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戏剧学院

 苍松xujp 2021-07-30
上海戏剧学院,简称“上戏,是中国培养演艺专门人才的高等艺术院校,始建于1945年。由上海人民市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共建,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上海戏剧学院共有华山路、莲花路、虹桥路三个校区。

  

行走在华山路,华山路630号,是上海戏剧学院本部。


进门的熊佛西楼前,有一尊熊佛西雕像。他还是江西人呢。

  

熊佛西(1900-1965)戏剧教育家,剧作家。丰城市张巷乡瓘山村人,是中国话剧的拓荒者和奠基人之一。他一生创作了27部多幕剧和16部独幕剧,有7种戏剧集出版,撰写了《写剧原理》、《戏剧大众化的实验》等理论专著三种。对戏剧教育,他一贯主张“教育民主”,“学术自由”,坚持“戏剧教学不能拘束于课堂,必须通过舞台实践”。他提倡聘用教师必须是“有真才实学,而不问其来自何处,有何思想倾向”。

门口这两栋建筑风格迥异、古色古香的老房子,在华山路上就能看到。

右边的是熊佛西楼,左边的是“实验新空间”。

走进大门首先看到是一幢漂亮的老建筑——熊佛西楼,是上戏标志性建筑。

旧时的德国乡村俱乐部,为了纪念上海戏剧学院的第一位校长——熊佛西先生而改现名。

熊佛西楼的建筑为砖木结构,清红砖清水外墙,平缓的四坡屋顶,开敞的列柱围廊和建筑基座均体现出早期典型外廊式建筑特征。

它既不具有中国传统园林建筑小巧玲珑的性格特征,也不属于粗犷、张扬、个性十足的建筑。它的美学手段不是炫耀、喧闹的,而是含蓄、宁静的。

上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建筑正处于现代转型初始期。大量的留洋建筑师从国外回来登上了国内早期的建筑舞台,当时的很多建筑融合了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的特点,熊佛西楼就是其中代表。

熊佛西楼的左边是上戏著名的新实验空间。

拐角后面是二号形体房。

世纪老楼,风采依旧。

熊佛西楼东面是一大片草地,漂亮的草坪,草木青青。

草坪东头的巨石上刻有校歌:

校歌

田汉1947

大地重光,

江海浩荡,

在东方巨港,

矗立着一座戏剧教育的巍峨殿堂。

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善良儿女,

我们是人类灵魂的青年工匠。

我们接受先辈的遗产,

学习国际的优良,

从人民的生活吸收我们的基本营养……

只是,现在的上海戏剧学院院歌,在此基础上,有较大的改动。

巨石旁边的这个雕塑像个坐着的人形,但不知与戏剧何关。

草坪周边,散布着多尊世界戏剧巨匠雕塑。

贝托尔特.布莱希特( 1898-1956),德国著名戏剧家与诗人。

莫里哀 1622-1673) ,法国喜剧作家、演员、戏剧活动家。

维克多.雨果(1802-1885) 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

尤金.奥尼尔(1888-1952),美国戏剧之父。

果戈理(1809--1852),伟大的作家、伟大的乌克兰人。

歌德( 1749-1832),德国著名剧作家、诗人、思想家。

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者。

弘一法师,中国话剧创始者。
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1880-1942),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卓越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优秀代表,也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最杰出的一位高僧,又是国际上声誉甚高的知名人士。是“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他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

上戏北京地区全体校友1995年敬赠的名为“巢”的雕塑。

一袭白裙飘过图书馆南面的古老建筑与现代建筑,真有点有点时空错位的感觉。

墙上嵌着一块牌牌——余秋雨大师工作室,还是上海市教委授予的呢。原来,余秋雨1990——1992年在上戏当过三年院长。

草地北面就是上戏的最大的教学楼。

现代型红色建筑——红楼。

戏剧戏曲学科的教学大楼。

门厅正面两边墙壁上的校徽。上海戏剧学院校徽以中文“戏”字为中心图案,以方中带圆的弧形框作为边界。“戏”字源于中国先秦时期大篆体,其结构经变形处理,由依稀可辨的四个人型组成。四个人型正在进行表演,动作各不相同,既独立成趣,又相互支撑,具有鲜明的东方色彩和动态美感。“戏”字散发着中国艺术精神,含蓄地表现了学院的优良传统和育人理念。弧形框取自舞台、银幕、荧屏三者物理形态的意象,寓意戏剧学院在艺术天地里融会贯通、与时俱进。校徽整体图案于古朴浑厚中见精妙,韵味悠长。

门厅正面中间是校训:培养人才的目标,我以为,首先应该注重人格的陶铸,使每个戏剧青年都有健全的人格,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爱民族,爱国家,辨是非,有情操的人。然后,他才有可能成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所以本校的训练的体系,不仅是授予学生戏剧的专门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还是训练他们如何做人。——熊佛西

以朱端钧名字命名的端钧剧场。

朱端钧先生是上海话剧艺术的开拓者,导演众多话剧作品,形成质朴、恬淡、细腻、含蓄的风格,是上戏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的的践行者。

红楼后面有几幢老式花园别墅洋房。

健吾楼,纪念上戏筹建人和著名戏剧家、翻译家李健吾先生。

健吾楼里设有党办、院办、财务处、人事处、保卫处。

仲彝楼,顾仲彝(1903年-1965年),教育家、剧作家、导演、编剧。曾任上海戏剧实验学校(上海戏剧学院前身)第一任校长。   

仲彝楼设有学生处、团委、组织部、宣传部、纪委和国际交流中心。

毓琇楼,以著名科学家、教育家顾毓琇命名。内设有演艺中心。

顾毓秀(1902-2002),字一樵,江苏无锡人,科学家、教育家、音乐家、诗人。1923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留学,获电机工程学士、硕士、科学博士学位。1928年起,历任国民政府教育部次长、中央大学校长、上海市教育局局长、国立政治大学校长。在此期间,曾兼任国立音乐学院院长、中央大学教授,交通大学教授。江泽民同志曾是他在上海交大任教时的学生。19495月初,国民党当局派人勒令他去台湾,无奈之下,顾毓琇去了美国,先后任麻省理工学院客座正教授,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荣誉教授等职。2002年病逝于美国俄克拉何马市,享年100岁。

门口的牌牌上名头大得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剧协戏剧院校亚太局”,2008330日成立。

上戏的老建筑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上海戏剧学院以学院的老领导、老教授、老艺术家的名字命名多种历史建筑,如:佛西楼,瑞钧剧场,毓琇楼,仲彝楼、健吾楼等等。这是上海戏剧学院独树一帜的创造,也集中反映了学院对历史的尊重和对前辈的敬仰,并为后者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系部综合办公楼。

走出校门,学院大门左边的上戏剧院及剧院小广场。上戏剧院原为上海戏剧学院实验剧院,建成于1986年。这里正在演出大型历史话剧《大明四臣相》。
看完上海戏剧学院,给我的感觉是学校名气很大,但面积小,环境非常美。这是一所校园风格比较独特的学校,明星的梦工场……
(2016年8月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