再行。

忽闻飒飒松风、关关鸟语、唧唧虫声构成的荒情野趣、自然天籁,充盈着质朴的美,粗犷的美,身临其境,人的感情之弦会与大自然丝丝相扣。

于此留连,直像裸体的婴孩扑进了母亲的怀抱,会领略到一种忘出世、返归家园、重葆童真的美妙感受。

登虞山锦峰可由西门外“烧香”取南坡山道直达。山道陡而又窄,任你年轻健儿也要频频停下来喘息,号称有“七十二个透气站”,可见其道艰难。相传此道是西楚霸王项羽来虞山考察地形时挥鞭抽打而成的,故民间还称为“霸王鞭”。

拐角之处,层岩相叠。有人用小树枝撑起,莫非也是治腰酸背痛之妙方?

虞山西北端山巅,有200余处石室土墩,均沿山脉走向而建,大小不一,采用长条形石块叠成,并用大石块封顶后,堆以山泥。

据经考证,此为春秋时期文化遗址,故名之春秋石室。至于用途,或说藏军、或说祭祀、或说房屋、或说墓葬,说法不一,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几处大小相当的方形石室,门口刻有吕洞宾、何仙姑等神仙名字,莫非八仙在此各占一室修炼?

一路行来,在剑门左右峭壁及磴道两侧的巨石上, 可欣赏到石刻,斧凿刀削,苍劲古朴,突兀眼前,可圈可点。

这些摩崖石刻,大多为明清遗迹,大都大气磅礴。还有各类题记、游记等记述性石刻作品亦可玩味。

康熙御笔“烟岚高旷”刻于巨石之上,为楷体,有边框,框内刻双龙图形,及“康熙御览之宝” 印。据《康熙南巡录》所载,御书乃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南巡时,沈宗敬迎驾献画所得。

周边有明清时期摩崖石刻多处:“仰止”、“奇观”、“青云得路”。

“剑门”、“观止”、“思石”。认识了“去思石”中“去”的隶书写法。去思,典出《汉书》卷八十六〈何武王嘉师丹列传·何武〉:“欲除吏,先为科例以防请托,其所居亦无赫赫名,去后常见思”。后遂以“去思”指地方士民对离职官吏的怀念。在这里古人可能特指这里的风景异常的美丽,离开后仍然非常思念的意思吧。

不知何年何月,“烟岚高旷”东有一巨石从崖上坠落时被三块相叠的长石合力托住,从此定格,成为险谲奇观,人称“三生石”。传说农历三月三,从下穿过,就能看到自己的前世、今生和来世。

锦峰西之拂水岩,是虞山最西的峰峦了。有松风亭居于峰巅岩顶,为四方石亭。亭额由著名画家朱屺瞻书。亭柱有著名书画家谢稚柳书写的楹联:巨阙奔云东走,晴岩拂水西回。此联形象地描述了于此看到的“拂水晴岩”奇景。

亭名“松风”,寓意纪念民族英雄瞿耜。瞿式耜墓距此百余米。一说松风亭由瞿墓石坊联:“古涧风回千壑响,寒潭影落万松枝”而得名。

在松风亭上放眼远眺,但见“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横亘天际的是荡荡长江,依偎山脚的是泱泱湖。北望中的狼山和南望中的苏州诸山皆淡成袅袅青烟,忽焉似有,忽焉若无……感觉中,足下的虞山和尚湖便是江南的腹部了。

拂水岩在锦峰之,是一面数丈高的陡峭山崖。山崖如壁,豁然开,一股山泉临崖直泻。“长寿”和“香花”两桥呈丁字形飞架崖山之上。山崖正对尚湖广阔湖面,夏日,多西南风,瀑布倾泻时激起的水花被顺山坡上冲的劲风托起,回扑到豁口,使站在桥上的人有细雨蒙面的感觉,故称“拂水晴岩”,为虞山十八景之一。

长寿桥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后屡有修建,系花岗岩石板单孔平桥,东西走向,桥面南侧镌刻文字;“明严文靖公建,光绪癸巳重修”,现为游人游览安全,桥面加置栏杆,加宽桥面,旧构未改。

香花桥位于苏州常熟市虞山西岭(俗称祖师山)海藏寺前,跨拂水岩,旧为报园禅院前石桥。香花桥为单孔石拱桥,始建于明代,清光绪年间重修。

虞山五大寺院中的报国院,是唯一的道教场所。报国院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原称真武庙,明嘉靖年间改现名。报国院占地不大,但院外天地广阔,远水近山,尽收眼底,山水如此多娇,难怪创立“虞山琴派”的一代琴宗严天池先生,当年要常来此处演奏天籁之音了。

藏海寺葳于虞山最高峰——锦峰的山林之中。

此处悬崖峭立,巉岩巍峨,气势雄伟。始建于宋代的藏海寺,初名觉海庵。明代则因庵处拂水岩之东,称拂水东庵。在以后漫长而多变的历史岁月中,庵舍屡经兴废。

清初,被信奉佛教并一度出家为僧的顺治皇帝尊为“大觉普济能仁国师”的高僧通琇主持后,改“拂水东庵”为“藏海禅院“。后经数载呕心沥血的整修拓建,昔日破败寺宇,焕然一新。

山门上的寺名为朴初先生所题;楹联“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出自唐·王维《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与裴迪同作》,于佑任书。

游览了虞山极顶,算上匆匆走过常熟。对于常熟,2016年《中国国家地理》曾经这样描述过:“山不算高,但山出有名,水不算深,但一万顷,仿佛把中国的时光雕刻在随意的图景上,自信得不能自己,闲庭信步,江湖从容。常熟就是这样的江南。”这样的江南需得年年归。

下山之时,回望虞山诸峰,但见层峦叠翠,于明秀中透出处子般的雄健。虞山不以海拔自,不事张扬,有的是一种自然朴茂、淡泊甘醇的风骨和历史文化积淀的深沉,弥漫着东方哲学的意蕴。虞山就这样朗润玲珑、文采飞扬而秀出东南。
(2019年12月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