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甘行(七)

 苍松xujp 2021-07-30


今天是青甘环线游的最后一天,参观塔尔寺。我们在塔尔寺对面下了车,附近是一个小山坡,坡顶有塔,这是塔尔寺晒佛台。

塔尔寺最隆重的宗教活动之一,就是展佛:即请出放置一年的巨大佛像在露天展示,一方面从保护的角度,防霉变和虫咬,更重要的是寺庙僧人和信教群众对佛祖朝拜供养的一种特殊方式。佛像实际是一种特制的大唐卡,展佛之日,当东方第一缕曙光照射到大地之时即为佛像展开的最佳时辰,故展佛又称晒佛(网络图片)。

 

塔尔寺又名塔儿寺,地处西宁市湟中区城区,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古称“佛山”,藏语称为“衮(音gun)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它是我国喇嘛教(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诞生地,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也是青海省首届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寺始建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整个寺院是由众多的殿宇、经堂、佛塔、僧舍组成的一个汉藏艺术相结合的辉煌壮丽建筑群,占地面积约600余亩,是西北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在全国及东南亚亦享有盛名。

塔尔寺是先有塔,而后有寺,故名塔尔寺。主要建筑依山傍塬,分布于莲花山的一沟两面坡上。

塔尔寺殿宇高低错落,交相辉映,气势壮观。位于寺中心的大金瓦殿,绿墙金瓦,灿烂辉煌,是该寺的主建筑,它与小金瓦殿(护法神殿)、大经堂、弥勒殿、释迦殿、依诂殿、文殊菩萨殿、大拉让宫(吉祥宫)、四大经院(显宗经院、密宗经院、医明经院、十轮经院)和酥油花院、跳神舞院、活佛府邸、如来八塔、菩提塔、过门塔、时轮塔、僧舍等建筑形成了错落有致、布局严谨、风格独特、集汉藏技术于一体的建筑群。

塔尔寺不仅是中国的喇嘛教圣地,而且是造就大批藏族知识分子的高级学府之一,寺内设有显宗、密宗、天文、医学四大学院。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过门塔,建于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系砖块建成,有雕砖斗栱。昔日进出塔尔寺必经此塔,因此而得名。相传这里是宗喀巴之母下过帐房的地方。

 

塔尔寺入口处。




走进入口,面前是一个很大的寺前广场。


寺前广场西侧,有八宝如意塔。据说,这8个塔是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一生之中的八大功德而建造的,建于1776年。

如来八塔的造型大同小异,塔身高6.4米,塔底周长9.4米,底座面积5.7平方米。塔身白灰抹面,底座青砖砌成,腰部装饰有经文,每个塔身南面还有一个佛龛,里面藏有梵文。

 


护法神殿,也称小金瓦殿。1692年塔尔寺第17任法台仿拉萨哲蚌寺护法神殿兴建的,内供5尊护法神。


院内两侧和前方有2层藏式建筑的壁画廊,楼上楼下的墙壁上绘满各式精美的壁画。楼上两侧设野牛、羚羊、狗熊、猴子标本,制作巧妙,宛如活物。

殿的左边有一匹白马标本,相传是三世达赖喇嘛从西藏拉萨到青海塔尔寺骑的。三世达赖喇嘛朝拜塔尔寺之后,要去蒙古传经说道,这匹白马怎么也不肯走,于是便留下来,不久,马不食而死。后人把它当神马,和家神陈列供奉。

酥油花、壁画、堆绣,是塔尔寺“艺术三绝”,吸引了无数藏回蒙等群众来寺瞻仰朝拜。这里的壁画颜料采用矿物颜料,色泽鲜艳,经久不褪。

祈寿殿是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为祝愿七世达赖喇嘛长寿而建的,藏语称“夏登拉康”。它已形成一个小型院落,正面为璃砖墙突出的小门,玲珑别致,高出院墙那高高的菩提树,树叶茂盛,郁郁葱葱。

 

祈寿殿院内有数株根连在一起的白旃檀树(即菩提树),每到盛夏,枝叶茂密,浓阴蔽日,花开时节,芳香四溢,故该殿有“花寺”之称。

“花寺”白旃檀树下的花坛里,还有一块长梨状的石头,俗称“护法磐石” 或“憩石”。石头上面贴着的钱币是怎么回来呢?原来是信徒对佛虔诚的一种表示,实际上是对寺庙的布施,都是信徒和游人的一份心意。



时轮塔,就在祈寿殿的旁边,是1942年为纪念九世班禅为塔尔寺众僧讲授时轮大灌顶法而建造的。塔高3层,造型别致,古雅秀丽。

 

大经堂,是塔尔寺最重要的建筑,位于寺中心,初建于1606年,1913年失火后历时三年重建了160根主柱的经堂,可容千余僧人打座诵经。

大经堂是土木结构的藏式平顶建筑,是塔尔寺建筑中规模最大的。这里的“八仙人物”堆绣便是塔尔寺的珍藏品,它是僧侣的艺术杰作,现在此工艺几近失传,这就更显出这些珍品的珍贵了。

 

大金瓦殿,位于全寺正中。藏语称为“赛尔顿庆莫”,即金瓦的意思。其建筑面积为450平方米。大金瓦殿初建于1560年,后于1711年,用黄金1300两,白银一万多两改屋顶为金顶,形成了三层重檐歇山式金顶。

大金瓦殿底层为硫璃砖墙壁,二层是边麻墙藏窗,突出金色梵文宝镜,正面柱廊用藏毯包裹,殿内还悬挂着乾隆皇帝御赐的金匾,匾额题字为"梵教法幢"。

进入大金瓦殿内,矗立着12.5米高的大银塔,这就是宗喀巴诞生的地方。大银塔以纯银作底座,镀以黄金,并镶嵌各种珠宝,裹以数十层白色“哈达”,以示高贵。

 

九间殿又称文殊菩萨殿,初建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扩建。廊柱为藏式朱色八楞柱。整座大殿以三间为一单元,由北向南分别为狮子吼佛殿、文殊殿和宗喀巴殿。






想不到能在这里看到一场经。即使听不懂他们说什么,但你依然会被这样的氛围吸引。

辩经指的是按照因明学体系的逻辑推理方式,辩论佛教教义的学习课程,是藏传佛教喇嘛攻读显宗经典的必经方式。多在寺院内空旷之地、树阴下进行。最早源于赤松德赞时期大乘和尚和噶玛拉锡拉的公开辩论。

辩经这种方式最早源自古印度。公元792年,赤松德赞从印度请来莲花生、寂护等高僧,入藏宏法。当时在西藏也有不少汉僧,领头的叫大乘和尚。

辩经为西藏三大寺佛学的最大特色,辩经者由较优秀僧人担任,其方式各寺不同,主要可分为对辩和立宗辩两种形式。


对辩,辩者二人,其中一方提问,另一方回答,且不许反问;告一段落后再反过来,直至一人无法问出。立宗辩,辩者无人数限制,立宗人自立一说,待人辩驳,多坐于地上,只可回答不可反问。

酥油花相传是公元641年文成公主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联姻时,当地佛教徒为表示尊敬,在公主从长安出发时带去的一尊佛像前供奉一束酥油花,后在西藏成为习俗。

其后传到塔尔寺,塔尔寺的酥油花塑得非常精巧,形象逼真,逐渐成为一绝。每年春节前几个月,酥油花艺人便将纯净的白酥油,揉以各色石质矿物染料,塑造成各种佛像、人物、花卉、树木、飞禽、走兽,有的还组成宗教故事等。

数百年来,不仅国内的信徒来此地朝圣者络绎不绝,而且东南亚的一些国家众多佛教徒,也常来研读佛经。


塔尔寺最盛时有僧侣3600多人,现有僧侣800多人,他们都生活在莲花山坳中。



僧人与普通人一样柴米油盐酱醋茶,念经礼佛,接人待物,将佛法的、生命的、宇宙的真谛演绎给众生。





一座古朴庄严,金碧辉煌,宁静安详,随处人间烟火的寺院。庄严肃穆的殿堂间,随处可见磕长头,转经筒的信众,游客导游进进出出,与僧人虔诚的诵经辨经和谐相融,一点也感受不到嘈杂混乱。数百年来,一代代的活佛、僧侣们生生灭灭,唯有寺院越来越雄伟,生命只是在生死之间轮回,财色名利带不来,也带不走。告诉世人“万法皆空”,“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青甘之行,六七天时间,这一圈走下来,也有3000多公里吧。总的感觉还是打了一路卡,“到此一游”了。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路上了,参观景点只能是跟着走,步履匆匆,走马观花,浮光掠影,眼都不敢眨一下,生怕有所遗漏(实际上遗漏甚多),这般战场冲锋式的观光,那叫一个累呀!有机会,出去旅行,还是自由行的好,随心所欲慢慢地游,悠悠地逛……

    (2020年10月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