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上海 | 华山路——我从昨天的记忆中走来……

 新用户9030yrKZ 2022-06-20 发布于上海

如果出于怀旧在上海西区散步,出发点当然应该是龙华,然后是当年的土山湾,然后徐家汇。

徐家汇在我眼里,就是近代上海文明和海派文化形成和发散的一个辐射点。它传承南边古龙华文脉的延伸,在徐家汇这个点上与来自西方的文明冲突、碰撞,最后中西文化交融,像一团火种四处迸发,迅速蔓延开来。

当年,朝东面沿肇嘉浜进入上海老城厢,是平民接受西方文化传播的主要路线;沿东北衡山路进入淮海路,这是西人传播和开拓殖民政策的主流干道;沿北面华山路应该是接受西化思想的中国官僚买办的发展方向,其代表人物是李鸿章,盛宣怀等;朝西面虹桥路方向则是西人按照他们城市规划的理念,为自己建设享受田园生活的高档别墅和高尔夫球场区。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城市,提到西区,基本就是这个概念。

我从龙华、土山湾直至徐家汇一路走来,思绪还停留在昨天的记忆之中。当来到中西文化交融迸发的辐射点上,让我抉择散步的线路时,我首先选择了北面的华山路。

从徐家汇沿华山路方向没走多远,就来到了上海交通大学的正门,我早就决定要将交大作为2010年散步的出发点,这是我首先选择华山路这条路线的原因之一。

    交通大学的知名度和这个校门一样,很有年头了。一直以为这个典型的中国宫殿式校门是交大独有的特色。但后来去日本赫赫有名的东京大学交流,我有些吃惊,那座被他们视为东大代名词的“红门”校门,居然式样和颜色和交大的都有些相像,只是略显单薄,和作为交大前身南洋公学大门的牌坊相似,东大比交大只早略20多年而已。

在这儿说及日本是提醒不要忘记历史,当年李鸿章,盛宣怀等人办洋务、兴教育,就是为了富国强兵,抵御外辱,但结果还是被人家羞辱。而且接二连三……

他们三人对上海交大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盛宣怀 (1844—1916) 交大前身南洋公学创始人。1870年入李鸿章幕,1902年,任正二品工部左侍郎,后又官至邮传部尚书,一品衔。他对发展民族工业也有很大贡献, 1916年4月27日,盛宣怀病逝于上海。

包玉刚(1918-1991)1949年从上海赴香港发展创办航运业,1978年,其海上王国达到了顶峰,稳坐世界十大船王的第一把交椅,香港十大财团之一,创立了“环球航运集团”。1982年捐款建造交大图书馆新馆,并以他父亲的名字命名为包兆龙图书馆,于1985年10月落成使用。

董浩云(1911-1982)香港第一任特首董建华之父。于1949年离开上海赴香港发展,开创了中国、亚洲和世界航运史上的多项“第一”,因而享有“现代郑和”的美誉。他拥有各种船只149艘,总吨位达1100万吨,是世界“风流船王”奥纳西斯的近一倍;虽不及“世界船王”包玉刚的环球集团多,但其船舶的种类之多、单船吨位之大、机械设备之新,均超过环球集团。董浩云航运博物馆由香港董氏慈善基金会和上海交通大学联合创办,于2003年1月18日落成开馆。

座落在交大校园的这个航海博物馆中有许多关于上海历史图片和资料,要真正解读上海,了解上海作为国际航运大港的形成和发展,就应该来这儿参观。如今,上海已经建成国内最大的洋山深水港,船舶建造和科研的力量在国内也是屈指可数。并正在努力建设国际航运中心。交大的这个航海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真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我从董浩云航海博物馆参观出来,看到100多年的校院已经面貌大变,但对那些老建筑和那些旧石头却十分珍惜,不仅感叹:文革当中,出于“不破不立”的政治需要,不知破掉了多少“四旧”。那时,国人轻信,以为只要甩掉祖宗留下的那些破玩意,必然会有新的来到。然而,立新没有兑现,却险些一无所有。

改革开放直至今天,国家变得富有了,人民需要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

为什么不从卖地卖楼的钱中拿出一点点,在改造的小区中保留一点痕迹。人们像需要绿树草坪和小桥流水的花园一样,也需要能承载昨天记忆的遗物,让怀旧的感情得到宣泄,就像交大所做的那样!

从交大正门出来沿华山路北行,不到十分钟路程,就来到这所创办于1905年的百年老校——复旦中学。

这里曾是李鸿章家祠;这里有孙中山、蔡元培出任校董的历史;这里敲响上海“五四”第一钟;在这小小校园中,先后走出13位院士;严复、胡绳、竺可祯、陈寅恪、罗家伦等对中国近现代影响笃深的名人志士都曾与学校有不解之缘。

看看下面的记载,不得不叹服它的文化底蕴和悠久历史:

复旦中学前身是爱国教育家马良(字相伯)1905年创办的复旦公学。校名来自《尚书大传·虞夏传》中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句。历任校董有孙中山、蔡元培、陈其美、于佑任、邵力子等。历任校长有马相伯、严复、乐嘉基、宋崇鑫等;复旦校训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论语·子张》。1922年复旦公学大学部(即复旦大学)迁址,中学部则留原址(李鸿章祠堂),称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孙中山曾为该校手书:努力前程。解放后的1950年,上海市长陈毅亲书校名。

1904年,也就是李鸿章逝世后的次年,清廷批准上海士绅的奏请,划法华乡海格路今华山路22亩地为之建公祠。盛宣怀等筹集12万两银子代为兴建。

作为复旦大学的前身,复旦中学原名为复旦公学。当年上海光复后,因吴淞校舍为光复军司令部占用,学校一度中辍。1912年,复旦校友于右任、邵力子晋见大总统孙中山,获其竭力支持,指拨李鸿章祠堂为校舍。1913年首届校董会成立时,孙中山出任校董,这在中国教育史上绝无仅有。后来复旦公学分为大学部和中学部。1923年,大学部迁入江湾新校址,中学部仍留在原地。

岁月无情地侵蚀,今年3月前,这幢建于清末的珍贵建筑70%的结构已经严重受损。整幢祠堂明显倾斜,屋内的屋脊脱节、木柱腐烂,摇摇欲坠。复旦中学在上海市文管委、区教育局等各方的支持和配合下,开始了为期7个月的全面而谨慎的“大手术”,一砖一瓦、里里外外的雕花、梁柱等,无不让人感到浓浓的古朴风格,领略到近代工匠精湛的手工技艺。

隐身在百年名校复旦中学内的李鸿章祠堂,于04年修缮一新,李公祠是一栋檐角飞翘的典型中式建筑。高耸的屋脊上雕塑着龙的图案,还有“万代公侯”4个大字。 门前是宽敞高大的廊檐,抬头望去, 只见4大块金漆雕花拱板上,龙凤呈祥、刀马人物、喜鹊登梅、苍松雄鹰等画面栩栩如生,映衬得整个外廊金碧辉煌。建筑的南北两面都是高大的花格木窗,通透明净。室内陆面铺着苏州出产的“金砖”,高大的柱子把人们的眼光自然引向穹顶。

李公祠今后将作为学校历史陈列馆。经历了百年沧桑,李公祠终于得以重生。

从复旦中学出来继续朝华山路北行约5分钟,来到华山绿地。在上海众多的城市绿地中,它是我情有独钟的一个。不为什么,就喜欢那一堆乱石,日韩为这种园林布局起了一个很有诗意的专有名称 “ 枯山水 ”。

不知为什么,那些乱石配金色和红色的枫叶特棒。都说枫叶是秋天的宠儿,这里隆冬,却闹得如火如荼。谢谢了,那位不曾谋面的可爱的园林设计师;同样谢谢了,那些为此付出辛勤劳动的园林工人……

走出华山绿地,路面十分开阔。那是前几年拓宽江苏路时,一并将连接去徐家汇的这段华山路也放宽了。

穿过马路,围墙里面就是著名的兴国宾馆,华山路和原先法租界那些最优雅的路,比如湖南路,兴国路,复兴西路,武康路等都连接,但这些路都到此为止,只作丁字交汇,不愿十字连接。我没有考证当年法租界的界线,但华山路显然是当年那些有钱的外国侨民不愿再跨过的楚河汉界了。

华山路一过江苏路,马上恢复我童年印象中的原样,并拐弯朝东而去……

这里的几条弄堂都是市政府公布的优秀历史建筑,是德国商人1930年建造的。这条弄堂口挂着中文艺堡画廊的招牌,走进弄堂深处,有一幢神秘的老别墅,据说曾经是一位法国领事的私人住宅。黑色原木门边上的招牌变成英文 CASA 13,原来是一家蛮有情调的画廊西餐厅,那儿的鸡尾酒也很不错。

这就是躲在弄堂深处,极为低调的CASA 13 画廊餐厅了。

上海现在的老洋房也被充分利用起来,但大多数开酒店,酒吧或者私人会所,一般老百姓不会来此地。不过,现在的一些名人故居已经逐步向公众开放了。

老洋房和高层新公寓同处一隅,这也许就是魔都的又一特色。欧洲那些知名老城很少会有新老建筑混杂的景色。在哪儿表里如一的老洋房和经久耐磨的花岗岩弹格路似乎是统一的格调。

继续华山路上的漫步,这家中国留学生博物馆座落在905弄12号一栋名为“桐欣阁”的别墅里,是一个叫李克欣的人用自住的700多平米房产办起来的;他,还创立了以海内外中国留学生为主体的中国留学生低碳城市研究中心和致力于城市环境和谐的都市环境建设研究公司。

我在博物馆里面的一些照片前思绪万千:中国最早的留学始于清政府公派往美国的那批学童,后来有去东洋日本的和西洋法国巴黎的,绝大多数都从上海口岸出发的。

这一批人中不乏出了一大批影响中国历史发展的大人物,譬如那批学童中的詹天佑等, 去日本的有蒋介石、鲁迅、郭沫若等,在巴黎勤工俭学的有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版面下图的合影中您能发现熟悉的面孔吗?

丁香花园乃晚清洋务大臣李鸿章为他的爱妾丁香所建。作为叱咤风云的一代名臣,在文韬武略的同时,也怀有一颗惜玉之心,他怕丁香感觉官宅过于喧嚣,吵到伊人,就在当年梅格路(今华山路)购地40亩,特聘美国建筑大师罗杰斯来上海设计建造了此花园。他与丁香亲手在园内广植丁香树,并以伊人之名作为园名。

所以,丁香花园非同凡俗——它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讲述着一段历史,讲述着一个故事。于是,这里的一草一木,也就沾染了某种灵气。

进入丁香花园,映入眼帘的是一条用碧绿琉璃瓦塑成的长龙,依着墙身盘旋伸展,龙首面向园内湖边,龙尾则落在园内另一端园门,龙身长约100米,起起落落十八弯,占据半个园子,博得了 “ 一条蛟龙卧半园 ” 的雅称。园内有玲珑的凤亭、清碧的小湖,小湖旁是各种动物造型的石块,微风拂过,湖面泛起层层涟漪。

现在,有一家酒楼“申粤轩”在园内对外营业。华山路上有两家“酒店“很出名的。一家就在这里,另一家就是前面提到的“兴国宾馆”。这倒不是酒店本身出名,而是文革中上海官场,把这里视为核心中的核心,兴国宾馆是四人帮在上海的指挥后台,丁香花园是上海市革委写作班子所在地,是一般市民的禁地。今天开放了,普通老百姓也有机会去感受一下昔日丁香留下的的淡雅余韵了……

我对华山路的这段景色总是流连忘返……

这儿有丁香的故事和花园;有通往昔日法租界的那些林荫马路;更有一栋栋优雅别致的老建筑,在每个窗户后面,似乎都隐藏无数个“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动人故事……

当丁香花园破墙透绿以后,华山路已经少了 “ 墙外行人,墙内秋千 ”的疏离,可她的优雅高贵依然无法让常人平视。

每经过一栋老洋房,都不禁想看透里面最深处的那扇窗,这里曾经住着怎样的有识之士、名门淑媛?

而这些无法让历史忘记的人都曾在这里哭过笑过生活过。当时有一家报纸曾这样评论:华山路是柔性的,却不似淮海路那般妖娆。她的外表全身女性的优雅,骨子里却沉淀着男子的大气。 

华山路枕流公寓取枕着流水入眠的意思。在20世纪30年代,枕流公寓当属一流。以后,枕流公寓和丁香花园一起,被李鸿章家族购得。枕流公寓里住过许多名流。老上海的“金嗓子”周璇,从1932年起便住在这里。1956年,几经曲折,越剧名流傅全香与写了一千封求爱信的刘健在这里结婚;还有昆剧名家俞振飞与言慧珠的恩恩怨怨;那位知性女作家淳子曾在《枕流公寓的魂灵(上海的拐角)》一书里说出了更多哀婉悱恻的伤心故事……

过华山路武康路口,前面就是“上海戏剧学院了。这里是上海要打造的戏剧一条街。我知道伦敦有个西区剧场,在那里不计其数的剧院,每年上演几千场戏剧,以及各种戏剧沙龙,已然成为全世界艺术爱好者的圣地。走到这里,会盼望上海也会出现这样的戏剧”群英会“!

在华山路武康路丁字交汇处沿武康路方向走百米左右就来到安福路口的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这里天天上演精彩话剧。剧场马路边,有话剧之父黄佐临塑像和一组雕塑小品。黄佐临是为上海话剧作出非常杰出贡献的老艺术家,是他将斯丹尼斯拉夫斯基艺术传承到中国来的。1995年 1月23日,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和上海青年话剧团合二为一,新生为上海唯一的国家话剧院团——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上戏面对面的那一座如童话般的小楼,那就是带着我们成长的上海儿童艺术剧院,那是我们的童年笑的最欢,接受艺术启蒙的最早场所,记得小时在里面看“马兰花”儿童话剧表演的情景,好像就在昨天。

上图是上戏校园中以熊佛西命名的一栋建筑,是一个可圈可点的去处。在这个不大的校园里,它似乎不怎么起眼,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意味故事,值得你细细品味、慢慢欣赏。

熊佛西 (1900~1965 )是现代著名的剧作家,中国新兴话剧运动的开拓者之一。是上戏的第一任院长。

建造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熊佛西楼是上戏的“老人”,它见证了上戏的历史。那时它并不叫熊佛西楼,而是德国华侨在上海的一个乡村俱乐部。

熊佛西楼的正前方是一片草地,右边与另一片草皮隔路相连,左边是上戏著名的新实验空间,后面则是一栋现代型红色建筑,熊佛西楼地处中间,凭借自己的空间关系融合了四周各不相同的一切。

在这幢楼里,还蕴含着另外一个浪漫的故事,楼里楼外曾经留下了一代才女张爱玲踯躅、感伤的脚步,蕴藏了她人生无尽的悲凄。很多人认为在《倾城之恋》、《半生缘》、《金锁记》这些张爱玲的惊世之作中,似乎就蕴藏着该楼的倩影!历经八十多年的风雨后,熊佛西楼遭受了很多创伤,1999 年,上戏按建筑原样对其进行了恢复与保护,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现在很多古建筑被破坏殆尽、保护不当的情形下,上戏的做法无疑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上述文字引自:房地产时报《曾经的德国华侨乡村俱乐部:熊佛西楼》)

在熊佛西楼前的草坪上,立有世界各个年代著名的戏剧作家的肖像。在左侧莎士比亚肖像的前方草坪有一块大理石碑志铭,刻着王元化在莎士比亚塑像揭幕仪式上致辞。

在华山路快接近终点处,可以再接受洗涤灵魂的教育:参观蔡元培故居。

民国元年(1912),蔡元培出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主张采用西方教育制度,废止祀孔读经,实行男女同校等改革措施,确立起我国资产阶级民主教育体制。

二次革命失败后,他携眷赴法,与李石曾等创办留法勤工俭学会。五年冬回国任北京大学校长(1917年-1923年),支持新文化运动,提倡学术研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宗旨,推行诸如延揽人才、实行选科制、建立评议会、鼓励学术研究、提倡社会活动、施行平民教育等等新的举措,无一不开中国大学教育之先河,对整个教育界、学术界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葬香港仔山巅华人公墓。教育部北大在诔词中有“当中西文化交接之际,先生应运而生,集中西文化于一身;其量足以容之!其德足以化之!其学足以当之!其才足以择之!呜呼!此先生所以成一代大师欤?”周恩来送挽联:“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毛泽东特发唁电:“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参观完毕,从院子出来,太阳已经西斜。从徐家汇的华山路一路走来,蜿蜒曲折,到这儿应该结束了。华山路就在这个弄口又是90度的大转弯,直奔北面,去迎接市中心精彩的两条大街——延安路和南京路。就像华丽的交响音乐临近尾声总会出现高潮的乐章,华山路的这一段也是令人眼花缭乱……,但这又到了上海的前台,我的散步到此应该止住了。

结尾的动人少不了前奏的铺垫。在华山路前端有中国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有敲响上海五四运动第一钟的中学;有美丽的园林绿地;有一流的宾馆酒店;有史料翔实的博物馆;有精彩纷呈的剧院;还有全市最好的医院,并且连接着两个热闹的商业区:徐家汇和静安寺。

写到这里,我感叹无限,华山路有她的优雅和妩媚,但更多的是她的深沉和博大,就像曹操诗歌所描写的那样:“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此文写于2010年元月

END -



新华路时光

xinhualu6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